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社成都5月19日電 (記者 賀劭清 張浪)“我們是所有參賽隊伍最‘輕松’完成的,因為搭建過程中不使用任何鋼結構連接件,完全依賴構件相互支撐來維持穩定。”帶隊參加第十一屆“天府建造節”的香港中文大學老師徐亮19日接受中新社記者采訪時表示,此次參賽,香港中文大學師生帶來了以三菱錐為靈感的驛站,希望通過該設計歌頌人類智慧,并激發觀者對AI的深層思考。
19日,第十一屆“天府建造節”在西南交通大學開幕。中新社記者 張浪 攝
當日,第十一屆“天府建造節”在位于成都的西南交通大學開幕。本屆“天府建造節”以“AI驛站”為主題,吸引了臺北科技大學、香港中文大學、西南交通大學、西藏大學等高校的師生團隊同臺競技。
西南交通大學建筑學院院長沈中偉介紹,人工智能的算法為建筑業實現從“數量”到“質量”的跨越發展增添了新動力。本屆“天府建造節”的主題是希望學生在學習建筑的過程中,不僅要懂得設計、懂得建造,還要懂得計算,借助人工智能讓人類居住環境更美好。
19日,臺北科技大學師生搭建的驛站“間”在西南交通大學展示。中新社記者 張浪 攝
今年是香港中文大學師生第五次參加“天府建造節”。徐亮介紹,前幾年該校搭建的作品曾受到場地不平的影響,今年他們從“適應性建造”的角度另辟蹊徑,驛站的高低、結構都可以根據場地不同進行改變,最大程度減少建筑與草坪的相互影響。“我們希望每次參加‘天府建造節’都有新突破,回應‘如何建造’,以及‘為何建造’。”
臺北科技大學的師生用三天時間搭建了名為“間”的驛站。第一次參加“天府建造節”的臺北科技大學學生吳泓諺說,之所以將驛站命名為“間”,是因為該驛站以AI與人之間的交織為創作靈感。“設計、搭建中遇到的重重困難,讓我們重新思考AI設計與傳統設計的美學差異。”(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