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五月的Q School,說是業余球員的“高考也不為過,職業資格名額就那么幾個,拼到最后基本靠硬實力,誰都想借這口氣沖進職業圈,這次亞太Q School一開場,最大看點其實不是誰能殺進前四,而是五位曾經的職業球員能不能殺出重圍,畢竟從經驗角度講,降級大佬們打回業余賽場,理論上是“降維打擊,但你看這結果,全員首輪或早早出局,連個8強都沒見著,多少有點讓人懷疑人生,田鵬飛、羅弘昊、馬海龍、邢子豪、彭奕淞——名字一個比一個響亮,結果比誰走得都快,這波操作,你說是時代變了,還是壓力大到手抖
先說田鵬飛,這哥們兒今年剛剛降級,還成了世臺聯球員董事會的一員,身份上是個“官,結果比賽里1-4輸給劉文煒,首輪就被送回家,關鍵是他連外卡都沒撈著,按理說混個身份保個級也說得過去,結果全線失守,成了有身份的業余球員,這種尷尬,擱誰身上都得琢磨半天,網友調侃他是“最有牌面的業余選手,這話有點損,但確實戳到點上
羅弘昊其實也沒太多意外,畢竟從20/21賽季降級后,已經連續三次Q School沒能打回來,這次又是0-4輸給陳麒恩,基本坐實了“Q School釘子戶身份,當然他還年輕,機會還在,只是這幾年狀態起伏,明顯有點心氣不足,怎么看都不像能一黑到底的樣子,其他幾位也都沒翻起大浪,馬海龍2-4輸給柬埔寨選手蘇澳恩,邢子豪0-4不敵劉林昊,彭奕淞2-4被羅澤濤帶走,連續幾場下來,曾經的職業選手被業余小將輪番“教育,這畫風,可能得讓不少老球迷重新審視“經驗這兩個字到底值不值錢
問題來了——既然老將們集體“擺爛,那晉級的四位是誰,答案其實挺讓中國球迷寬心,劉林昊、Nasa、劉文煒、羅澤濤,除了泰國的Nasa,剩下全是中國小將,尤其是劉林昊和劉文煒,都是00后,甚至更年輕,劉林昊2007年出生,劉文煒2006年,照這個趨勢下去,斯諾克中國軍團的“00后大換血正在加速,誰還記得當年丁俊暉橫空出世,現在一茬又一茬的小伙子頂上來,真有點“后浪推前浪的意思
場面上看,比賽的門檻其實并不低,劉林昊先是在16進8中4-2拿下蘇澳恩,這哥們兒正好是淘汰馬海龍的那個,緊接著四分之一決賽又干掉邢子豪,連贏兩場,含金量不低,反觀Nasa,前幾輪打出一桿破百外加10桿50+,數據炸裂,成了這屆Q School最大熱門,想從他手里搶職業資格,難度堪比“地獄副本,不過中國球迷多少能松口氣,劉文煒和羅澤濤正好對上,等于提前鎖定一個職業名額,怎么打都是自家人必有收獲
當然,冷靜下來仔細想想,這屆Q School其實釋放了不少信號,首先,職業球員降級后再打業余并不一定就能“降維打擊,尤其是現在的業余賽場,年輕球員沖勁十足,戰術素養、心理素質都不差,老將一旦狀態掉線,很容易被“沖擊波帶走,別說晉級,能穩住不翻車就不錯了,田鵬飛這種混了“工作身份還想靠外卡保底的思路,也許得徹底out,靠拼實力才是硬道理
反過來看,中國新生代的成長速度是真的快,劉林昊、劉文煒、羅澤濤這些球員,雖然沒有太多大賽經驗,但打關鍵球一點都不怵場,甚至有點“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勁頭,賽場上跟老將對噴、鏖戰,敢打敢拼,哪怕偶爾翻車也無所謂,畢竟機會還多,后來者們的心態明顯比前幾年放松不少,或許這就是環境變化帶來的“正循環,前有丁俊暉、顏丙濤、周躍龍這些人做標桿,后面的一撥又一撥跟上來,誰都不想做背景板
至于那些被淘汰的老將們,其實也不是“再無出路,Q School還有一站,Q Tour、WSF、亞太公開賽這些賽事,也都能給他們二次機會,關鍵是心態和狀態能不能調整到位,別指望靠名氣“混資格,拼的還是基本功和臨場發揮,這點上,誰都沒有特權,哪怕你是“球員董事會成員,也得靠自己一場一場打回來,所謂“賽場無情,實力為王,真不是說說而已
說到底,這屆亞太Q School既是一次洗牌,也是一次預演,老將們的落幕和新人的崛起,都是斯諾克江湖的日常,誰能抓住機會,誰就能上桌比拼,沒人能一直站在巔峰,也沒人是永遠的黑馬,職業資格只是起點,真正的較量才剛剛開始,未來幾年,隨著中國小將不斷冒頭,斯諾克賽場的格局可能會大變天,至于那些曾經的“熟面孔,如果還想重回主舞臺,就得拿出點真本事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