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6日,一名35歲女性游客在稻城亞丁景區內因高反休克昏迷,最終未能恢復生命體征。而就在一周前的5月10日,四川阿壩四姑娘山鎮一名男性游客也曾因出現嚴重高反癥狀,送醫院搶救無效后離世。兩起悲劇再次敲響了高原旅游安全的警鐘。
事件回顧
5月16日晚,網友飽飽(化名)在社交平臺發帖稱:“今天去牛奶海路上看到有人被抬擔架下來……聽說在休息站點搶救沒救過來。”此消息在社交媒體上迅速發酵,引發了熱議。
5月18日,稻城亞丁景區工作人員表示,5月16日,確實有一名游客因為高反休克昏迷,現場熱心游客和醫務人員給她進行了兩個多小時的急救,但最終未恢復生命體征。該負責人稱,目前景區已經跟該名游客所屬的旅行社,以及有關地方政府進行了溝通。
無獨有偶,5月10日,一名男性游客在四川阿壩四姑娘山鎮也因高反離世。據知情人介紹,該男子到四姑娘山鎮第一天時就感到身體不適,一直在客棧休息。11日,四姑娘山鎮衛生院醫護人員介紹,該游客送來急救時已經沒有脈搏,“兩天前來醫院吸過氧,當時醫生建議他降低海拔。”
50%以上的人有高反,肥胖男性易感性大
高反,亦稱高原病、高山病,是指人體急速進入海拔3000米以上高原,暴露于低壓低氧環境后產生的各種不適。高反的癥狀多種多樣,輕重不一。常見的癥狀包括頭痛、呼吸困難、胸悶、惡心嘔吐、乏力疲倦、頭暈眩暈等。其中,頭痛是最常見的癥狀之一,通常表現為前額和雙顳部的跳痛,夜間或早晨起床時疼痛可加重。此外,患者還可出現心悸、胸悶、氣短、厭食、口唇及甲床發紺等體征變化。在嚴重情況下,高反可導致呼吸衰竭,甚至危及生命。
隨著海拔升高,高原反應概率增加,但個體差異顯著。根據《默沙東診療手冊》的說法,大部分的人在一天之內爬升到1500米至2000米的海拔高度,并不會出現高原反應。一般來講,平原人快速進入海拔3000m以上高原時,50%~75%的人出現高原反應,但經3~10天的習服后癥狀逐漸消失。高反的發生率老年人低于青年人,女性低于男性;高原反應的發生率與男性的體重指數呈正相關,與女性的體重指數無關,說明肥胖男性易感性大。
高反可怕嗎?小感冒或能奪命
由于高反的出現較為普遍,很多人將其視為一種“正常現象”,因此在進入高原時,往往不自覺地降低了對高反的警惕性。
武漢市第三醫院保健科主任何青峰表示,高反本身并不直接致命,但如果高原病“撞上”感冒,就很危險了,其引發的并發癥可能危及生命。高原肺水腫和高原腦水腫是高反中最危險的兩種并發癥。高原肺水腫表現為連續干咳、出現帶有血絲的粉紅色泡沫樣痰液、呼吸困難加重等;高原腦水腫則表現為意識模糊、昏迷、抽搐等嚴重癥狀。若不及時治療,這些并發癥可能迅速惡化,導致患者死亡。
在四姑娘山鎮因高反去世的男子就遇上了這種情況。據同行者表示,他們到四姑娘山鎮已經是第三天。“第一天洗了澡,穿得有點少,可能有點感冒并伴有咳嗽。”接該男子的順風車司機曾表示:“根據我多年的高原經驗,這名男子已經有了典型的高原肺水腫癥狀,像這種情況應該立即就醫。”盡管他們用最快速度將男子送至鎮衛生院,但還是沒能留住這名游客的生命。
專家表示,就算是在平原感冒,也最好痊愈一個月后再去高原。因為高原環境會影響機體的抗高原反應能力,這些損害通常需要一個月才能完全恢復。
哪類人群容易高反?如何避免?
高反的發生與個體對高原環境的適應能力密切相關。一般來說,平時耗氧量大的人(如健身愛好者、運動員)、心肺功能較弱的人(如哮喘、高血壓患者)、初次進入高原的人(身體未適應)以及感冒或處于疲勞狀態的人(免疫力下降)更容易發生高反。此外,患有心肺疾病、貧血等慢性疾病的人,發生高原反應的風險也較高。
高原美景,是無數人心中的“人間仙境”。那么,高原旅游如何避免這種“美麗陷阱”呢?
首先要明確自己的身體狀況。健康人群至少要進行心電圖檢查和血常規的檢查,看是否存在心律失常的隱患,以及是否貧血。中年以上的旅游者,要檢查一下是否有高血壓、冠心病,如果有,最好不要輕易高原游。
進入高原之前,應多帶些藥,比如感冒藥、抗生素類藥、利尿藥、心臟急救藥、皮膚過敏類藥物,防治呼吸道哮喘類藥物,以及預防高原紫外線灼傷類擦劑等。可提前服用抗高原反應藥物,如紅景天等,能提高身體抗缺氧能力,但要提前一段時間服用才有效。
其次要合理安排行程。《默沙東診療手冊》上提出,預防高原病的最佳方法是減緩爬升速度,不要快速提升海拔高度。如果時間充足,坐火車、汽車去青藏高原可能就比直接坐飛機要好。在飛抵高原之后,不要著急爬升,建議先在所在的城市游玩一兩天,讓身體適應高原環境。如果已經有輕微的高原反應了,就不要飲酒,也盡量不要服用鎮靜類藥物。
對于徒步愛好者來說,在高海拔徒步的時候更要注意。如果在海拔3000米以上的地方徒步,建議每天睡覺時候的海拔高度不要比前一天高出500米,即便你在白天已經爬到了更高的高度,晚上睡覺的時候也應該往回走,降低一些海拔。
此外,多吃高碳水化合物食物,如面包等,可提供能量,減輕身體在高原環境下的負擔。高原地區氣溫變化大,要做好保暖措施。避免感冒,因為感冒會加重高原反應癥狀,甚至引發嚴重并發癥。
出現高反怎么辦?吸氧會產生依賴?
若在高海拔地區出現高反癥狀,應立即告訴同行者,并終止體力活動。輕微高反通常在癥狀出現后24—48小時內好轉。出現高反后,有條件者應盡快吸氧,輕微反應時吸氧流量通常為2升/分鐘。
如果高反癥狀以頭痛為主,患者可服用止痛藥來緩解癥狀,如布洛芬或對乙酰氨基酚;如以睡眠障礙為主,可考慮臨時服用安眠藥。如果癥狀惡化或癥狀在兩天內未改善,應盡快前往海拔較低地區,一次至少下降300米-500米。若無法立即前往低海拔地區或病情緊急,應盡快前往當地正規醫院就診。
此外,網上卻流傳著諸多關于“吸氧會有依賴性”的說法。研究表明,目前并沒有任何證據能證明吸氧會產生依賴,在回到平原地區之后,并不會出現需要終身吸氧的情況。反倒是如果不及時吸氧,可能引起更嚴重的后果。所以,去高原地區旅游,該吸氧的時候就及時吸氧,讓自己盡快適應高原環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