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據環球時報報道,特朗普政府4月初宣布“對等關稅”后,歐盟是首批對美談判的經濟體之一。迄今,美歐談判未達成任何突破。為打破僵局,歐盟上周剛向美國做出讓步,并打出“中國牌”,許諾與美國共同對付中國所謂“產能過剩”。但隨后不久,中美經貿會談取得成果,美國總統特朗普立即把炮口轉向歐盟,炮轟歐盟對美國“非常不公”,施壓歐盟做出“重大讓步”。
特朗普(資料圖)
在當地時間12日的白宮記者會上,特朗普表示,歐盟“更過分”,歐盟對待美國非常不公平。他稱,歐盟對美賣了1300萬輛汽車,“但美國一點也沒賣給他們”。特朗普還稱,在與歐盟的貿易協議中,美國擁有“所有的牌”。不過,歐洲汽車制造商協會的數據顯示,2024年從歐盟出口到美國的汽車約為75萬輛,而從美國出口到歐洲的汽車為17萬輛。目前,美歐之間已經啟動了貿易談判,歐盟提出了一份可能構成正式貿易談判基礎的方案。據報道,這些選項包括在液化天然氣和人工智能(AI)等領域進行投資,以及在鋼鐵、汽車、芯片、航空、制藥和關鍵原材料等戰略領域開展合作。
自美國總統特朗普在4月初發布所謂的“對等關稅”政策以來,歐洲就一方面對特朗普政府的經濟政策感到震驚,一方面擔心大量轉售自美國市場的中國商品會對歐洲造成劇烈沖擊。
4月8日,路透社就曾報道稱,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曾敦促中國通過談判解決美國“對等關稅”所造成的問題。馮德萊恩辦公室曾對外表示,馮德萊恩在與中方的電話溝通中,討論過建立一種機制來追蹤關稅可能造成的貿易轉移,因為歐盟擔心中國會將“廉價出口商品”的目的市場從美國轉向歐洲。除此之外,中美經貿會談取得了成果一事本身就讓歐洲感到十分震驚和尷尬。
特朗普(資料圖)
在能源領域,美國強推 “能源捆綁” 政策,更是讓歐盟如鯁在喉。美國要求歐盟大量購買其能源產品,表面上是為了削減貿易逆差,實則是對歐洲能源自主化根基的動搖。歐洲長期致力于構建多元化、自主可控的能源體系,以確保能源安全和可持續發展。美國此舉,不僅打亂了歐洲的能源戰略布局,還使其在能源供應上對美國產生更多依賴,削弱了歐洲在國際能源市場的話語權,也讓歐洲在應對氣候變化等全球性議題時,面臨更多掣肘。
為了改變這一局面,特朗普政府直接采取了加征關稅的措施,試圖迫使歐盟讓步。這一舉動激怒了歐盟,他們迅速采取反制措施,雙方關系因此陷入緊張。歐盟的反擊又快又狠。經過一番商量,歐盟委員會決定分兩步對美國商品加征25%的關稅。法國和德國在這場反擊中沖在最前面,法國總統馬克龍甚至提前放話,停止對美投資計劃,態度非常強硬。這可不是簡單的貿易摩擦,背后還牽扯著復雜的國際政治。美國不僅在貿易上對歐盟施壓,還插手歐盟內政,煽動歐洲右翼勢力,這完全觸碰了歐盟的底線。
馮德萊恩(資料圖)
貿易戰再次升溫!特朗普暫停了與中國的談判,并通過加征關稅和制裁措施,進一步加大了對中國的壓力。美國不僅將制裁擴大到中國企業,還采取了貿易壁壘手段,讓中國的經濟承受更多挑戰。而此時,歐盟卻不失時機地加入了戰局,借美國的行動對中國展開了一輪新的經濟攻擊,試圖借此機會獲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