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場跨域聯動的立法意見征詢會在古北市民中心舉行。虹橋街道基層立法聯系點聯動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海門基層立法聯系點、上海市人大常委會上海市崇明區農業農村委基層立法聯系點,通過線上視頻連線的方式,就《生態環境法典(草案)》第一編“總則”及第三編“生態保護”內容開展專項立法意見征詢,來自長三角地區的基層工作者、法律專家、行業代表等30余人共獻良策。
作為我國第二部法典化立法項目,《生態環境法典》承載著固化生態文明建設成果、構建現代環境治理體系的歷史使命。此次三地聯動既延續了虹橋與崇明“國滬聯動”的合作傳統,也是虹橋與海門兩個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基層立法聯系點跨區域協同新模式的嘗試。
在正式的立法意見征詢環節,鑒于生態環境法典內容繁多,此次征詢重點圍繞草案第一編和第三編展開。海門會場的嘉賓們率先發言。海門區生態環境局綜合科科長黃琳淇指出部分條文存在責任主體不明確的問題,建議增加農業農村部門對政府有關部門責任執行的監管權力,以確保生態環境相關工作責任落實到位,避免出現管理漏洞。
崇明會場的嘉賓們也積極建言獻策。崇明區新海鎮鄉村振興服務中心副主任姜皞提出,在生態環境治理過程中,應明確顯性和隱性矛盾,為治理工作的順利執行提供清晰指引,減少因矛盾界定不明帶來的阻礙,提升治理效率。
上海虹橋會場,上海對外經貿大學法學院民商經濟法學系副系主任、副教授申海平表示,草案總則在一定程度上整合了以往眾多細則,但可進一步將罰則配套完善,如此,在實際使用時能更加便捷高效,增強法典的實用性和可操作性。
現場與會人員交流熱烈,踴躍為生態環境法典建言獻策。據悉,本次征集的意見建議,將通過虹橋和海門兩個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基層立法聯系點,直報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為生態環境法典的科學制定提供重要參考。虹橋街道基層立法聯系點負責人表示,將持續發揮長三角一體化法治協同優勢,以長三角生態環境建設實踐為切入點,為打造具有中國特色的生態環境法典貢獻基層智慧。
圖片來源于虹橋街道
撰稿:季佳佳
編輯:程 前
責編:高 琴
*轉載請注明來源于“上海長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