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過去的國際博物館日,不少熱愛歷史文化和建筑的市民、游客通過一場場城市行走,尋找上海街巷間的故事,走進記憶深處,感受海派風情。
重走“四行孤軍”足跡
5月18日,由上海四行倉庫抗戰紀念館策劃的“追憶‘八百’抗戰壯舉,弘揚偉大民族精神——‘四行孤軍’足跡Citywalk主題活動”從四行倉庫晉元紀念廣場出發,沿蘇州河岸線一路前行,重走“四行孤軍”足跡。兩位主講嘉賓——上海四行倉庫抗戰紀念館館長馬幼炯與國際靜安推介官朱一寧,串聯起四行倉庫、西藏路橋、中國銀行倉庫舊址、浙江路橋、河濱大樓等歷史地標,帶領參與者在城市空間中重溫民族精神的力量。
從橋上眺望蘇州河
曾經的歷史在照片中
觀眾對于四行倉庫的故事十分感興趣
站在西藏路橋上,兩位主講借由多張珍貴歷史照片的展示,將當年的場景徐徐展開:1937年10月30日午夜,四行孤軍開始通過大陸銀行倉庫和墻外煙紙店的墻洞,向離開作戰陣地最近的中國銀行倉庫撤退。“看似并不長的撤退距離,卻是整個撤退過程最危險也最悲壯的所在,每一步,都是用生命踏出的。”馬幼炯動情地說。有一些戰士,在四天四夜的四行倉庫保衛戰中沒有犧牲,但卻倒在了撤退的途中,永遠地倒在了西藏路橋旁。
從西藏路橋繼續前行,至中國銀行倉庫舊址、浙江路橋,最后抵達河濱大樓,歷史上的孤軍經停的地點與如今的城市空間一一對應,仿佛走進了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話。朱一寧在講解的過程中,展示了“四行倉庫”老票據、四家銀行的實物等一批極具歷史價值的藏品,“以物證史”,讓這段歷史從檔案中“活”了起來。參與者們紛紛表示,仿佛走在了一座“露天博物館”里。
謝晉元將軍的孫女謝駿作為特別嘉賓也來到活動現場。在Citywalk的終點河南路橋上,一幅巨大的孤軍足跡路線示意圖展開,謝駿與兩位主講嘉賓一起,為參與者們追憶了謝晉元在河濱大樓短暫停留的身影,以及四行孤軍輾轉停留,最后來到膠州路孤軍營,并在此開始了長達4年的孤軍營生涯。主辦方還準備了特制的四行倉庫“今昔對比”膠片卡作為活動的紀念品,讓參與者能留下與歷史對話的珍貴瞬間。
尋找土山灣里的時光
正在土山灣博物館舉行的“被凝固的時光:土山灣牌樓與寶塔的百年世博情緣”特展,以實物與文獻結合的方式,首次將牌樓與寶塔模型圖片集中展示,包括《1915年巴拿馬萬國賽珍會土山灣百塔圖》圖冊及葛承亮與寶塔合影照片等精品館藏。110年前,巴拿馬太平洋萬國博覽會開幕,來自中國上海土山灣孤兒工藝院的藝術品——木雕牌樓和寶塔模型,以其獨特的東方神韻和精湛的工藝,在眾多展品中脫穎而出,成為盛會上最耀眼的明星之一,寶塔模型在全球展品中榮獲頭等獎,這是當時中國人在世博會上獲得的最大獎項。2010年上海世博會期間,修復后的牌樓在建造原址土山灣博物館重新亮相。全新開放的徐家匯書院里,牌樓經藝術化再造變身為“光啟之門”,成為這座圖書館的獨特視覺標識。牌樓和寶塔模型所烙印的文化信息,記述了土山灣與海派文化、海派工藝的深厚淵源,闡釋著中西文化交融的篳路藍縷。
牌樓記錄著歷史
上海市徐匯區圖書館(上海市徐匯區土山灣博物館)在嘉佩樂酒店圖書館設置“尋找土山灣”文化展,用圖片和書籍講述木雕牌樓和寶塔模型的跨越中西的百年傳奇歷程,將文物資源轉化為沉浸式文旅體驗。游客步入酒店即可體驗沉浸式文博之旅,感受跨越世紀的文明回響。雙線城市文脈微旅行活動也同時啟動,發布中法雙語短視頻,邀請賓客從“尋找土山灣”文化展出發,前往土山灣博物館尋找故事發生的源頭并進行繪畫創作;邀請市民游客走進酒店,感受石庫門建筑與現代設計的融合之美。
原標題:《行走城市,在建筑空間中對話歷史》
欄目編輯:江妍
來源:作者:新民晚報 徐翌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