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5日,位于通遼市扎魯特旗的“三北”六期工程科爾沁沙地綜合治理項目區,多臺大型設備的鋼鐵巨臂在沙丘間舞動,將起伏的沙地推平、重塑。工人們穿梭其間,彎腰固定沙障框架、搬運防沙材料,震耳的機械轟鳴聲、勞動號子聲和工具碰撞聲,吹響了“治沙增綠、決戰荒漠”的嘹亮號角。
“項目自去年11月份開始施工,目前進場的沙障材料有415萬延長米,完成沙障鋪設3581畝。為充分激發農牧民參與熱情,項目優先雇用當地農牧民、租賃本地機械,吸引更多社會力量投身防沙治沙。”蒙草生態環境(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項目部負責人于東江說。
一組組翔實的數據背后,彰顯著扎魯特旗向沙地“宣戰”、誓要改變生態面貌的堅定決心。
近年來,扎魯特旗積極探索創新治理模式,通過以工代賑、先建后補等方式鼓勵沙地經營權者和廣大農牧民積極參與到沙地治理中來,構建“治理企業+合作社+農牧戶”模式,對項目區進行治理,一方面讓各民族群眾、企業和社會組織參與到防沙治沙中來,構建“重點治理、防沙治沙、生態修復”三位一體的生態綜合治理模式;另一方面通過項目建設帶動周邊農牧民投工投勞,全面增強農牧民參與防沙治沙、保護家鄉生態的積極性,實現多層次利益聯結、治沙與致富雙贏。
在扎魯特旗格日朝魯蘇木查干敖包嘎查項目區,建設施工單位與村級集體經濟合作社簽訂以工代賑框架協議,在建設網圍欄和鋪設沙障作業的過程中,允許合作社社員以及村民通過以工代賑的形式參與項目治理工作。
以工代賑模式將就業崗位直接送到農牧民家門口,讓他們無需背井離鄉,憑借雙手就能獲得收入。查干敖包嘎查村民斯琴巴特爾對此深有體會,他滿臉笑容地說:“以前農閑時只能在家閑著,現在家門口就能干活掙錢!我在項目區干活,一方面掙點錢,同時也能參與家鄉生態環境治理?!?/p>
據了解,截至目前,全旗已累計投入勞務用工1.5萬余人次,租賃車輛和作業機械0.85萬余臺,帶動農牧民增收900萬余元,真正實現了生態治理與民生改善的雙贏。
“三北”六期工程科爾沁沙地綜合治理項目,總作業面積為3.35萬畝,共涉及1368個作業小班。根據退化程度、沙丘的類型,將治理區劃分為固定沙地治理區、流動沙丘治理區、半流動沙地治理區、沙化林地補植補造區、鎖邊林帶作業區、重度退化沙地治理區六大治理區,采取圍欄封育、補播灌草、風蝕坑整治、鋪設沙障、栽植灌木、施肥相互結合的方式進行治理,項目建設期限為2年,管護期為3年。到2026年,能有效控制并逆轉當地沙化土地的擴張趨勢,使林草質量和產量得到明顯提升,生態狀況將得到有效改善。
綠色,是沙海中最動人的色彩。扎魯特旗聚焦辦好自治區“兩件大事”和推進好“六個工程”,大力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統籌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按照規劃先行、分期實施、先易后難、整體推進的原則,科學制定防沙治沙總體規劃,通過“三北”防護林、退牧還草、造林補貼項目等重點工程項目,圍繞沙化較重區域,采取“造封飛、喬灌草、帶網片”相結合模式,持續推進科爾沁沙地綜合治理。
在烏力吉木仁蘇木,萬畝錦雞兒花盛開于山野之間?!叭缃?,這里錦雞兒高過房頂,各類牧草生長茂密,野生動物頻繁出現,無疑是防沙治沙取得卓越成果的印證。生態好了,我們老百姓的腰包更鼓了,日子真是越過越紅火!”烏力吉木仁蘇木牧民烏云說道。
執生態之筆,繪綠色畫卷。今年,扎魯特旗計劃完成108.55萬畝防沙治沙任務。截至目前,已完成圍欄建設6.9萬延長米、工程固沙4315畝、灌木栽植0.4萬畝,一幅“綠進沙退”的生態新畫卷正緩緩鋪展。(記者 薛一群 通訊員 韓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