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出車不是在充電的路上就是在充電中,充電一次大概就需要7個小時。換電的話,5分鐘就可以搞定,整體能夠節省不少時間。”遠馳新能源有限公司一位駕齡18年的重卡司機王師傅,最近在滄榆干線首次體驗了換電模式。
這條滄榆干線,是橫跨陜西、山西、河北三省的能源大動脈,每天承載著無數重卡將西部煤炭資源,源源不斷地輸往天津港、黃驊港。
“從去年開始,我們和一些合作伙伴就在滄榆干線上建設換電站。這一干線全長2000多公里,到今年年底,預計會落地首批17座換電站。”5月18日,寧德時代旗下時代騏驥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該干線已交付1428輛底盤式換電重卡,并簽訂了6900輛意向訂單。
積極加碼換電業務背后,新能源重卡行業正處于爆發式增長的前夜。
“重卡行業將迎爆發式增長,我們預測未來三年重卡新能源滲透率將突破50%。”在5月18日的寧德時代騏驥重卡換電生態大會上,寧德時代創始人、董事長、CEO曾毓群表示。當天,中國交通運輸協會與寧德時代發布了全球首款75#重卡換電標準電池及全場景解決方案,并宣布了“八橫十縱”計劃,即到2030年建成覆蓋全國80%干線運力的換電網絡。
值得一提的是,大力布局換電業務的寧德時代正在謀求港股上市。據記者了解,寧德時代已確定港股發售價為每股263.00港元,將于5月20日在香港聯交所上市交易。
換電模式降低重卡噸公里運輸成本
交通運輸部運輸服務司副司長管昭表示,2024年全年,國內電動重卡銷量約8.2萬輛,同比增長140%,滲透率超過10%。而換電重卡更是保持快速增長,今年前3個月,全國新能源重卡總銷量約3萬輛,其中換電重卡占比32.39%。
目前,新能源重卡的補能方式主要有充電、LNG(液化天然氣)、后背式換電和底盤式換電多種方案。
“充電模式的技術很成熟了,但是補能速度比較慢;LNG的挑戰主要是儲運難度大以及建設成本高昂;后背式換電的電池容量有限,對于長距離運輸難以支撐,且因為重心高存在側翻風險。相比之下,底盤換電解決方案是比較安全高效的,還具有經濟優勢,應該是當前新能源重卡補能的最優解。”上述時代騏驥工作人員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
據記者了解,除了時代騏驥之外,國內深耕底盤式換電的企業還有奧動新能源、吉利遠程汽車、玖行能源等。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黃辛旭 攝
“我們首先驗證技術路線。技術路線通不通,技術上面有沒有卡點,有沒有關鍵的不可逾越的鴻溝;其次驗證產品可量產性,保障供應鏈穩定;最終驗證商業可持續性,確保合作伙伴獲得真實收益。”曾毓群認為,新能源重卡的核心競爭力最終體現在噸公里的運輸成本上。
“按照一輛重卡全年跑10萬公里來計算,采用騏驥底盤換電的重卡,單公里比油車節省0.62元,一年就多掙6萬元。即使與LNG模式比,換電方案單公里節省0.2元,一年就能多掙2萬元,而且電價穩定,不會受到氣價波動的困擾。”時代騏驥CEO楊峻說。
這種成本也體現在時間成本上。
“(司機師傅們要跑的)物流線全程900多公里,單趟大概要充電4次左右,如果采取換電模式,物流時間可以縮短8小時左右。原來一名司機可能兩天才能跑完一趟,現在縮短到了一天半的時間。如果把這個時間線拉長到一年來看,物流公司的運營成本回籠會快一些。”遠馳新能源有限公司運營部經理郭強表示。
重卡換電標準難統一
節省時間,降低成本,在帶來諸多便利的同時,重卡底盤式換電也面臨著落地難的挑戰。標準化難題是制約行業發展的首要瓶頸。
“換電站之間設備和技術標準不兼容、不同車型的兼容性差、換電站布局的密度低等多種原因,使得重卡換電一直局限在一些封閉場景的小眾化賽道,難以大規模推向市場。”一位重卡物流公司的工作人員透露,這也是重卡換電長期局限于港口、礦山等封閉場景的原因之一。
因此,底盤式換電的一大挑戰是如何具備跨品牌、跨車型的通用性,即不管是哪家生產的重卡都可以在不同的換電站快速更換電池。
“騏驥換電站可以兼容市面上95%以上的主流車型。通過軸距無極調節和姿態自適應技術,不同品牌、不同車型都可以一站通換。” 楊峻說。值得一提的是,寧德時代此次發布的75#標準化換電塊也可以適配換電模式的標準化需求。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黃辛旭 攝
而換電模式落地難的另一個原因在于其屬于重資產模式,投資成本高。
“一座換電站的建設成本大概在500萬元,此外還有土地基建、電力配套、運營維護等成本,前期資金壓力確實很高。目前滄榆干線的換電站多采用合作共建模式,通過產業鏈協同分擔風險。”上述時代騏驥的工作人員認為,雖然初始投入較高,但行業普遍看好長期收益。隨著規模效應顯現和技術迭代,單位成本有望持續下降。
政策紅利密集釋放
盡管面臨諸多挑戰,在“雙碳”戰略的持續推進下,新能源重卡換電產業正迎來政策紅利密集釋放期。
近日,山西省發布了國內首個針對新能源重卡底盤式換電站的地方標準——《純電動底盤式換電載貨汽車換電站建設指南》(以下簡稱《指南》),該標準將于今年7月10日起正式實施。
《指南》明確了換電站建設的基本原則、選址規劃、供配電系統、車輛引導系統、電池更換系統、整站監控系統等全流程技術要求。如,標準規定換電站單次換電時間不得超過6分鐘,并要求換電站“至少兼容兩種以上不同制造商的車輛”等。
與此同時,國家層面的政策支持也在加碼。
4月25日,交通運輸部等十部門聯合印發了《關于推動交通運輸與能源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這份文件不僅明確了交通與能源融合的長期目標,更在用地、基建、商業模式等關鍵環節為換電重卡鋪路搭橋。《意見》中稱,鼓勵利用交通基礎設施周邊未利用地和存量用地開發清潔能源,同時允許交通與能源設施共享通道、桿塔等資源。
隨著政策紅利的持續釋放、技術標準的逐步統一以及商業模式的不斷創新,重卡換電有望加速從封閉場景向開放道路拓展。而在這個千億級市場的角逐中,誰能率先突破標準統一、網絡布局和生態構建三大關鍵點,誰就能在未來的市場競爭中占據先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