——正文2046
字,預計閱讀時間3分鐘
根據新加坡政府公布的數據,2025年前四個月,比亞迪以3002輛的銷量首次超越豐田(2050輛),成為新加坡最暢銷的汽車品牌,市場份額達20%。這一突破標志著中國汽車品牌在東南亞高端市場的重大勝利,具體的市場表現如下:
· 銷量規模:比亞迪前四個月銷量較2024年同期增長近50%,而豐田銷量同比下降約25%。特斯拉以535輛位居第三,僅為比亞迪銷量的17.8%。
· 月度優勢:2025年1月比亞迪單月銷量566輛,占當月市場份額20.9%,遠超豐田的305輛(11.3%),且連續四個月保持領先。
· 價格競爭力:比亞迪Atto 3 SUV售價16.58萬新元(約12.75萬美元),與豐田Corolla Altis(17.09萬新元)接近,但作為電動車可享受最高2萬新元的附加注冊費優惠,實際購車成本更低。
下圖:比亞迪新加坡銷量第一(圖源:marketscreener)
由此可見,比亞迪能夠拿下這個高端市場的“銷冠”,一方面得益于政策驅動與市場趨勢,另一方面則歸功于產品本身的競爭力與品牌策略。
從政策和市場角度看,首先,新加坡政府將電動車補貼延長至2025年底,全電動車可享受最高45%的附加注冊費減免,且2025年2月起新增2萬個擁車證配額,顯著降低了購車門檻;其次,新加坡汽車市場正在加速電動化,2025年第一季度電動車占新車銷量的40.2%,較2024年的33.6%大幅提升;最后,作為一項長期戰略布局,新加坡計劃2040年全面禁售燃油車,比亞迪則通過本地化充電網絡建設(如與星展銀行合作充電樁布局)和全車型電動化策略,來提前卡位未來市場。
從產品競爭力與品牌策略看,在技術優勢方面,比亞迪的刀片電池、e平臺3.0等核心技術賦予其車型長續航(Atto 3續航510公里)和高安全性,且能夠穩定適應新加坡的濕熱氣候;在精準市場定位方面,針對新加坡消費者偏好,比亞迪重點推廣緊湊型SUV和家庭轎車,同時推出右舵車型滿足本地駕駛習慣,2024年本地化服務網點增加至8家;在品牌認知提升方面,通過贊助新加坡F1大獎賽等國際賽事,比亞迪品牌知名度從2023年的32%提升至2025年的67%,顯著超越豐田的58%。
綜上分析,不難歸納出中國新能源汽車出海的關鍵成功因素,主要包括技術創新、政策協同、本地化運營、供應鏈整合和市場戰略五個維度,比亞迪在新加坡的突破正是這些因素綜合作用的典型案例。
一、核心技術的全球競爭力
1.電池技術的顛覆性突破。比亞迪刀片電池通過結構創新將體積利用率提升50%,在新加坡濕熱氣候下仍保持穩定性能,Atto 3車型續航達510公里。這種技術優勢直接轉化為產品競爭力,比亞迪在新加坡的電動車銷量占當地市場50%以上。
2.電動平臺的系統化創新。比亞迪e平臺3.0采用八合一電動力總成,綜合效率提升20%,技術突破使中國汽車在續航、補能效率等核心指標上超越傳統燃油車,為市場接受奠定基礎。
二、政策協同與全球化布局
1.國內政策的全方位支持。商務部等9部門推出18項政策措施,涵蓋海外研發合作、物流體系優化、金融支持等領域。例如,鼓勵車企在海外設立研發中心,2024年中國新能源汽車出口120.3萬輛,同比增長77.6%。
2.目標市場政策紅利的精準把握。新加坡將電動車補貼延長至2025年底,全電動車可享受最高45%的附加注冊費減免,比亞迪Atto 3實際購車成本比同級豐田低15%。
三、本地化運營的深度滲透
1.產品適配與文化融合。針對東南亞市場需求,比亞迪推出右舵版Atto 3,并強化空調制冷系統。
2.服務網絡的本土化構建。比亞迪在新加坡建立了8家服務網點,并與星展銀行合作布局充電樁,這種深度本地化策略使品牌在當地市場的服務響應速度提升40%以上。
下圖:比亞迪右舵版Atto 3實拍(圖源:汽車之家)
四、供應鏈的垂直整合能力
1.全產業鏈的自主可控。比亞迪實現了電池、電機、電控全棧自研,這種垂直整合模式使車企在關鍵零部件供應上具備更強抗風險能力。
2.成本控制的規模效應。比亞迪通過規?;a將Atto 3的BOM成本降低18%,單位生產成本較進口模式下降約30%,實現“低價不低質”。
五、市場戰略的靈活調整
1.差異化市場定位。在東南亞,比亞迪主攻15-20萬新元價格帶,直接對標豐田卡羅拉,這種精準定位使品牌在當地市場快速建立認知。
2.品牌建設的多維突破。比亞迪通過贊助新加坡F1大獎賽,品牌知名度從2023年的32%提升至2025年的67%,這種“賽事營銷+技術標簽”的組合拳有效提升品牌溢價。
通過分析上述五個維度的關鍵成功因素,一條“應對貿易壁壘的創新路徑”顯而易見:
無論是中國車企,亦或是國內其它行業,在“出海”的航行中,都可以強化“技術突圍+本地化生產”策略,同時,通過參與國際標準制定(如ISO電池安全標準),逐步掌握行業話語權。這種“技術引領+政策協同+本地深耕”的三維驅動模式,是中國企業在全球市場形成的獨特競爭力,比亞迪在新加坡的突破,不僅是單一品牌的勝利,更是中國汽車產業從“制造出?!毕颉绑w系出?!避S遷的里程碑,對于大量正在積極布局“出?!睒I務的國內企業,具有深遠的借鑒意義。
原創作者:上海產業轉型發展研究院常務副院長
撰 稿:嚴 含
責任編輯:胡珊毓
策劃審核:夏 雨
READ MORE
上海已擁有171家博物館,社會對它們是怎么評價的?
5-18
AI創造的新崗位或將顛覆傳統的教育模式
5-15
上海怎樣成為全球“數字游民”的“熱選之城”?
5-14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