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海峽網報道,俄羅斯和烏克蘭在土耳其伊斯坦布爾進行直接談判。普京已確定俄方代表團名單,美國國務卿魯比奧已抵達土耳其。此次會談將是2022年3月以來俄烏首次直接對話。普京確定俄烏談判俄方代表團人員名單:其本人不在名單內據央視新聞報道,克里姆林宮網站發布消息,俄羅斯總統普京確定俄烏談判俄方代表團名單。俄總統助理梅金斯基擔任代表團團長。代表團成員還包括俄副外長加盧津、俄武裝力量總參謀部總局局長科斯秋科夫、俄國防部副部長福明。
普京(資料圖)
本該是2022年戰火重燃以來,俄烏雙方又一次掰手腕的重要場合,東道主土耳其鉚足了勁就盼著能在自家地盤見證歷史,澤連斯基倒是來得挺早,先后跟埃爾多安、還有特意從美國趕來的魯比奧議員碰了頭,那架勢明擺著對和談,尤其是跟普京本人直接對話抱有不小的期待。結果談判前一天,克里姆林宮輕飄飄一句話,普京不來了,頂替的是總統助理梅丁斯基,外加幾位副部長,這下可把澤連斯基給氣著了,他可是沖著普京來的,感覺自己被當猴耍了。
這一連串變化讓澤連斯基陷入尷尬境地,雖然普京本人未出席,但從其派出的八人代表團陣容看,俄方對這場談判的重視程度依然不低。俄羅斯派出的八人代表團里分別是外交部的加盧津、武裝部的科斯秋科夫、國防部的福明以及其余不同部門的四位專家,看得出來普京對這次談判還是很用心的。其中最引人矚目的無疑是科斯秋科夫,作為俄羅斯武裝力量總參謀部情報總局的負責人,他實際上是俄羅斯軍事情報機構的重要人物,西方國家將其稱為是普京安排的“間諜”。
伊斯坦布爾(資料圖)
分析人士認為,此次會談選址土耳其城市伊斯坦布爾是各方基于多個因素考慮的結果。土耳其與俄烏雙方都保持相對融洽的關系,俄烏都接受土耳其的調解人角色。土耳其有意提升影響力。土耳其學者赫琳·薩勒·埃特姆說,土耳其作為地區性大國,一直希望能在俄烏沖突中發揮更大的斡旋作用。延續此前談判的成果。俄政治學者謝爾蓋·馬爾科夫表示,俄烏曾于2022年3月在伊斯坦布爾舉行談判,雙方在部分議題上達成共識,再選伊斯坦布爾作為談判地點,有延續此前立場和成果之意。
據環球網綜合法國媒體、俄羅斯塔斯社、“今日俄羅斯”(RT)報道,法國總統馬克龍在接受法國TF1電視臺采訪時表示,法國已向烏克蘭交付了所有能夠提供的武器、彈藥和裝備,對烏克蘭的軍事支持已經到了極限,無法在不損害自身安全的情況下增加供應。RT稱,馬克龍在接受采訪時為法國政府在俄烏沖突中的應對方式辯護。馬克龍稱,由于法國軍隊并非為一場曠日持久的高強度陸戰所設,法國已“盡了最大努力”援助烏克蘭。
“當馬克龍說出‘已傾盡所有’,歐洲的‘戰略自主’夢想正遭遇最殘酷的拷問——若離開美國,誰能填補烏克蘭戰場的黑洞?” 和平時代的軍工體系難撐長期高強度沖突,歐洲需徹底改革防務架構。法國應選擇“精準投放影響力”而非盲目堆裝備,或成中等強國博弈犧牲品。歐洲民眾援烏支持率持續下滑,政客需在“道義承諾”與“現實利益”間找到平衡點。“若你是歐洲領導人,會優先保障本國安全,還是繼續援烏?
馬克龍(資料圖)
這事背后還有一些深層次的原因。一方面,法國的軍事儲備和產能是有限的。就算再怎么提高產量,也總有個限度。一直這么大規模地援助烏克蘭,法國自己的軍事安全肯定會受到影響。比如說,如果法國自己遇到點安全威脅,武器裝備都給了烏克蘭,自己拿什么來應對呢?另一方面,法國國內民眾的態度也很重要。據相關民調顯示,越來越多的法國人開始反對為了支援烏克蘭而削弱自己國家的實力,尤其是涉及到核力量方面。大家都覺得,不能為了別人的戰爭,把自己國家的未來給搭進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