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隨著中美之間的談判與行動,雙方之間的談判在美國的行動下,再一次的陷入到了僵局之中,不僅特朗普政府接連向中國拋出“兩道戰書”,美國國務卿魯比奧更是公開改變對華稱呼,將中國定位為“主要挑戰”。
而與此同時,英國也加入到中美博弈之中的與美國進行合作,通過協議條款設計、盟友體系施壓與產業博弈,試圖重塑全球供應鏈規則以及遏制中國。
特朗普“戰書”背后的雙重施壓
關稅這把牌,美國算是玩明白了,日內瓦那邊剛說好要調整,這邊“90天關稅重啟”的調門又高高唱起,這番操作,明眼人一看便知,無非是演給國內特定選民看的戲碼。
在雙方協議剛剛簽署之際,中國對美出口訂單開始大幅度上漲,芝加哥大豆價格也是應聲而下的,這種立竿見影的經濟賬,讓口頭威脅顯得有點底氣不足。
而共和黨自家后院的民調也亮了紅燈,像密歇根州的汽車工人,手中收益的減少使得他們對貿易摩擦變得愈加滿,而反觀中方則是還捏著約10%的觀察性關稅,等待著美方又一次反撲的,隨時準備掀開底牌。
中方的警惕并非無的放矢,這是因為關稅只是表面上的手段,金融才是更深層次的博弈,美國試圖阻斷國際金融機構對中國企業在哥倫比亞投資的資金支持,但結果是中國與拉美地區的貿易額反而增長。
例如巴西淡水河谷與中國遠洋海運集團簽訂了巨額鐵礦石訂單,其結算方式也進行了創新,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CIPS)在拉美能源交易中的作用日益顯著。
而中方的警惕也沒有錯,就在中美代表團在瑞士的會談曾短暫點燃緩和預期的時間之中,特朗普政府隨即變臉的,由特朗普公開宣稱“不會為談判先降關稅”,并同時推出兩道“戰書”。
一是擴大對華科技制裁范圍,涉及人工智能與半導體關鍵領域,二是繼續采用關稅威脅的,對中國進口商品維持145%高額關稅,而此舉也直接暴露其“談判”本質,以極限施壓換取單邊利益,而非平等對話。
美國對華態度撕裂加劇
科技領域的主戰場,競爭異常激烈,美國商務部再次對中國某些高科技企業的芯片供應施加限制,聲稱任何使用了相關技術的企業,都可能觸犯其出口管制規定。
此舉直指中國AI技術突破,尤其是7180億參數大模型的研發,特朗普政府以“國家安全”為名,實則維護美國科技壟斷,暴露其對技術競爭焦慮的極端化應對。
同時特朗普政府以行政令封堵中企在哥倫比亞的融資渠道,直接狙擊中國“一帶一路”在拉美的布局,哥倫比亞作為南美門戶,其港口與新能源項目的中方投資被美國視為“地緣政治威脅”。
美國的這些行動不僅切斷中企貸款路徑,更試圖撕裂中拉經濟紐帶,彰顯美國“金融武器化”的霸權思維。
對此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此前已指出,美國濫用規則,實施長臂管轄,實質上是在破壞全球供應鏈。
同時曾稱中國為“最值得維系伙伴”的共和黨參議員魯比奧,近日公開將中國定性為“威脅對手”,折射美國政壇對華共識的瓦解。
民主黨與共和黨在“遏制中國”議題上形成詭異默契,但策略分歧顯著,民主黨側重經濟與技術脫鉤,共和黨則煽動意識形態對立。
魯比奧的轉向,既為中期選舉造勢,亦暗示美國內部對華政策正從“接觸”轉向“全面對抗”,加劇兩國互信的崩塌。
跨大西洋盟友的“投機式介入”
而不僅是中美之間的博弈,同時英國也恰在此時介入到這場博弈之中的進行攪局,想要從中獲取利益。
英國政府近日宣布加入“對華關稅聯盟”,對部分中國出口商品加征報復性關稅,并配合美國推動“印太經濟框架”擴容。
這一舉動看似呼應美國戰略,實則暗藏自身算盤,借“民主同盟”標簽重塑國際地位,同時試圖在稀土、芯片供應鏈中搶占中國市場空缺。
然而英國制造業對華依賴程度遠超其宣稱的“韌性”,此舉或引發國內產業鏈震蕩,暴露其投機外交的脆弱性。
同時英國高官喊話繞開北約單獨對俄行動,暴露其“攪局者”本質,利用俄烏沖突撕裂歐洲,借北約內部分歧謀取戰略自主權,這一策略延續了英國“離岸平衡手”的歷史基因。
瑞典、芬蘭入約背景下,英國反而以“反叛者”姿態博取焦點,實則是將自身利益凌駕于盟友體系之上。
此舉不僅削弱北約權威,更制造了歐洲安全架構的真空地帶,美國無力主導,英國暗中漁利,俄羅斯借勢施壓,三方博弈使歐洲陷入地緣政治的“高危期”。
這三組動向并非孤立事件,而是全球權力重構過程中的應激反應。
美國內部分裂導致外交政策“空心化”,對華策略在鷹派與現實利益間搖擺,英國的地緣投機加劇歐洲安全的不確定性,意識形態對抗與經濟依存的雙重矛盾,使國際秩序陷入“規則失效”的風險。
在此背景下,中國外交部“十三字定性”魯比奧言論,既是對挑釁的直白反擊,亦是對系統性危機的預警,當大國博弈陷入“表演化、口號化、分裂化”,全球治理的共識基礎正在加速瓦解。
結語
中美僵局的本質,是霸權邏輯與多極化趨勢的碰撞,特朗普的關稅戰與制裁,實為維系“美國優先”的虛妄嘗試,但稀土反制、科技自主化等中國手段,已使美國制造業陷入原料與技術雙重困境。
魯比奧的稱呼變化與英國的介入,則凸顯西方陣營內部利益分裂,表面團結難掩各自算計,美國難以再號令盟友形成統一戰線。
當前中國外交部已明確表態:“任何施壓皆是徒勞,對話須以平等為前提”,面對特朗普的“戰書”,中方或延續“以穩制躁”策略,以國內經濟韌性化解外部沖擊,同時加速區域合作(如RCEP深化)削弱關稅壁壘影響。
而英國等攪局者的加入,或使博弈復雜度升級,但多極化世界的共識,終將削弱單邊霸權的效力。
不知道您對此有什么看法呢?歡迎在下方評論區留下你的想法,喜歡文章的話記得點贊關注我們下期再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