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朱砂行動”后,殲-10名聲大噪。
5月16日南美軍事網站表示。
哥倫比亞總統在訪華期間,中方主動提出殲-10的外貿。
雖然哥倫比亞是美國的盟友,但是中方給出的價格實在太香了……
哥倫比亞總統訪華
本來是一場“常規”邊境摩擦,結果卻成了全球軍火市場的分水嶺。
印度在7日凌晨發動“朱砂行動”對巴基斯坦進行突襲。
巴基斯坦空軍用中國制造的殲-10C,堂而皇之地在高空斬落印度的驕傲“陣風”戰斗機。
這一戰,印度打了個0-5,讓不少國家的將軍從皮椅上彈了起來。
此前,西方媒體對中制戰機的評價多半是“兩分靠勇氣,八分靠價格”。
一場實打實的空戰下來,這種傲慢的濾鏡碎了一地。
殲-10C不僅打得漂亮,還順帶把“性價比戰神”這塊牌子釘死在了戰機市場的C位。
j-10
印度空軍花了幾十億美元買來的“陣風”竟然被三千萬美元不到的殲-10C打得毫無還手之力,這劇情反轉夠不夠爽?
國際軍售圈開始了新一輪洗牌,中國的戰斗機,開始有了搶“西餐廳菜單”的底氣。
接下來,殲-10C居然盯上了一個看起來完全“不該是客戶”的買家,哥倫比亞。
j-10
讓我們說點實話,哥倫比亞空軍的現狀,已經不是“捉襟見肘”那么簡單,而是“抬頭望天,想哭沒淚”。
現役主力“幼獅”(Kfir)戰斗機,服役時間堪比老牛拉破車。
起飛靠運氣,空戰基本靠心理戰術。
別說面對鄰國的F-16和蘇-30,連委內瑞拉這種“預算吃緊”的空軍都可能讓它吃不消。
幼獅”(Kfir)
這時候,殲-10C來了,價格不到F-16的一半,實戰經驗拉滿,還能打得“陣風”飛不回家。
哥倫比亞不是不心動,而是太心動。
但問題來了:買了中國的戰機,美國那邊,怎么交代?
F-16
哥倫比亞畢竟是美國在拉美最親密的小伙伴之一,幾十年軍事援助說斷就斷?
那等于一腳踹翻自己飯碗。
而且從操作系統到地勤保障,哥倫比亞軍方和美制系統“綁定得死死的”,換個陣營就得重練一遍。
這不是買個手機換個殼,是從頭開始背代碼。
所以哥倫比亞糾結的不是性能問題,是“被夾在中間太難了”。
你以為中國會就此止步?不,中國干脆把“誘惑”拉滿。
24架殲-10C整裝打包,外加空空導彈、電子戰吊艙、備件包。
地面訓練系統全配齊,還能分期付款、貸款利率低至“良心價”。
甚至連技術人員和飛行員培訓都含在內。
價格?起步4000萬美元,還可以“再議”。
你品,你細品。這不是賣戰機,這是在做“聯合創業”。
陣風太貴,F-16太老,歐洲看不上,中東買不起。
中國這價格是真的讓人“心動到不行”。
更重要的是,中國不附帶任何政治條件,不需要簽署什么“人權聲明”“意識形態承諾書”。
簽了就是自己的,全套交貨不藏私。
一時間,哥倫比亞陷入了“真香定律”的深淵:
明知有坑,但誰都無法無視那性價比直沖天花板的誘惑。
而且給出的報價是相當劃算的,4,000萬美元24架,合起來就是9.6億美元,幾乎已經是最低價了。
哥倫比亞總統
這回輪到殲-10C,美國自然坐不住。連情報系統都開始“關切”:
如果哥倫比亞啟用中國空軍體系,美國此前架設的軍事網絡也可能被動重構。
這相當于自己人拆自己家。
美國一邊警告哥方“不要亂來”,一邊悄悄加碼自己推銷的F-16V,希望用“優惠換忠誠”。
但F-16V的問題也很明顯:
老平臺升級,電子設備雖然先進,但對比殲-10C的雷達系統和隱身能力,性能優勢并不明顯,更別說價格壓根就不在一個段位。
這一來一去的對比,哥倫比亞越看越糾結。
這里的戲劇性開始顯現。
中國賣戰機,態度就是一句話:“你要,我們就給,別扯別的。”
而美國呢?買可以,但前提是你得繼續當“聽話的孩子”。
這在如今地緣政治競爭愈發激烈的背景下,成了一道繞不開的哲學題。
哥倫比亞如果真簽了中國這筆訂單,不只是換裝備那么簡單。
是在挑戰幾十年來美拉軍事合作體系的穩定性。
換句話說,一架戰機背后,是一個國家的戰略選邊。
但現實更復雜。
面對國內空軍的實際困境,哥倫比亞必須選擇一個能立刻補強的解決方案。
再等下去,不光飛行員在抱怨,整個國防系統都可能因“裝備老化”而崩塌。
這時候,中國的方案,不僅是“能用”,而且是“立刻能用”,這不是政治,這是效率。
這事兒,還沒完。
哥倫比亞這一動,不只是自己“惹火上身”,也可能成為撬動整個拉美軍售格局的杠桿。
若哥倫比亞頂住壓力簽約,其他被美制裝備綁定但對中國感興趣的國家,勢必會跳出來“觀望”甚至“效仿”。
別忘了,尼日利亞已經走在前面。
早些年采購了35輛中國VT-4坦克,結果實戰表現非常給力。
不僅穩定性強,火控系統甚至讓美制教官都表示“出乎意料”。
現在,尼日利亞也對殲-10C露出興趣,甚至放話要與中國深化空軍合作。
你可以說是巧合,但放在印巴空戰之后的時間節點看,這很可能是連鎖反應的第一波。
一旦哥倫比亞做出決定,中國軍火將迎來“政治突破”的第一道閘門。
戰場上,殲-10C已經證明了自己。
但這次的較量,核心不在空中,而在談判桌上。
美國要的是秩序穩定,中國要的是市場破局,哥倫比亞成了關鍵棋子。
哥倫比亞的決定,也許并不能決定世界格局,但它足以撬開那扇原本緊閉的門。
而門后,等待的不是別的,是越來越多“真香”的選擇權。
參考信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