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中國,營養先行。5月17日,2025年全民營養周正式在北京中國科學技術館拉開帷幕。作為全民營養周的重要活動之一,第七屆全國營養科普大會同期舉辦,匯聚國內外營養健康領域專家,共同探討科學體重管理與全民健康行動。
2025年全民營養周正式在北京中國科學技術館拉開帷幕
2025年,中國政府將科學減重列為健康中國行動的核心任務之一。國家衛健委等16部委聯合發布《“體重管理年”活動實施方案》,明確要求通過三年行動普及健康體重管理,降低肥胖及相關慢性病風險。數據顯示,我國成人超重/肥胖率已達51.2%,預計2030年將突破70%,肥胖導致的醫療負擔逐年攀升。政策強調以《中國居民膳食指南》為指導,推動“吃動平衡”,并首次將營養早餐、代餐科學和數字化管理納入減重體系,助力全民健康。
健康體重管理形勢嚴峻 專家吁科學飲食規律運動
中國營養學會理事長楊月欣在致辭中表示,對于健康來說,肥胖是萬惡之源,帶來重大疾病和經濟負擔,而預防是最經濟有效的健康策略。她表示,體重管理是一個全生命周期的概念,希望通過全民營養周的宣傳,把健康體重的相關理念推向全民,在全社會進一步普及健康的生活方式。
中國營養學會理事長楊月欣在啟動儀式上致辭
全民營養周由中國營養學會牽頭組織,至今已是第十一屆。今年主題為“吃動平衡,健康體重,全民行動”,聚焦《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22)》平衡膳食準則,倡導通過科學飲食與規律運動實現健康體重管理,助力健康中國建設。
中國營養學會副理事長于康指出,超重和肥胖不但是現代導致多種慢病的重要危險因素,中國居民超重肥胖整體形勢也不容樂觀,需要加強干預、予以改善。
中國營養學會副理事長于康進行主題解讀
于康強調,健康體重管理的核心在于能量平衡,他結合我國居民不同年齡段的食物消費存在的問題、體重控制常見誤區等,鼓勵蔬菜、水果和全谷物的攝入,提倡用水產品代替部分畜肉類食品。他還提到了運動干預的重要性,明確了“動則有益、多動更好、適度量力、貴在堅持”的總體原則。
于康還特別強調了營養早餐對于科學家減重的重要性,提醒一些人認為不吃早餐可以減重的想法不僅不科學,也是有害的。他指出,在一日三餐中,早餐和午餐可以作為主食的主要來源,而晚餐則盡量減少主食攝入。
安利分享科學減重解決方案 揭示科學減重新路徑
在健康中國戰略推動下,科學減重已成為關乎國民健康素質的重要公共衛生議題。然而,從認知到行動之間仍存在巨大鴻溝——大眾既面臨著代餐產品良莠不齊、網紅減肥法誤導等市場亂象,又深受“體重焦慮”與“速成心態”的社會心理影響。更關鍵的是,由于缺乏科學指導、生活習慣難以持續改變,絕大多數減重者陷入“堅持難-反彈快”的惡性循環。
在當日舉行的全國營養科普大會上,安利(中國)研發及技術法規總經理彭先武指出,當前,傳統的減重模式面臨挑戰,僅依靠飲食和運動,70%~80%的人群在5年內出現體重反彈。同時,在減重實踐中,還面臨效果難體驗、時間有限、缺乏系統性知識、過程枯燥,缺少同伴支持等困難。
安利(中國)研發及技術法規總經理彭先武分享了來自安利的科學解決方案
彭先武分享了來自安利的科學解決方案,提出“營養三餐,微微一動”模式,強調早餐營養、代餐輔助及數字化工具支持。
彭先武介紹,實踐證明,安利紐崔萊提出的“吃好第一餐、燃一餐、代一餐”模式效果顯著。例如,白蕓豆提取物可降低體重、體脂及腰圍;代餐替代部分正餐的減肥效果優于常規低能量飲食。此外,借助“一尺一秤一日歷”等數字化工具監測身體指標,結合健康社群支持,可顯著提升管理效果。一項覆蓋1萬人的實踐顯示,28天干預后平均減重2.16公斤,腰圍減少6.17厘米。
彭先武特別強調,健康社群能有效幫助參與者控制飲食熱量、堅持運動,54.6%~58.2%的活躍社群成員能長期保持健康習慣。2025年,“早餐營養健康模式專項基金”將進一步推廣科學早餐理念,助力全民健康。
2025年全民營養周將通過線上線下活動,覆蓋全國百萬家庭。中國營養學會呼吁公眾踐行“吃動平衡”,從一餐一飯開始,邁向健康體重,共享美好生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