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17日,第四屆家庭心理教育交流活動暨中國家庭教育學會心理教育專委會第二次學術會議在京召開。此次學術會議由中國家庭教育學會指導、學會心理教育專委會主辦,是“告別焦慮,靜待花開:家庭教育事業的心力量、心生態、心希望”第四屆家庭教育活動月的重要內容,重在加強心理學、教育學、社會工作等領域的學術交流與實踐分享,進一步提升家長的家庭教育勝任力,促進家庭幸福與社會和諧。中國家庭教育學會會長趙東花、學會心理教育專委會專家顧問張侃教授出席會議并致辭,學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首席家庭教育專家楊淑文發布“點亮家庭教育心燈”燈塔計劃,專委會理事長張冉作交流發言,專委會副理事長張紅川、專委會理事秦一銘、教育戲劇導師王玉爽參加會議。會議由專委會執行秘書長楊光主持。
趙東花會長立足新時代家庭教育發展大局,結合家庭教育在國家發展、民族復興中的戰略地位及對兒童成長的關鍵作用,指出在家庭教育促進法實施四周年、第四個全國家庭教育宣傳周之際,聚焦 “構建家庭教育的心力量、心生態、心希望” 主題開展交流研討,對于破解家長焦慮、構建科學健康家庭教育新生態具有重要現實意義。她強調,家庭教育本質是 “以心潤心” 的過程,需從三方面推進:
凝聚心力量:倡導家長以信任取代焦慮,建立“成長型思維”,信任孩子天性與成長節奏,以愛與接納賦予孩子心理安全感,讓家庭成為孕育積極心理動力的重要場域。
共建心生態:既要營造平等尊重、心靈共情的家庭內部情感氛圍,讓孩子在被看見、被珍視中建立自我價值;也要推動社會各方協同共育,通過科普講座、公益咨詢等多元形式,提升家長教育勝任力,優化家庭教育 “土壤與空氣”。
播種心希望:在人工智能重塑教育模式的時代背景下,家庭教育需聚焦培養孩子獨立思考、同理心、創新精神與抗壓韌性等核心素養,守護人性溫度,為孩子未來發展奠定根基。
最后,她倡導要繼續推進家庭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度融合,積極凝聚社會各界力量,積極參與家庭教育實踐,共筑孩子的美好新希望。
張侃教授在致辭中提到,家庭教育是未來發展的重要方向,越是高認知水平的地區,對家庭教育的剛需越大,社會各界要積極參與到家庭教育事業中,在孩子學齡前打基礎、小學師生互動、及成年前三個階段發揮好家庭教育的引導作用。
楊淑文常務副會長在“點亮家庭教育心燈行動”燈塔計劃發布環節宣布,今年,燈塔計劃將在基本構建的“人才培養—隊伍錘煉—陣地建設”基礎上,以科研為推動,構建“四輪驅動”實踐路徑。
首先,將從行動拓展、目標聚焦、方法創新三方面,進行從心燈行動到燈塔計劃的的迭代升級;第二,燈塔計劃重在實現“一個牽引和三項升級”,即實現科研引領、人才培養升級、家庭心理教育全國協作行動服務站資源升級、指導賦能升級,立項家庭心理教育課題研究,優化《家庭心理生態評估量表》,進行省市縣三級家庭心理教育人才儲備。
加強分類指導和分層賦能,積極落實“百城千場”公益巡講活動,做到預防為先;要有針對性地提供家庭支持服務,做到精準干預;要跨學科組建專家工作團隊,聯動家校社、醫療和心理機構等,合力解決復雜問題。同時,將通過推進共建資源平臺、協作服務網絡、品牌聯動計劃,讓家庭教育指導服務更具實效。
最后,她呼吁社會各方共同參與,以 “燈塔” 之光點亮千萬家庭心燈。
專委會理事長張冉在工作交流中,對專委會工作進行了簡要介紹,中國家庭教育學會心理教育專委會成立兩年來,聚焦家庭心理教育領域,整合專業資源,在組織建設、學術交流、人才培養、科普服務等方面取得階段性成果。
組織建設方面,2023 年完成首屆理事會組建,初步構建全國性人才網絡。學術交流方面,支持舉辦中國心理學家大會,連續舉辦家庭心理教育交流活動及學術年會,推動家庭教育與心理學理論實踐融合,為行業提供專業支持。人才培養方面,在學會指導下,深入推進迭代《家庭教育心理顧問》《家庭心理教育師資培訓》項目,累計培訓數千人,建立專家庫與骨干人才隊伍,強化專業服務根基??破辗辗矫?,以“告別焦慮 靜待花開” 為主題開展四屆家庭教育活動月,聯動全國機構擴大科普覆蓋;建立 135 家全國協作服務站,提供講座、個案輔導等精準服務,提升家長教育能力。
未來,專委會將進一步夯實組織基礎、優化培訓體系、拓展服務網絡,助力家庭教育事業高質量發展。
會議開幕式上,趙東花會長、張侃教授為首批家庭心理教育全國協作行動服務站進行了授證。楊淑文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心理教育專委會張紅川副理事長為在第二屆家庭心理教育優秀講師風采展示活動中脫穎而出的優秀講師頒發榮譽獎杯。
隨后中國家庭教育學會心理教育專委會理事,“家庭教育小劇場”課題負責人秦一銘老師,給大家帶來一場別開生面的家庭教育心理戲劇展演,將分數焦慮、情感忽視、家庭關系失衡等家庭教育中常見的問題搬上舞臺,以“看見?理解?改變”為主線,串聯起“觀影—對話—演繹—共創”的完整鏈條,讓理論落地為可觸摸的情感,讓反思轉化為可行動的方案,引發了線上線下觀眾的集體反思與共鳴。(圖片由中國家庭教育學會心理教育專委會提供)
來源:中國日報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