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工網
修葺一新的展館內,天津市河東區總工會組織的展館思政課正在開展,工作人員以原第一機床廠、原棉紡三廠等工業地標為依托架起時空長廊,通過將思政課與工運展館相結合,組織40余名職工群眾在學習中領悟勞動精神,汲取奮進力量。
“這臺老機器可以說是新中國工業發展的一個縮影。”在一機床廠史展館內,中交一公局八公司的職工王夢和王琨滿懷新奇地撫摸著一臺斑駁的機床,這是由第一機床廠建造的我國第一臺仿蘇輪IA62全齒輪傳動車床,湊近還能感覺到機油與鐵銹的氣息。斑駁銹跡里,是不少人的青春記憶。
“始建于1951年的天津第一機床總廠,被譽為新中國機床行業‘十八羅漢’之一,是齒輪機床行業的‘國家隊’,也是新中國工業發展的重要基石。最巔峰的時候,這里約有2000余名工人日夜奮戰……”伴隨著講解員的娓娓道來,職工們紛紛俯身觀察設備上深淺不一的劃痕,仿佛能觸摸到歲月年輪。
走進展館,從立式銑床、萬能工具銑床等大型機床,到機械制造手冊書籍、機床設計原理圖、黨支部工作手冊等,這些見證中國工業發展滄桑巨變的物件,如今靜靜地躺在陳列臺上。在《工人技師科技成果鑒證冊》前,大王莊街道豐盈里社區社工李靜站立良久:“老物件是會說話的,看到這些舊物,就像看到了過去父輩的歲月。工作很辛苦,但心里特別踏實,也特別有成就感。”
天津第一機床總廠作為新中國從事專業齒輪加工機床的研發制造基地,是許多天津人的兒時回憶。“自創辦起,第一機床廠就始終堅持自主研發、技術創新,這背后是老一輩勞動者的奮斗史……”在講解員的引導下,一行人慢慢前行,蘇聯專家樓、職工食堂、金工三車間、刀盤車間……在參觀中不斷回首一線工人艱苦奮斗的崢嶸歲月。“因為老一輩工人的辛勤付出和無私奉獻,才有了今天的工業繁榮發展。”“‘工人階級有力量’,今天我對這句話有了更深刻的感悟。”“和前輩們比,我們缺的不是裝備,是這種豁出去的勁兒!”聆聽中,職工們被奮斗故事不斷感染,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的“接力棒”在錚錚話語間悄然傳遞。
落日余暉照在草坪上,戶外廣播《工農兵聯合起來》伴奏曲響起。中鐵四局三公司職工李天路在筆記本上寫下感言:“老設備是凝固的歷史,新展館是流動的傳承。”退休職工呂長新舉起相機,咔嚓一聲,鏡頭中余暉正透過玻璃灑向車間。“那一刻,我不僅捕捉到了光影的平衡,更感知到了鏡頭中勞動者的鉆研和拼搏。”
“不是簡單懷舊,而是要提煉穿越時空的精神密碼,用老廠房處處展現的工匠精神鼓舞今天的干部職工精益求精、創先爭優。”河東區總工會相關負責人表示。當新一代的手觸碰老一輩的奮斗印記,這種跨越時空的無聲對話,正成為新時代廣大職工思想政治引領的生動注腳。
(天津工人報記者金靜 見習記者馬芳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