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醫藥發展的漫漫征途中,總有一些人以非凡的毅力、卓越的智慧和無私的奉獻精神,成為行業的中流砥柱。崔應麟,便是這樣一位閃耀的人物。他從醫近四十載,憑借對中醫事業的滿腔熱忱和不懈追求,在臨床診療、學術研究、教育傳承、醫院管理以及公共衛生等諸多領域都做出了杰出貢獻。在臨床一線,他以精湛醫術為患者解除病痛,對內科雜癥尤其是心腦血管疾病有著獨特的診療思路和顯著療效;學術上,他深入研究經典理論,提出創新性學說,出版多部專著,發表大量論文;作為導師,他言傳身教,培養出一批批優秀的中醫藥人才;擔任醫院領導期間,他推動醫院的現代化建設與發展,提升綜合實力;面對公共衛生事件,他挺身而出,為守護人民生命健康貢獻中醫藥力量。崔應麟的故事,是一部充滿奮斗與成就的傳奇,激勵著無數中醫藥從業者砥礪前行,也為中醫藥事業的傳承與發展注入了強大動力。
岐黃萌芽:初涉中醫,奠定堅實基礎
1963 年,崔應麟出生于河南的一個普通家庭,自幼便與中醫藥結下了不解之緣。在濃厚的中醫藥文化氛圍熏陶下,年少的他就對中醫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一顆熱愛中醫的種子在心底悄然種下。1979 年,年僅 15 歲的崔應麟憑借著優異的成績考入河南中醫學院(現河南中醫藥大學),正式開啟了他的中醫求學之旅。
在大學期間,崔應麟如饑似渴地汲取著中醫知識的養分。他每日沉浸在中醫經典著作的研讀中,《黃帝內經》《傷寒雜病論》《金匱要略》等經典篇章被他反復誦讀、深入鉆研。課堂上,他全神貫注地聆聽老師的講解,不放過任何一個細節,積極提問、參與討論;課后,他主動查閱大量的醫學文獻資料,不斷拓寬自己的知識面。崔應麟深知,中醫是一門博大精深的學問,只有打下堅實的理論基礎,才能在未來的醫學道路上有所建樹。
除了理論學習,崔應麟還非常注重實踐能力的培養。他經常利用課余時間到醫院實習,跟隨帶教老師出診、查房,學習如何將理論知識運用到臨床實踐中。在實習過程中,他認真觀察老師的診療思路和方法,學習如何通過望、聞、問、切來診斷疾病,如何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制定個性化的治療方案。同時,他還積極參與病房的管理和患者的護理工作,與患者建立了良好的溝通和信任關系。這些寶貴的實踐經驗,不僅讓崔應麟的臨床技能得到了鍛煉和提高,也讓他更加深刻地認識到作為一名醫者的責任和使命。
1984 年,崔應麟以優異的成績從河南中醫學院畢業。畢業后,他被分配到安陽市脈管炎醫院工作,擔任臨床部主任。在這家醫院,崔應麟迎來了職業生涯的第一個挑戰。安陽市脈管炎醫院主要治療周圍血管病等疾病,這些疾病往往病情復雜、治療難度大。然而,崔應麟并沒有退縮,他憑借著扎實的專業知識和勇于探索的精神,積極投入到臨床工作中。他深入研究周圍血管病的發病機制和治療方法,不斷總結臨床經驗,逐漸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診療思路。在工作中,崔應麟對待每一位患者都認真負責、耐心細致,他的精湛醫術和良好醫德贏得了患者的廣泛贊譽和信賴,每日門診量過百,分管一百多張床位,成為了醫院的 “拓荒一代”。
在安陽市脈管炎醫院工作的兩年時間里,崔應麟不僅在臨床工作中取得了顯著成績,還結識了許多志同道合的同事和朋友。他們一起探討醫學問題,分享臨床經驗,共同進步。這段經歷,不僅讓崔應麟的專業技能得到了進一步提升,也讓他更加堅定了在中醫道路上繼續前行的決心。
1986 年,為了進一步提升自己的學術水平和專業能力,崔應麟決定重回母校河南中醫學院,攻讀中醫內科(黃帝內經方向)碩士研究生。在研究生階段,崔應麟有幸師從全國首批 500 名著名老中醫石冠卿教授。石冠卿教授在中醫內科領域有著深厚的造詣和豐富的臨床經驗,他的言傳身教對崔應麟的學術生涯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在石冠卿教授的悉心指導下,崔應麟對《黃帝內經》的研究更加深入,他不僅領悟了其中的醫學理論和哲學思想,還學會了如何將這些理論運用到臨床實踐中。同時,石冠卿教授嚴謹的治學態度和高尚的醫德醫風也深深地感染了崔應麟,讓他明白了作為一名優秀的中醫,不僅要有精湛的醫術,更要有一顆仁愛之心。
在碩士研究生期間,崔應麟還積極參與科研項目和學術交流活動。他參與了多項省級科研課題的研究,發表了多篇學術論文,在學術界嶄露頭角。通過科研工作,崔應麟不僅提高了自己的科研能力和創新思維,還為中醫內科領域的研究做出了貢獻。此外,他還經常參加國內外的學術會議和研討會,與同行們交流經驗、分享成果,拓寬了自己的學術視野。
1989 年,崔應麟順利完成碩士學業,獲得碩士學位。此時的他,已經成長為一名具備扎實的中醫理論基礎、豐富的臨床實踐經驗和較強的科研能力的優秀中醫人才。他帶著對中醫事業的無限熱愛和追求,回到了河南省中醫院,開啟了他職業生涯的新篇章。
醫術精進:深耕臨床,創新診療方法
1989 年,崔應麟進入河南省中醫院從事中醫內科工作,先后在內分泌、腦病、急診及老年病科工作。在不同科室的輪轉經歷,讓他對內科雜病形成了深刻的認識,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他深知,每一個科室都有其獨特的疾病特點和診療方法,只有全面掌握這些知識,才能更好地為患者服務。
在腦病科工作期間,崔應麟對心腦血管疾病及其發病機制的認識頗有心得。經過多年的臨床實踐和研究,他基于 “中醫氣血理論”,提出了 “益氣活血祛濁法” 治療心腦血管疾病,并研制了康益膠囊(益氣通脈膠囊)。該方以人參大補元氣、旺氣行血為君藥;三七、丹參活血止痛、祛瘀生新為臣藥;土鱉蟲、水蛭合用,破血逐瘀、通經活絡,大黃祛濁瀉下,逐瘀清熱,佐助君臣益氣活血之功,又制約人參之熱。全方共奏益氣活血、通絡泄濁之功,臨床應用廣泛,療效顯著。
崔應麟在治療中風、失眠等疾病方面也有著獨特的見解和方法。他認為,中風的發生與氣血失調、瘀血阻滯密切相關,因此在治療上注重益氣活血、通絡化瘀。對于失眠患者,他強調要讓血脈保持通暢,注重五神、五志的調和。他常常提醒患者,早期識別中風的高危因素,如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等,對于預防中風具有重要意義。在調理睡眠方面,他通過中藥調理、針灸推拿等綜合治療方法,幫助許多患者擺脫了失眠的困擾。
在急診工作的八年時間里,崔應麟從死神手中搶回了數百條生命,治愈了眾多疑難重癥患者。他深知中醫在治療急危重癥方面有著獨特的優勢,因此致力于中醫急診的研究和實踐。他深入研究中醫灌腸療法,出版了我國首部中醫灌腸學專著《中醫灌腸療法》,并將其應用于急危重癥的治療,尤其在治療急性胰腺炎、發熱、昏迷等急性疾病方面療效顯著。他研制的 “通腑瀉肺灌腸液”“醒腦灌腸液” 等系列灌腸制劑,為中醫治療急癥探索了新思路,獲得了河南省中醫藥科技進步成果一等獎、河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
崔應麟在臨床工作中始終堅持辨證辨病結合,臨證窮究醫理,以療效為本。他的方子簡易卻搭配精妙,藥與藥之間相互調和,隱藏著君臣佐使、升降浮沉。他開的處方,幾乎不超過十味藥,疑難雜癥最多也就十二三味藥,但卻能直擊病癥要害,常常取得意想不到的療效。他的精湛醫術和高尚醫德贏得了患者的廣泛贊譽和同行的高度認可,成為了患者心中的 “神醫”,也成為了年輕醫生學習的榜樣。
學術深耕:鉆研理論,傳承創新并舉
崔應麟不僅是一位臨床經驗豐富的中醫專家,還是一位深入鉆研中醫理論的學者。他對 “元氣學說” 有著深入的研究,并將其應用于臨床治療內科雜癥。他認為,元氣是人體生命活動的根本,元氣充足則身體健康,元氣虧虛則疾病叢生。因此,在治療過程中,他注重顧護患者的元氣,通過調理元氣來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近年來,崔應麟對元氣理論進行了系統的研究,并將其與現代醫學相結合,為中醫理論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他的研究成果不僅在學術界引起了廣泛關注,也為臨床治療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他還對 “氣血理論” 進行了深入探討,提出了許多創新性的觀點和見解。他強調氣血在人體生理病理中的重要作用,認為氣血失調是導致多種疾病發生的關鍵因素。因此,在治療疾病時,他注重調理氣血,使人體氣血通暢,從而達到治愈疾病的目的。
除了理論研究,崔應麟還十分注重中醫經典的傳承與創新。他認為,中醫經典是中醫理論和實踐的源泉,只有深入學習和研究中醫經典,才能真正領悟中醫的精髓。因此,他經常組織學生和同事開展中醫經典研讀活動,分享自己的學習心得和體會。他鼓勵大家在學習經典的基礎上,結合臨床實踐,進行創新和探索。他自己也以身作則,在臨床工作中不斷運用經典理論指導實踐,并根據實踐經驗對經典理論進行深入思考和研究。
在學術著作方面,崔應麟成果豐碩。他出版了醫學專著十余部,其中《中醫灌腸療法》是我國首部關于中醫灌腸療法的專著,填補了該領域的空白。他還參加了新世紀全國高等中醫院校教材《中醫急診學》、“十一五” 規劃教材《中醫急診臨床研究》等編寫工作,為中醫教育事業做出了貢獻。此外,他還發表了醫學論文五十余篇,在學術界產生了廣泛的影響。
崔應麟在學術任職方面也發揮著重要作用。他擔任中華中醫藥學會名醫學術研究分會主任委員、中華中醫藥學會急診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等職務,積極參與中醫藥學術交流活動,推動中醫藥學術的發展和進步。他還經常受邀參加國內外的學術會議和研討會,分享自己的學術成果和臨床經驗,為提升中醫藥在國際上的影響力做出了努力。
育人不倦:言傳身教,培育中醫人才
作為國家重點專科腦病科、國家區域中醫診療中心(急診和重癥醫學科)學術帶頭人、博士研究生導師及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崔應麟長期致力于中醫藥人才培養工作。他深知,中醫藥事業的發展離不開人才的支撐,培養出一批高素質的中醫藥人才是他義不容辭的責任。
在教學過程中,崔應麟注重培養學生的中醫思維和臨床實踐能力。他提倡培養年輕中醫人才,必須堅持學院教育和師承教育相結合、中醫各診療手段相結合、專科與全科相結合,培養出知識技能更全面、更符合時代需要的中醫人才。他經常告誡學生,中醫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只有通過大量的臨床實踐,才能真正掌握中醫的診療技能。因此,他鼓勵學生多參與臨床實踐,在實踐中積累經驗,提高自己的臨床水平。
崔應麟在教學中以身作則,言傳身教。他的門診總是吸引著眾多跟師弟子,他在為患者診療的過程中,會詳細地講解自己的診療思路和方法,讓學生們在實踐中學習。他的方子簡易卻搭配精妙,每次開完方后,他都會耐心地向學生們解釋藥與藥之間的配伍關系,以及為什么要這樣用藥。他還會鼓勵學生們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問,與他們進行深入的討論和交流。在他的教導下,學生們不僅學到了精湛的醫術,更學到了嚴謹的治學態度和高尚的醫德醫風。
他培養出近百名碩博士,十多名已成為專業領域的中青年骨干人才。他的學生們分布在全國各地,在各自的崗位上發揮著重要作用,為中醫藥事業的發展貢獻著自己的力量。他的教學成果得到了學生們的高度認可和贊譽,也得到了同行們的廣泛好評。許多學生在畢業后仍然與他保持著密切的聯系,經常向他請教問題,他也總是不厭其煩地給予指導和幫助。
臨危受命:抗疫一線,彰顯中醫力量
2003 年,非典疫情突如其來,給人們的生命健康帶來了巨大威脅。崔應麟主動請纓,加入河南省防治非典專家組。他臨危受命,身穿隔離衣、全副武裝進入病區,冒著被感染的風險為病人號脈、察看舌象,開出及時有效的中醫治療方。他與專家們一起制定河南省非典防治方案,為抗擊非典疫情貢獻了自己的智慧和力量。經過團隊協作,歷時 3 個月的艱苦奮戰,他們以無死亡病例、無醫務人員感染、無輸出病例的優異成績,贏得了河南防治非典斗爭的勝利。
2020 年,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作為中醫藥防治新冠肺炎專家組主要成員,崔應麟再次逆行出征,親赴定點醫院指導中醫治療。他參與制定了《河南省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中醫藥預防方案》,并研制 “預防方” 在全省范圍內廣泛使用,研發 “辟穢祛濁香囊”。他深入研究新冠肺炎的中醫發病機制和治療方法,提出了許多針對性的治療方案和建議。在疫情期間,他還通過遠程醫療等方式,為全國各地的患者提供診療服務,為疫情防控工作做出了重要貢獻。
2021年初,鄭州再次暴發疫情,作為國務院聯防聯控救治專家組成員,崔應麟逆行鄭州岐伯山醫院,擔負起收治所有奧密克戎患者的救治重任。他帶領醫療團隊,充分發揮中醫藥的特色優勢,采用中西醫結合的治療方法,對患者進行精準治療。在他的努力下,許多患者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逐漸康復出院。他的勇敢和擔當精神,贏得了患者和同事們的一致贊譽。
在抗擊疫情的過程中,崔應麟深刻認識到中醫藥在應對急癥疫病方面的獨特優勢和重要作用。他呼吁加強中醫急癥人才培養,強化救治急危重癥的能力,在急癥臨床中千錘百煉,把診療急癥和慢病結合起來,構建完整的中國醫學體系,才能更好地服務于群眾生命健康。他也積極參與中醫藥科普宣傳工作,向公眾普及中醫藥防治疫病的知識和方法,提高公眾的自我防護意識和能力。
醫院領航:推動發展,提升綜合實力
2016 年,崔應麟全面主持河南省中醫院工作,2017 年擔任院長至今。在擔任院長期間,他肩負起了推動醫院發展,提升醫院綜合實力的重任。他深知,作為中原規模最大的省級綜合性中醫院的執掌者,他的決策和領導將對醫院的未來產生深遠影響。
崔應麟積極推動醫院的現代化建設和發展。他帶領醫院獲批國家區域醫療中心,掛牌國家中醫緊急醫學救援隊伍和緊急醫學救援基地依托單位、河南中西醫結合腫瘤醫院等多個項目。他注重醫教研協同發展,加強與高校、科研機構的合作與交流,推動醫院在科研和教學方面取得了顯著成績。醫院主持多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獲得省部級等各級各類科技成果獎項百余項,承擔各類科研在研項目。
在醫療服務方面,崔應麟注重提升醫療服務質量和技術水平。他強調精細化管理,優化服務流程,改善患者就醫體驗。他積極推動醫院開展新技術、新項目,引進先進的醫療設備和技術,提高醫院的診療能力。他還注重加強醫院文化建設,弘揚中醫藥文化,營造良好的醫療氛圍。
在人才培養方面,崔應麟深知人才是醫院發展的核心競爭力。他積極引進高層次人才,加強師資隊伍建設,為醫院的發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持。他還注重培養和提升醫院現有人員的專業素質和業務能力,通過開展培訓、學術交流等活動,為員工提供廣闊的發展空間和平臺。
在崔應麟的領導下,河南省中醫院在學科建設、醫療服務、科研創新、人才培養等方面都取得了長足的進步,成為了一所集醫療、教學、科研、預防、保健、康復為一體的現代化綜合性中醫院。他的領導能力和管理水平得到了醫院員工和社會各界的廣泛認可和贊譽。
崔應麟,這位在中醫藥領域耕耘近四十年的杰出人物,用他的智慧、汗水和擔當,書寫了一段輝煌的篇章。他在臨床診療、學術研究、教育傳承、醫院管理以及公共衛生等方面的卓越成就,不僅為患者帶來了健康和希望,也為中醫藥事業的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他是中醫藥界的楷模,是無數中醫藥從業者學習的榜樣。在未來的日子里,相信崔應麟將繼續秉持著對中醫藥事業的熱愛和執著,在岐黃之路上不斷探索前行,為中醫藥事業的繁榮發展,為人類的健康福祉,做出更大的貢獻。(閻洧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