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5日,福建省首個專注殘疾人電工技能培養的實訓基地——“無憂電工技能培訓指導站”在國網福建省電力有限公司莆田供電公司(以下簡稱國網莆田供電公司)生產檢修基地揭牌。該基地由莆田市殘疾人聯合會與國網莆田供電公司聯合創建,標志著莆田市政企協同助殘邁入專業化、系統化新階段。
“‘無憂電工’助殘項目在為殘疾人家庭‘增技能、促就業’及‘以殘助殘’公益服務等方面取得了較好成效,體現了國企的責任與擔當。”揭牌儀式上,莆田市殘聯副理事長楊興堅說道。
多年來,國網莆田供電公司深入殘疾人家庭,經訪談調研了解到,傳統的“輸血式”救助模式,雖然滿足了殘疾人家庭的基本生活需求,但仍然存在照料者身心壓力大,缺乏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等問題。針對這一問題,2022年初,國網莆田供電公司充分發揮區域覆蓋廣、客戶類別全的行業特點和電力維修經驗豐富、技術精湛的專業優勢,瞄準社會電工與殘疾人家庭照顧者在就業時間靈活方面的高度契合性,廣泛聯動社會各界開展“無憂電工”項目,幫助殘疾人家庭走出家門、融入社會、實現價值。
國網莆田供電公司“無憂電工”導師開展培訓,講授電力知識。張婷婷攝
“為了讓更多需要幫助的人知道,我們和莆田市殘疾人聯合會等單位組成了項目組,一起走訪殘疾人家庭,詳細了解并登記這些照顧者的困難和就業意愿,引導他們在‘莆善情’助殘辦實事公益活動的‘無憂電工’助殘服務界面去報名技能培訓。”“莆田電力義修哥”志愿服務隊隊長張婷婷介紹,該公司開設了“無憂電工”培訓班,聘請專業培訓師為學員教授專業的電工技能知識。同時,邀請勞模工匠、技術能手等專家加入導師隊伍,進行經驗傳授和上崗考核輔導,幫助學員學到扎實的電工技術,并考取上崗必備的特種作業操作證。
“他們學的都是技術活,也是‘吃飯’的本事。我的專業技能能幫助到他們,我很開心。”全國勞動模范、國網莆田供電公司變電檢修中心二次設備檢修技術高級師蔣祖立說道。
技術有了,就業機會也要一并創造。為此,國網莆田供電公司全面調研社會電工的就業生態,協同各方共同發力、資源互補,形成“線上+線下”雙輪驅動的多元化幫扶手段。線上,在“知莆田”小程序便民服務專區,開設“無憂電工”專欄,為學員們提供“接單制”的網絡服務平臺。需要電工服務的客戶在平臺上下單付款,學員們根據實際情況,靈活利用空余時間接單。線下,由莆田市物業協會牽頭促成各小區物業與“無憂電工”學員達成合作幫扶。“無憂電工”學員們在通過物業電工的相關考核后,可選擇自家附近的小區達成長期合作,形成家門口的“就業圈”,學員獲得穩定就業崗位的同時,也便于往返家中照顧殘疾家屬。
可持續的資金支持是維持公益項目長期開展的重要保障。為此,國網莆田供電公司聯合各單位籌集啟動教育資金,建立“無憂基金”,專項用于“無憂電工”項目的培訓物料費、考證報名費等項目支出,由莆田市慈善總會管理資金運營。除各單位愛心籌款以外,每一批學員成功就業后,其首份工資的1%將納入“無憂基金”,為后續“無憂電工”提供培訓資金。可以說,“無憂基金”不僅是由各愛心單位組成,更是由每一位“無憂電工”學員進行“接力”。學員在“受助—自助—施助”的過程中,實現了“以困幫困、以殘助殘、助人自助”的正向循環。
“這個項目真的改變了我和我的家人的生活。”林志輝感慨,“我們不再感到孤獨,而是成為這個大家庭的一部分。”目前,在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下,該項目共培訓了六期學員共156人,并開展20余次“師帶徒”實訓實踐活動,已服務莆田市12個自然村、37個小區家庭,幫助68個殘疾家庭提高了人均收入。該項目先后獲得2023“金鑰匙——面向SDG的中國行動”全國賽優勝獎、入選2023年國網公司社會責任根植重點項目等榮譽。
為推動“無憂電工”助殘項目規范管理、提質增效,國網莆田供電公司與莆田市殘聯連續多年簽訂《“無憂電工”幫扶共建協議》,明確雙方責任義務,完善工作機制,通過政企協作、專業培訓、崗位實踐和就業跟蹤,為殘疾人家庭提升技能、添保障,增強了他們走出家門、融入社會的信心。
當前,國網莆田供電公司正在優化升級“無憂+”公益生態,廣泛聯動社會資源,動員全社會扶殘助殘,逐步升級為涵蓋就業支持、心理關懷、社會融入的全方位助殘體系,形成“以困幫困、以殘助殘、助人自助”的正向循環,實現互惠共贏的和諧公益生態。(朱清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