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大眾網
2025年5月17日,中國國家博物館與中信出版集團聯袂推出新書《思接千載:115件文物里的古代中國》。這是國博首次將最受矚目的展覽“古代中國”基本陳列,打造成一本適合大眾閱讀的通識科普圖書。國博的“古代中國”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系統展示中華民族綿延不絕燦爛文明的通史陳列。
每年走進中國國家博物館的 700 萬左右觀眾,心向往之的第一站就是“古代中國”基本陳列。人們穿越展廳,在甲骨的裂紋間尋找星象,在編鐘的銘文里認識禮樂,在鈞窯的釉色中邂逅彩虹。他們觀看的不僅僅是文物,更是在探尋流淌在血脈中的文明密碼。《思接千載:115件文物里的古代中國》,從“古代中國”基本陳列中精選出115件珍品,透過這些文物背后的故事,幫助讀者更好地理解中國百萬年的人類史、一萬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更好地讀懂中華文明突出的連續性、創新性、統一性、包容性、和平性,更好地回答“我們是誰,我們從哪里來,我們到哪里去”的古老追問。
在新書首發儀式上,中國國家博物館館長高政與中信出版集團董事長陳煒,共同為新書揭幕。
本書由國博館長親自組專班,舉全館之力,9位資深社會教育從業人員撰寫,20余位知名學者審核。全書囊括115件館藏文物重點解讀,350余件相關文物精彩呈現,600頁精美內容,近700張文物精美高清實拍圖,4張大尺寸拉頁, 16件重磅文物3D裸眼觀看,8個彩蛋文物獨白動畫視頻。
在館長帶領下,國博的專家與作者從“古代中國”基本陳列中,遴選了115件(套)主文物,350余件與其關聯的文物。這些文物,既包含了廣大觀眾心目中的“明星文物”,比如眾所周知的 “后母戊”青銅方鼎、四羊方尊、擊鼓說唱俑、三彩釉陶駱駝載樂俑;
還有當前熱度很高的孝端皇后鳳冠、鷹形陶鼎、嵌珍珠寶石金項鏈等;
也包含中學歷史課本中的重點文物,便于青少年來國博“打卡”文物;這些文物代表著古代中國各個歷史時期的特點,還有我國的多項世界遺產與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
本書的編寫團隊與專家班底實力雄厚,是兼具專業功底與科普能力的國家博物館社會教育部專業團隊,他們都來自歷史學、考古學、博物館學、美術史論等專業,擁有碩士及以上學歷,以及十年左右一線講解工作經驗,熟知大眾對于文物和歷史的痛點。
創作過程中,還全程邀請國博館內外涵蓋學術研究與中學歷史教育領域的20多位知名專家學者進行內容審核,保障知識傳播的嚴謹性。為了這本書,國博首次在西大廳顯著位置設置了同名主題展體驗區,讓文物背后的故事走出展廳,走進萬千讀者家庭。
全書遵循國博“古代中國”基本陳列的8個歷史時期,115件文物就像時間線上的坐標,引領著你在紙上暢游古代中國。骨耜,帶你見證原始農業的起源。
“利”青銅簋,記錄下武王伐紂,商周政治鼎革。
“鄂君啟”錯金青銅節,感受古人貿易的智慧。
孝端皇后鳳冠,感嘆紫禁城里的滄海桑田。
115篇短小精悍的文章結尾,都補充了豐富多彩的歷史小知識。從賈湖骨笛,拓展到遠古時期的其他另類樂器,比如這個小小龜殼——龜甲響器,龜殼里裝上小石子,像極了今天我們打節拍用的“沙錘”;
從三星堆的眼睛崇拜,看世界其他古老文明,同古蜀人一樣崇拜眼睛;
從漢代俳優擊鼓說唱俑,拓展到西方宮廷的小丑,他們的工作都是為博權貴一笑;
每個歷史時期,都有一個與該時代相關的知識專題,跨時代、多主題的橫向、縱向對比,一目了然快速拓展歷史知識。比如夏商西周的青銅器型多到令人發蒙,食器、酒器、水器、雜器……這張圖解表,幫助讀者輕松梳理青銅器的類別與用途。
五花八門的度量衡,可以說是春秋戰國時期的時代特征。而中國古代乃至國際文明的刻度,其實都是從布手知尺開始,又逐漸走向標準度量。
漢代,簡牘、紙張,都作為書寫的載體,記錄下一段段歷史的榮光。而人們可能想象不到,書寫姿勢亦是跟隨書寫載體的變化而發展變化著。
對于北宋都城開封的繁華景象,將《東京夢華錄》看作一部穿越時空的旅行指南,將書中文物還原到城市的區位和場景之中。
1.4米“古代中國”歷史長卷,以全書115件文物勾勒出歷史時代演進軌跡,呈現中華文明連續性。
8條《國寶話文明》精美視頻,掃碼看國寶介紹自己的前世今生。
16件明星文物,掃碼觀看360°三維模型。通過指尖拖動旋轉,可以看到文物的360°立體面貌以及展廳中難得一見的角度。
近700張文物高清拍攝圖片,包含許多國博首次向公眾展示的館藏珍貴圖片資料。多角度,突破展柜局限,纖毫畢現展廳難得一見的細節。展廳里的鳳冠,你很難看到背后的那只鳳鳥;
展廳中的青瓷蓮花尊,雖然擺在中心展柜中,但俯視圖呈現出盛開蓮花的模樣,不踩個高蹺,也是很難看見的。
專業的圖解手繪圖片,理解文物的結構與鑄造工藝,先民的高超工藝讓人嘆為觀止。
青銅鸮尊局部紋飾描繪示意圖
鎏金銀香囊內部構造與工作原理示意圖包含詛盟場面青銅貯貝器、《憲宗元宵行樂圖》、《乾隆南巡圖》、《大觀園圖》在內,四張超大尺幅拉頁全景呈現文物,沉浸式賞文物。
突破傳統的圖文設計,一本活力滿滿的歷史文化書。多巴胺撞色,表達中華民族文化色彩之斑斕與活力,捕捉年輕“國潮”愛好者的心。
在每一篇文章的開頭,都將對應的器型融入文字布局,讀者翻閱的時候,仿佛親手觸摸文物,與古人對話。
二十多輪精心調色,精準還原陶器、青銅器、瓷器、書畫等等不同材質文物原貌。
封面激光浮雕工藝,讀者仿佛親手觸摸到文物的肌理,一下子拉近了千年之前的文物,與今天讀者的距離。
精美裝幀,工藝考究。內外雙封面,燙金浮雕工藝,手工鎖線,180°可攤平閱讀。
新書上市還特別為讀者準備了豐富的周邊。“致敬五千年”首版紀念章
“祖先的留言”卡牌,“明星文物”精致銀卡
“時間的禮物”藏書票,6張精美燙黑藏書票隨機掉落
把國博最受矚目的展覽帶回家,一部可以永久珍藏的“紙上博物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