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鄭渝高鐵穿行神農架林海,當昌景黃高鐵飛越鄱陽湖濕地,中部六省的時空版圖正被350公里的時速重新繪制。從“四縱四橫”到“八縱八橫”,2.8萬公里高鐵網絡在中部大地編織出流動的經緯,為區域崛起注入強勁動能。
太原至長沙的行程從13小時壓縮至5小時,武漢“米字型”樞紐實現3小時覆蓋全國10億人口。這種時空壓縮效應使中部從內陸腹地躍升為雙循環支點。數據顯示,京廣高鐵貫通后,沿線25個中部城市GDP年均增速達7.8%,高出非高鐵城市1.5個百分點。鄭州航空港區借力“高鐵+空港”形成萬億級電子集群,合肥依托滬漢蓉高鐵提升研發效率30%。
武廣高鐵開通十年間,湘鄂粵聯合孵化企業增長4倍,光谷專利授權量占全國6%。合福高鐵串起新能源汽車產業鏈,昌贛高鐵構建稀土新材料聯盟。2023年長江中游城市群技術合同成交額突破萬億,其中高鐵同城效應貢獻率達42%。縣域經濟突破尤為顯著:大別山區農產品時效提升70%,羅田板栗年銷15億元;贛南稀土產業投資增長300%,信陽毛尖48小時直達烏魯木齊。
鄭州東站TOD綜合體集聚全球跨境電商,實現“站產城”一體化;長沙南站“高鐵會展城”年辦展超百場,拉動消費200億。武漢天河樞紐通過5G調度實現貨物“12小時全球達”,合肥南站量子通信示范區形成千億集群。制度創新持續加碼:中部六省建立產業轉移利益共享機制,湘鄂贛推出“一票暢游三省”數字通票。
未來,隨著“十四五”期間新增5000公里高鐵建成,“軌道上的中部”將加速成型。這片孕育華夏文明的熱土,正通過高鐵網絡重構要素流動邏輯,培育高質量發展新質生產力,奏響新時代的崛起樂章。(文/潘含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