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 | 虞爾湖
出品 | 潮起網「于見專欄」
前段時間甲亢哥的中國行,讓榮昌鹵鵝意外出圈。五一期間,榮昌這座西部小城更是成為旅游市場的最大贏家,可見鹵鵝這道鹵味的火爆程度。不過隨著鹵鵝的崛起,鴨貨卻顯得過于落寞。
3月底,知名鹵味巨頭周黑鴨與申唐產業集團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出資成立“四川周黑鴨食品科技有限公司”,共同開發“嘎嘎香”系列復合調味品及方便速食產品。
跨界調味品,周黑鴨有自己的苦衷,那就是鴨貨鹵味不好賣了。2024年周黑鴨營收24.51億元,同比下滑10.66%;股東應占溢利9820萬元,同比下降15.03%。事實上,近兩年鴨脖等鹵味食品熱度早已大不如從前,周黑鴨也陷入了深深的焦慮之中。
紅利退潮,業績觸礁
20年前,鴨脖還只是荊楚大地的一道特色美食,現如今各種鴨貨店遍布全國,鴨脖早已成為全國聞名的零食小吃。在鹵味行業擴容之下,諸多連鎖品牌齊齊冒頭,周黑鴨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1997年周富裕在武漢航空路集貿市場開了一家名為“周記怪味鴨”的醬鴨店,憑借獨特的口味,周富裕很快擁有了不少食客粉絲。積攢了一定財富后,2002年周富裕又開了一家“富裕怪味鴨店”,做起了鹵味生意。
2005年周富裕注冊“周黑鴨”商標,并將所有門店名稱統一為“周黑鴨”,實行品牌連鎖化。經過多年發展,加上彼時我國進入新經濟周期,國人生活富足,鴨貨生意越來越好。自2010年后周黑鴨就受到了天圖創投、IDG等眾多資本的青睞,開啟全國化征程。
2016年在香港敲鐘掛牌,成為繼煌上煌之后第二家上市的鹵味食品公司。有了二級市場的助力,周黑鴨業績如虎添翼。2017年營收32.49億元,同比上漲15.4%;股東應占溢利7.62億元,同比增長6.43%。
然而好景不長,2018年周黑鴨交出了一份“雙降”成績單,尤其凈利潤暴跌了近30%。自此之后周黑鴨一年不如一年。誠然受疫情影響,鹵味三巨頭中的煌上煌、絕味食品業績也都遭遇了“變臉”,不過周黑鴨卻是掉得最快的那一個。
2024年絕味食品營收62.57億元,相比疫情前的2019年還增長了10.85億元;煌上煌雖未恢復到疫情前水準,但近三年業績降幅趨于平緩,今年一季度凈利潤還大增了36.21%。
反觀周黑鴨,和剛上市時相比猶如“云泥之別”。特別是凈利潤從7億多降至1億元以下,讓很多投資者難以接受。因業績不達標,去年6月在周黑鴨任職6年的行政總裁張宇晨因個人原因辭職,退居幕后多年的創始人周富裕重新掌印。
為了改善業績,周富裕進行經營調整,全面推行“鎖鮮&散鹵二合一門店”戰略,不僅保留了廣受好評的鎖鮮產品,還新增了現撈熱鹵新品,并且經典的散裝產品宣告回歸。那么此舉能夠扭轉周黑鴨的頹勢嗎?恐怕并不能。
鹵味市場經過多年發展,業態已經非常成熟。換言之,競爭激烈,同質化嚴重,“跑馬圈地”這套打法早已失去了效果。例如周黑鴨2023年門店數量3816家,相比2017年增加了2789家。但擴張并沒有讓業績再上一個新臺階,反而拖垮了發展腳步。
當然周黑鴨也意識到了這個問題,通過調整門店、產品結構,走“質價比”彰顯差異化來吸引消費者。優化方向沒有錯,不過關鍵是再怎么改,得不到年輕人的喜愛也無濟于事。
越年輕越啃不動
池子里的魚多了,水越渾,生意自然不好做。在2024年度報告中,周黑鴨對于收入下滑歸結為兩點原因,一是需求不足、消費不振;二是優化關閉低效門店。言外之意,我已經很努力降本增效了,業績不好是因為市場的錯。那么如果市場回暖,周黑鴨就能恢復活力嗎?
眾所周知,近兩年鴨脖、鴨翅等鹵味的價格堪稱“刺客”,一斤鴨腸近90元、鴨脖半斤20多元、鴨舌一斤高達180元。隨便買點至少50元起步。消費者不愿意吃鹵味不是因為味道不好,而是價格漲幅超過了收入增長水平。
而周黑鴨號稱鴨脖界的“愛馬仕”,價格更是貴得起飛。2017—2020年其單客價均在60元以上,要遠高于絕味食品和煌上煌。近些年雖有意下調價格,推出了多款9.9元新品以及39.9元隨心配活動,但單客價依舊在55元左右,對于消費者來說還是不太友好。
為什么鴨貨這么貴?這或許是很多消費者心中的最大疑問。從原料端看,養鴨所需要的成本要遠遠大于養雞,例如農村有一句諺語“家有萬擔糧,不養扁嘴王”,說的就是鴨、鵝的食量太大,僅飼料費就比雞類高出太多。
況且鴨子的生產加工特別繁瑣,所以鴨脖、鴨舌的出廠價本身就高。至于周黑鴨為什么要比同行賣得貴,是因為年輕化。創始人周富裕曾說過,周黑鴨對標的品牌是星巴克。不僅產品質量、服務要向星巴克看齊,而且還要有時尚、年輕的大城市氣息。
或者說周黑鴨的品牌戰略更像是奢侈品潮牌,而非是一家傳統的食品公司。所以能看到在包裝上,周黑鴨巧費心思。不斷地聯名來保持品牌的獨特性和年輕化。但這些舉措也增加了營業成本,最后轉嫁到了消費者身上。
2017—2024年,其銷售及分銷開支累計80.67億元,平均每年10億元。而絕味食品、煌上煌在此期間的銷售費用平均每年僅為4.88億元和3億元。
如果說產品好、服務周到,消費者可以接受高溢價,但問題是周黑鴨的產品質量難以讓人信服。去年2月廈門楊先生在京東周黑鴨自營旗艦店給家人購買了一袋鹵味,不料在雞脖中吃出了蛆蟲。
像鴨脖處理不干凈、吃出異物、吃完鬧肚子的投訴在黑貓投訴平臺上數不勝數。顯然,周黑鴨的精力主要放在了擴張和年輕化上,疏忽了生產加工和服務質量。
都說得年輕人者得天下,“00后”雖說是消費市場的主力軍。不過現在的年輕人早就學會了理性消費,更何況論消費能力,35歲以上的中青年才是大金主,周黑鴨越年輕反倒進入了發展怪圈。
不賣鹵味,賣什么?
在鹵味市場遇冷之際,各大品牌都在想方設法吸引消費者,提振業績。絕味食品實行數智化改革,利用AI提升門店經營效率;煌上煌與“國潮”“文旅”等概念結合,尋找新場景開啟年輕化升級。而周黑鴨則玩起了跨界。
今年1月,周黑鴨和泰國知名香水椰產業服務公司IMCOCO集團達成戰略合作,推出天然椰子水品牌“丫丫椰”。在此之前,周黑鴨還賣過小龍蝦、化妝品、氣泡水、啤酒。如今又轉戰調味品,頗有些不務正業的意味。
實際上,當下鹵味行業無論是熱鹵、冷鹵、鎖鮮還是正餐、佐餐、零食等各大細分市場,早已被廠商們玩出了花樣。專注品類創新,不如利用新曲線帶動鹵味產業,這或許是周黑鴨最真實的想法。不過跨界開辟新戰場顯然并非易事。
表面上看飲料、調料正好和鹵味形成場景搭子,但這兩大賽道和鹵味市場卻有些格格不入。例如在渠道端,飲料一般走線下大賣場、便利店。周黑鴨的鹵味產品雖然已經進入永輝、胖東來、Costco等商超,不過如何將新產品和鹵味聯結在一起呢?
反過來,飲料、調味產品在其自營、加盟門店出售,怎么讓私域會員接受這些新物種呢?這都非常考驗周黑鴨的渠道運營功底。當然布局電商可以暫時緩解這一難題,但尷尬的是,目前周黑鴨在線上依然缺乏流量。去年其線上渠道收入3.34億元,相比2023年還減少了6149萬元。
更何況飲料、調味品玩家眾多,雖說IMCOCO集團、申唐產業在所屬賽道實力雄厚,供應鏈能力極強,然而想要脫穎而出難度很大。
例如在椰子水市場,泰國品牌if在國內一家獨大。盒馬、山姆、小象等新零售超市都推出了各自的椰子水產品,與此同時歡樂家、三麟、佳果源、輕上這些老牌廠商也在大力布局,周黑鴨無論是在哪個方面都不是這些品牌的對手。
而在調味品賽道,海底撈旗下的頤海國際、天味食品的“好人家”早就搶占了消費者心智。周黑鴨想要突出重圍就必須在品類上下一番功夫。
如果生產周黑鴨的專屬鹵味料,自然能彰顯差異化構建起護城河。但另一問題是,工作繁忙、輕易不下廚房的年輕人會耗費大量時間精力親自鹵制鴨貨、蔬菜嗎?
倘若是售賣小龍蝦、酸菜魚這樣的大眾調料,僅靠周黑鴨的名氣還不足以打動消費者。所以在開拓新市場之前,周黑鴨必須考慮清楚賣什么,怎么賣這兩大問題。
結語
隨著消費升級的到來,食品行業需求風云變幻,一個新品類的崛起往往意味著另一個品類的走弱。鴨脖、鴨翅等鹵味食品雖然備受大眾喜愛,但經過二十多年的商業資本發展,不僅消費者有些審美疲勞,廠商們也被成本所困,周黑鴨的困境正是由此而來。
發掘新場景、拓寬新賽道,打造鹵味生態圈,周黑鴨并沒有一味地守舊,但是創新改變不僅要體現在產品上,更應該提升服務質量和產品品質,才能重獲年輕消費者的喜愛。只有進一步擴大圈層,周黑鴨才有望擺脫業績焦慮。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