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供醫學專業人士閱讀參考
2025 IC-KDA & ASAD大會分享AD領域前沿進展!
阿爾茨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作為一種慢性神經退行性疾病,其核心病理特征——β淀粉樣蛋白(Aβ)沉積始終是治療研究的焦點。近年來,以侖卡奈單抗為代表的靶向Aβ單抗類藥物為AD的治療帶來了轉機,隨著該藥物陸續在不同國家獲批,其在真實世界中的療效與安全性數據引人關注。在2025年5月8日~10日召開的韓國癡呆癥協會國際會議(IC-KDA)暨第19屆亞洲抗癡呆癥學會(ASAD)大會上,侖卡奈單抗成為AD治療領域的焦點。本文將結合大會最新前沿進展,分享侖卡奈單抗在臨床應用中的實踐經驗及其啟示。
清除淀粉樣蛋白更多,安全性更好
侖卡奈單抗在亞洲AD患者中獨具優勢
2024年5月,侖卡奈單抗獲得韓國食品藥品安全部(MFDS)批準,用于治療由AD引起的輕度認知障礙(MCI)或AD輕度癡呆(早期AD)的成年患者,至此韓國成為繼日本和中國后第三個批準侖卡奈單抗的亞洲國家。在本次IC-KDA&ASAD大會上,來自韓國高麗大學醫學院附屬九老醫院(Korea University Guro Hospital)的Sung Hoon Kang教授分享了侖卡奈單抗的應用建議及真實世界應用案例。
圖1 侖卡奈單抗韓國應用經驗分享
圖源會議現場拍攝
從Sung Hoon Kang教授本次分享的62例韓國早期AD患者應用侖卡奈單抗的經驗來看,用藥后患者出現的不良反應主要包括輸液相關反應和ARIA。相比整體人群而言,侖卡奈單抗在韓國患者人群中出現的輸液反應概率明顯降低,檢測到的ARIA發生概率為7.5%(3/40),多為無癥狀ARIA且多出現于輸注早期,本次分享的3例AD患者均在第6~7次輸注時檢測到ARIA。
圖2 侖卡奈單抗應用后的安全性事件
圖源會議現場拍攝
這與此前侖卡奈單抗公布的Clarity-AD亞洲人群數據保持一致[1]。在安全性方面,經侖卡奈單抗治療后,亞洲患者人群中ARIA、輸注相關反應的發生率以及因藥物引起的治療中斷率低于整體人群,且幾乎所有ARIA-H均無癥狀,提示對于侖卡奈單抗而言亞洲AD患者可能耐受性更好,具有更低的ARIA風險。
該研究顯示,在減輕Aβ負擔方面,治療18個月時侖卡奈單抗組亞洲患者的平均Aβ負擔相較于安慰劑組降低72. 2CL,高于整體人群數據的59. 12CL(圖3),提示侖卡奈單抗在亞洲人群中清除Aβ的幅度更大。
圖3 侖卡奈單抗治療后亞洲人群與整體人群的Aβ-PET變化對比
以上分析結果支持侖卡奈單抗在亞洲早期AD患者人群中的應用價值及其安全性與耐受性,可為未來侖卡奈單抗在全球范圍內的臨床應用提供更為精準、個性化的治療參考。
AD領域前沿進展一覽
百舸爭流,AD新藥研發進展迅猛
當前全球AD藥物研發呈爆發式增長,據統計,截至2025年正在進行的臨床試驗多達182項,其中74%為疾病靶向治療[2]。
Aβ-PET僅反映不可溶斑塊的累積程度,不是理想的指導停用/重啟用藥時機的指征
研究者采用PK/PD模型分析侖卡奈單抗Clarity AD和Study 201兩項研究核心期及OLE部分數據,將侖卡奈單抗的藥物暴露量與Aβ-PET、基于CDR-SB評估的臨床療效以及血漿生物標志物(Aβ42/40、pTau181、GFAP)相關聯[3,4]。數據顯示,不同生物標志物對治療中斷的反應速度存在顯著差異。血漿Aβ42/40比率的惡化半衰期僅為0.5年,而Aβ-PET的變化則需要12.1年(圖4)。表明與淀粉樣蛋白Aβ-PET 相比,體液生物標志物是更敏感的淀粉樣蛋白和神經退行性病變指標,且在停止治療后會以更快的速度重新積累。Aβ斑塊為Aβ病理的下游“表征”。斑塊形成前,寡聚體和原纖維已發生積聚,促進Tau沉積等下游病理,造成不可逆神經損傷。
圖4 PK/PD模型顯示停止治療后體液生物標志物重新積累速度明顯更快
結語
當前,隨著AD領域研發的迅猛發展,侖卡奈單抗的成功不僅代表了一種新治療選擇,更標志著AD進入精準化、個體化治療時代。未來,結合生物標志物篩選、人群特異性數據及用藥方案優化,侖卡奈單抗有望為亞洲和全球早期AD患者提供更高效、更安全的治療策略。
參考文獻:
[1] Chen C, Katayama S, Lee JH, et al. Clarity AD: Asian regional analysisof a phase Ill trial of lecanemab in early Alzheimer's disease [J] . J Prev Alzheimers Dis, 2025 Apr 5:100160.
[2] Cummings J, Aisen P S, DuBois B, et al. Drug development in Alzheimer's disease: the path to 2025[J]. Alzheimers Res Ther, 2016,8:39.
[3]Larisa Reyderman, How Does the Latest Clinical Pharmacology Data & Modeling Support Continued Lecanemab Dosing? 2024 AAIC
[4]Christopher van Dyck. Is There Evidence for a Continued Benefit for Long-Term Lecanemab Treatment?A Benefit/Risk Update from Long- Term Efficacy, Safety and Biomarker Data. 2024 AAIC
*此文僅用于向醫學人士提供科學信息,不代表本平臺觀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