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化《安全生產治本攻堅三年行動方案》實踐成效,落實《天津市安全生產條例》和《經開區危險化學品領域安全生產百日攻堅行動實施方案》要求,日前,天津經開區聯合天津利安隆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利安隆)、一汽-大眾汽車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以下簡稱一汽-大眾)開展跨行業、跨區域互查互學互看活動。
活動以標準化互查、數字化互鑒、協同化互促為主線,聚焦班組安全建設與精益管理,一線班組長全程參與,實操與經驗共享,為不同領域企業安全協同發展注入新動力。
標準筑基:一線班組實踐經驗共享
一汽-大眾班組長以“班組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為核心,向利安隆團隊展示了跨行業安全管理“一汽大眾方案”。
安全職責明晰化
一汽-大眾制定《安全職責》文件,明確班組長、安全員、操作工三級安全責任,通過釘釘系統實現線上維護與動態更新,確保責任到人。現場目視化展示《安全綠十字日歷》,每日更新安全檢查狀態,形成“檢查—整改—驗收”閉環機制。
生產作業標準化
一汽-大眾班組長以“操作流程可視化”為核心,牽頭編制危化品存儲、設備巡檢、泄漏處置等200余項標準化操作卡。該模式已全面應用于汽車制造領域高風險作業場景,顯著降低誤操作風險。
類比排查精準化
安全工程師構建事故致因模型,對同行業典型事故案例進行場景化重構,結合設備及人員演示再現事故演化過程。組織跨職能團隊開展沉浸式原因剖析與對策推演,建立“歷史風險映射—現存隱患比對—防控策略迭代”的閉環機制,使同類隱患識別效率提升40%,形成可遷移的風險防控范式,大大提升事故排查的針對性。
應急演練實戰化
班組長帶領團隊開展班組安全事故應急處置方案演練,結合班組實際風險(如彈簧夾彈飛傷人、托盤扎傷等),明確疏散路線、急救措施等關鍵步驟,演練過程時刻與實戰保持一致,實時記錄員工應急響應動作時間,生成個人能力評估報告并針對性提升薄弱環節。
參與交流的利安隆班組長紛紛表示,一汽-大眾作為機械行業,班組將標準化流程轉化為可量化的操作指南,為危化企業提供了可復制的風險防控樣本。
數字賦能:安全員與班組長“雙輪驅動”
基于安全法律法規、標準化體系及國際管理體系(ISO、PSM、雙控)要求,利安隆與一汽-大眾深度融合行業經驗,分別構建適配自身的數字化安全管理體系:利安隆創建EHS雙本質管理體系,一汽-大眾創建EPM安全管理體系。
體系的有效運行離不開數字化平臺的建設,交流現場,雙方重點演示了數字化平臺在基層實踐中的應用場景。利安隆采用雙本質數字化平臺:集成風險預警、培訓考核等功能。例如,班組長可通過平臺實時查看本班組設備運行狀態,系統自動推送巡檢提醒;安全員利用大數據分析高頻隱患點,針對性開展專項培訓。一汽-大眾采用EPM數字化平臺:聚焦危險作業全流程管控,通過入廠審批自動化、作業監控可視化、驗收追溯電子化三大模塊聯動,實現危險作業審批時效提升200%,年均節約工時超5600小時,安全管理效率倍增。
機制創新:破解安全管理“最后一米”
此次交流活動聚焦“全員安全意識及執行力”提升,兩家公司分享兩大創新機制:
利安隆展示“我的5米安全屬地”機制:由安全員牽頭培訓,班組長及班組員工通過“隱患隨手拍”“改善提案”等形式提報屬地范圍之外發現的人的不安全行為及物的不安全狀態,公司根據提報情況每月進行獎勵。2024年,該機制推動員工自主排查屬地外隱患382項,形成“安全沒有旁觀者、人人都是安全員”的文化氛圍。
一汽-大眾展示“安全伙伴計劃”機制:班組長與安全員跨班組結對,通過“師徒幫帶”“交叉互查”等方式提升新員工安全能力,同時安全員與班組長深度綁定,安全員對集團或政府部門下發的檢查表進行篩選與分工,為一線班組檢查減負,從領導力及文化認同兩方面徹底解決安全管理“上熱、中溫、下冷”的“最后一米”問題。
此次互查互學互看活動,是對3月13日利安隆赴一汽-大眾開展“結對互查互學互看”活動的再次深化,進一步加強了區域企業間的合作交流。天津經開區將以此次活動為契機,開展“班組長安全沙龍”、互派技術骨干參與隱患排查、人才培育機制交流、深化體驗式安全培訓等更大范圍的安全共建活動,建立長效合作機制,引導區域企業深化合作,探索多元化的合作模式,以“協會引導、企業自主、行業互動”為原則,加速構建安全共建的新格局,助力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