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知道各位在現實生活中,有沒有過生病后,被中醫或中藥治愈的經歷。我相信多數人是有的,或者至少是自認為有。
我自己有過這樣的經歷。在我十二歲那年,有一陣子常常有肚子痛的毛病,痛得挺厲害的,不是吃錯東西、食物中毒那種急性的痛,但具體原因我也不知道,反正隔三岔五就會發作。
當時家里帶我去一個診所,那位醫生其實算是中西醫結合了,在我們當地名聲很好。他有時給人開藥片,也有時開中醫那種草藥,而診斷的方式,則基本是傳統中藥的望聞切問。
他給我開的是中草藥,而且確實服用之后,就能好上一陣子。說是“一陣子”,因為過幾個月后毛病又發作了,又去他那里開了幾貼巨難喝的中藥,喝下后又再好一陣子……前前后后反復了三四回,喝了三四回同樣的藥,后來就徹底好了。
實際上我到現在也不確定當時肚子痛的原因是啥,嚴格來說也不能確定是怎么好的——完全有可能就是長大一些,身體自己好的。不過當時喝藥后確實是有即時效果的,所以我一直認為是那些中藥,治好了我當年的肚子痛。
說這些,是因為現實上,中醫和中藥整體上就是一種經驗科學。古代人科技水平和認知能力有限,許多東西也說不清楚底層的原因,但經過多次驗證,知道這樣做有效,于是就一直把這套有效的方法傳承下來。
其實只要一直能夠驗證是有效的,那它就是科學,就是能夠抓到老鼠的好貓。如果你的實際生活經驗里,確實驗證過中醫的某種方式對自己是有效的,那你就堅持它,沒有任何毛病。
但是,中醫作為一種傳統醫學,它形成的年代,畢竟是科學技術與人類認知能力不強的時期。同一時期歐洲的醫學水平,也大致只是生病了就給病人放點血的程度,不可能十分高明。
許多傳統的治療方式或藥物,后來科技進步后,已經被證偽,或有了更好的代替方式。這種情況下,就不應該因為它前面掛著“中”字,就強辯它更好,非得用它不可了。
事實上,拿中醫和西醫來并列,本身就不太合適。西醫并不應該是西方專屬,它更合適的名稱應該是“現代醫學”。毫無疑問,截止目前,歐美對現代醫學的貢獻,比中國人要多得多,因為近代他們發展比中國快,更早掀起了科學革命。
但,近些年,以及未來的時期里,中國人也對現代醫學做出并將繼續做出貢獻,與西方人一樣推動現代醫學的進步。現代醫學是屬于全人類的,不姓西也不姓中。中國人毫無疑問要擁抱持續進步的現代醫學,因為比起傳統醫學來,現代醫學更清楚底層原因,在實際驗證方面,也比傳統醫學具有更高得多的效率。
中國人在古代落后的生產力下,能夠發展出龐大的中醫體系,能夠用經驗來治療一部分疾病,是非常了不起的事。但我們不能夠在今天仍然硬說兩千年前的醫學體系,仍然吊打最先進的現代醫學,這在絕大多數情況下,是不可能的。
今天我們可以繼續采用中醫或中藥中被證明有效的辦法或成分,但不應該迷信中醫。在已經有明確解決途徑的問題上,不應該搞神秘主義。
今天我們到醫院看醫生,開出的藥里,除了常規的藥品之外,往往會附加一兩份成分與功效都比較含糊的“中成藥”。這些中成藥,價格通常是比較高的,且大部分不在醫保報銷范圍。
它們的意義是什么?它們真的有治療效果,還是它們中被添加的化學藥品在發揮作用?比如,石家莊中醫醫院的某款自稱能治療失眠的中藥液,被發現它治療失眠的秘密,是因為被添加了安眠藥。
中成藥鋪開的意義,我覺得需要更科學一點去討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