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面錦旗和信上的每個字,都是我的心里話。”近日,社區(qū)矯正對象林某某將一面繡著“嚴管厚愛顯擔當 矯心正行塑人生”的錦旗以及一封感謝信鄭重地交到遵義強制隔離戒毒所派駐北京路司法所民警手中。
林某某曾在一家私人酒廠工作,因經(jīng)濟拮據(jù)且法律意識薄弱,觸碰法律底線,被判緩刑。首次報到時,他沉默不語,愧疚、自卑與社會脫節(jié)感交織在心,派駐民警敏銳地察覺其心理狀態(tài)。矯正期間,派駐民警立足職責定位,強化矯正措施,采取“三步法”不斷打破其心理壁壘。一是震懾警示,開展“高墻內外對比”警示教育,通過監(jiān)管場所實景圖片、典型案例述法,直觀展現(xiàn)失去自由的代價。二是法治宣傳,聯(lián)合社區(qū)法律顧問對林某某開展“個案剖析”,逐條解讀法條、還原犯罪后果,明確“緩刑≠無刑”。三是教育感化,以身邊案例為切入點,講述“迷途知返”的真實故事,喚醒其認罪悔罪意識。在民警的教育幫扶與心理疏導下,林某某重拾信心,積極奮進,現(xiàn)已成功入職一家培訓機構,開啟新生活。
林某某的案例,不僅印證了“三社”工作的實效,更折射出新時代基層社會治理中民警執(zhí)法的溫度與力量。林某某在信中寫道:“警官沒有因為我的過去而輕視我,而是用平等的態(tài)度引導我認識錯誤、學習法律知識,讓我重新燃起對生活的希望,您們的付出不僅僅是完成工作,更是挽救了一個人、一個家庭”,字里行間飽含著感激之情。
一面錦旗、一封感謝信背后,承載的不僅是矯正對象的感恩,更是派駐民警堅持“剛性執(zhí)法”與“柔性關懷”并重,不斷助力“三社”創(chuàng)新試點工作的生動縮影。下一步,紅花崗區(qū)“三社”工作大隊將繼續(xù)深耕“矯心正行”工程,持續(xù)推動更多社區(qū)矯正對象從“違法者”轉變?yōu)椤笆胤ㄕ摺薄ⅰ胺瞰I者”,為平安遵義、法治遵義建設注入更強力量。
來源|遵義強制隔離戒毒所
終審|施 楊
復審|穆仕柱
初審|姚 顯
編輯|丁文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