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高的男女性別比似乎是一把達摩克利斯之劍,每隔一段時間就會成為社會熱點話題,讓公眾倍感憂慮。然后最新的數據顯示,中國男多女少時代正在成為過去式。
2024年8月29日,國家衛生健康委發布《2023年衛生健康事業發展統計公報》,報告顯示,出生人口性別比為106.88。較2022年的111.1大幅下降,較之2021年的108.3亦有下降。已進入生物學自然自然性別比(103-107:100),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更令人驚訝的是,2024年男性人口直接減少了123萬。全國2024年總人口性別比為104.3
與此產房外的場景也在悄然改變:生了兒子的父母愁眉苦臉,而得女兒的家長卻喜上眉梢。
其實,在世界范圍內,不同的國家、民族、地區的新生男女人口比例,大多都維持在105:100上下浮動的區間之內。
男性出生人口的數量雖然會相較于女性數量有一些偏高;成年之后的疾病、戰爭、危險作業導致的死亡因素等等,成年后的男女性人口比例也最終將會趨于平衡。
在我國成立后的幾十年里,男性人口數量一直顯著高于女性人口,8090后在低年齡時性別比偏高,但大多因女孩漏報等統計因素所致,而成年后性別比還是大體恢復到了正常的區間。
。更關鍵的數據是,全國范圍內20-40歲人口的整體性別比已降至106.2:100,比2020年的108.9:100下降了2.7個百分點,創下1982年有全國性別比統計以來的最低水平。這意味著困擾中國數十年的"男多女少"局面已經得到明顯緩解。
但隨著全面二孩、三孩政策的實施和性別平等觀念的深入人心,這一趨勢正在發生歷史性轉變。國家衛健委發布的《中國衛生健康統計年鑒2023》數據顯示,2023年全國出生嬰兒性別比已降至106.88:100,創下了10余年來的最大降幅。這種變化被人口學界視為中國人口發展的重要拐點。
男女比例的改變不僅僅是因為人們的想法在改變。而男性人數的減少,也是因為他們在這個高風險的工作環境下工作的緣故。在煤礦、建筑、交通運輸等領域,由于工作條件惡劣,發生意外事故的幾率較高,因此,在煤礦、建筑、交通運輸等領域,男生占據了主要的就業崗位。
特別是在那些偏僻的地方,很多男人都要去做繁重的體力活來養活自己的家人。這種工作不但會造成嚴重的生理損傷,而且會導致較高的死亡率。統計數字表明,到2024年,男子的死亡率將超過婦女100萬。
研究顯示,女人的預期壽命要超過男人將近6年,而世界平均水平只有3.5年,比起全球男女壽命差距逐年減少,中國的差距卻在不斷拉大。
簡單來說,就是一個又一個的數字。仔細想想,還有很多讓人擔心的問題。例如,在男子人數急劇減少的背景下,隱藏著許多真實的原因,例如:高風險產業,健康問題,社會對男性權利關注不足等等。每年一百萬人“消失”的男人到哪里去了?這個問題的回答也許會比你所認為的更加復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