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會,是每個成年男女躲不開的任務。
然而,由于我國從小并不重視愛情方面的教育,導致許多人盡管二十幾歲,但對約會戀愛的了解還是一張白紙。
在約會中,也存在一些潛規則,沒有人明說但大家都在執行。
如果你對于約會一無所知,不妨看看以下幾條潛規則。
慢熱約等于不感興趣
經常有人向我咨詢,我喜歡的人很慢熱、很高冷怎么辦?
對此,我的回答都是,如果你往前走了99步,對方還不肯走出一步時,那就不是因為對方性格的原因,而是因為TA不喜歡你。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當人們陷入浪漫關系時,大腦會分泌苯基乙胺(PEA)。
在苯基乙胺的驅使下,人們會不由自主地向喜歡的人靠近。
就像網友所說,你坐在火堆旁,會感受不到火的存在嗎?
同理,如果一個人喜歡你,就會千方百計讓你感受到。
在感情之中,再高冷、慢熱的人,都會以自己的方式表達愛意。
換句話說,沒有高冷、慢熱的人,只有對你不感興趣的人。
誰追求,誰買單
在我國傳統觀念中,往往默認約會時男方買單。
但這背后隱藏的一層現象是,因為在很長一段時間內,男生都是戀愛中的追求者/主動方。
隨著思想越來越開放,約會的主動方不再局限為男生,女生也可以去追求男性。
而約會則遵從這樣一個潛規則,那就是誰追求,誰買單。
因為當你追求一個人時,你看似主動,但其實處于被動態中,而對方則掌握了是否開啟這段關系的主動權。
在心理學中,有個概念叫做“兩性吸引力法則”,指的是當你為對方提供的幸福感體驗越多時,你的吸引力就越強。
也就是說,當我們在追求期間主動付出的越多,為對方帶來的愉悅體驗越多,也就更容易與對方建立一段親密關系。
身體接觸并不等于關系確定
在現代社會中,身體接觸已經不像舊社會那樣嚴肅。
就算有接吻等親密行為,也并不一定意味著關系的確定。
在部分年輕人之間,流行著“非正式浪漫關系(situationship)”,指的是一種不確定關系的戀愛。
心理學家Paulette Sherman指出,這種關系關鍵在于不確定,但卻又超出了友誼之上。
這種關系可能包括戀愛的一切親密行為,甚至于包括性,但并沒有明確的承諾。
對于部分人而言,已經默認了非正式浪漫關系這種交往方式。
但對于部分人而言,尤其是容易在親密關系中感到不安和不確定性的人,會因為非正式浪漫關系陷入內耗之中。
因此,這也就成了一種約會潛規則。
只要沒有明確的給出承諾,哪怕雙方再親密,也不是情侶關系。
如果介意這種非正式浪漫關系,一定要提前問清楚,否則會引發誤會和不必要的遺憾。
無明確態度,即為釣魚
當問及約會對象下一次見面的時間、地點時,如果對方說“再看吧”、“隨緣”等類似的話語,那就基本上可以確定沒有下一次了。
又或者,對方其實將你當作了一個不達標的備胎。
這時你就會發現,對方消失了一段時間后,又突然詐尸出現。
這并不是意味著對方回心轉意了,而是可能約不到別人。
同時,一段健康的關系,回消息速度應該在1-3個小時之間。
而總是在深夜回復,或者工作日消失的人,大概率有被小三的風險。
減頻意味著一方想要終止關系
許多毫無戀愛經驗的人,當第一次進入戀愛關系時,往往不明白,為什么對方好像不愿意回復消息了。
其實,成年人對關系終止的信號,往往是從“減頻”開始。
比如,開始慢慢地減少見面的頻次,聊天的頻次。
如果對方并不是一個有風度的人,并不愿意承擔主動提分手的責任,則會用冷暴力逼迫另一方主動終結關系。
從心理學角度來看,沉默是一種精神虐待。
這常常被運用到冷暴力之中,即不關注、不回應、不拒絕。
因此,當明顯地感覺到對方故意拉開距離時,那其實意味著關系即將終止。
總而言之,在約會中,最重要的一條規則是將自己的感受放在首位。
當感覺到不舒服時,不要將沉沒成本納入決策,而是選擇及時止損。
-The End - 作者-貓頭鷹 第一心理主筆團 | 一群喜歡仰望星空的年輕人 圖片源自網絡,侵權請聯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