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有美麗藝術品的人絕不在少數,然而看那些人的收藏,我們總能注意到兩個特點:一是其中大部分藏品都是古老的藝術品;二是如此就使得藏品多為欣賞所用。
這件事情原就理所當然,沒什么值得驚訝的。美麗的藝術品本就多見于古老的作品中,它們已經有了崇高的地位,自然受人敬仰。但是這樣一來,人們也容易在兩點上有所欠缺,對此還需多加留心。
其一,喜愛古物的人往往不關注新品。其二,人們擁有觀賞物,卻對實用物漠不關心。這是十分可悲的。
即便是收藏有精美畫卷、擺件的人,在選擇待客、自用的器物時也總是漫不經心,這實在有些不可思議。收集的藏品魚龍混雜的,恰恰也就是這一類人。這就說明他們收藏美麗的藝術品,并不是因為對那些藝術品了解得十分透徹。這些人自得地擺出古器物,一邊卻又習以為常地使用著看上去就很俗,又或是很丑的日常器物。這一幕總令觀者大失所望。為何會出現這樣的矛盾呢?個中原因不一而足,其中的根源就在于,他們把器物的美從生活中割裂出來,禁錮在觀賞物的范疇內。過于看重古物的態度使這樣的悲劇更甚。
茶道的教養包括對器物的使用,如今人們卻幾乎只停留在觀賞性的層面上。人們眼里看不到器物,也不為可用的器物停駐目光。大家修習茶道,采用的只是慣常的器物。然而慣常的器物不一定美,更進一步說,即便是美麗的器物,如果只得到人們習以為常的對待,它同樣也會失去生機。
說到底,如果自己平時用的器物就不美,那你觀賞古物時也不會理解它的美。真正懂得器物之美的人,不會對平時使用的器物視若無睹。只有懂得挑選實用物的人才真正懂得挑選觀賞物。除去特殊場合外,一般日常使用的器物都是從新品中挑選的。
眼里看到器物的美就是一種享受,但如果自己能親手使用,那享受就會加倍。不,應該說如果不能得當地使用器物,就不會體會到器物帶給人的真正趣味。這里所說的使用,就是把美麗的器物帶進每天的生活中,與器物共同生活,把生活與美結合到一起。也可以說是在生活中品味美。
沒有純熟地使用器物,就無法深入地品味器物的美。相較于觀賞,使用是離美更近的途徑。也可以說,使用的收貨比觀賞更多。
然而喜愛古物的人只站在生活的遠方觀賞古物。古物的觀賞性本就勝過實用性。所以擅長從使用中獲得樂趣的人不會只滿足于對古物的觀賞,而只用眼睛觀賞古物的人也并不是真正喜愛器物的人。不止用眼觀賞,更在生活中與器物中與器物交集的人總會情不自禁地在新品中挑選美麗的器物。
事實上,觀賞古物沒什么難度,但挑選新品則并非易事。古物的價值早已盡人皆知,人們可以憑借著普世的標準選擇古物。在人們品味出古物的美之前,古物已經當先把它的美顯露在人眼前。然而如何挑選新品則取決于挑選者自己的眼力,挑選者必須自己做決定。所以購置新品比購置古物要難得多。同時擁有器物的方式也分為兩種,一是只把它當作觀賞物,二是讓它滲透到自己的生活中。前者與生活毫無關聯,后者與生活互相交集,較之前者更為理想。事實上,沒有人能一邊過著乏善可陳的生活,一邊又徹底享有器物之美。器物若沒有生活的支撐,就會成為死物。再怎么好的器物,如果切斷了與外界的一切聯系,它也不會多么出彩,因為它只是被人無畏地占據了而已。古物中多有精品,而新品中的精品則相對較少。與古物相比,新品的韻味也落于下乘。但生活中若沒有新品的身影,我們的生活就不夠圓滿,甚至可以說,相較古物,新品反而更切合我們的生活。所謂的新品無美感,不過是不懂如何純熟使用它們的人所發出的無力嘆息而已。新品不及古物的美,但純熟使用新品依然是值得關切的事情。當人們能夠徹底得當的用好新品時,它就會煥發出驚心動魄的美。擅長使用器物的人,同時也是器物之美的創造者。與之相比,只愛古物的人就只是無力的觀察者罷了。
任何一個家庭使用的器物基本上都應該是新品吧。而由于可供選擇的新品比較匱乏,家庭中使用的器物大都并不適用。不知道該選什么就等同于沒有使用任何器物。世上的大多數人都不會思考自己現下使用的器物究竟有什么樣的意義,如此一來,它們的生活就會單調乏味。
古物怎么愛都不為過。人再怎么愛古物,還是愛不全這世界上所有美麗的古物。但人們應該了悟,如果只愛古物,對美的愛就不夠徹底。只愛古物的人趣味保守,黯淡而僵化。所以,他們的生活黯淡無光。
我們的生活不能古舊保守,我們不能把自己的家當成美術館。家不是擺設藏品的地方,我們應該讓家中的器物各有安身立命之地,在適當時機發揮效用。因此,家中若只有觀賞性強的古物,生活就會缺乏生機。只有加入實用性勝過觀賞性的新器物,生活才會有它本來的滋味。生活有生機,器物就會愈顯美麗。
古物大都珍惜昂貴,所以實用性不強。要豐富自己的生活,我們就必須引入切合生活的器物,,而切合生活的器物在新品中更為多見。如何選擇、使用新器物,決定了生活品質如何。真正懂得欣賞美的眼光就誕生在這樣的過程中,這樣的眼光是最健全的。只懂把玩古董的眼光無法幫人們挑選出健全的器物,這么說絕非虛言。只有懂得如何從新品中挑選可堪一用的器物,才會懂得如何正確地看待古物。所以,只愛古物的人擁有的藏品大都魚龍混雜,因為他們并未真正懂得器物之美。不懂挑選新品的人也不會懂得如何挑選古物。
誠然,因為尚未進入最好的發展時代,新的領域往往充斥著無數劣等品。但我們可以從很多堅守傳統的品類,又或者從那些努力修復劣等工藝的創作者手中撿出很多好的器物。日本這個國家還留存著許多傳統工藝,完全不缺可供選擇的器物。即便為順應古老的生活方式而生的器物,也能通過創造性的新用法重獲新生。在新生的作品面前,人們能為它們一一創造用途。
關注新器物還會促使器物所在的領域獲得發展進步。在珍視古物的同時,我們也應該喚醒現在,創造未來。珍愛過去,不就是為了從中獲取給予未來的啟迪嗎?不關注新世界,只沉湎古物,這不是愛古物的正確方式。只有關注新品,人們才會愈加珍愛古物。古物與新品本就存在不解之緣。
也有人會反問,從經濟方面考慮,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美麗的器物應該是不可能的吧?美不一定就伴隨著昂貴。昂貴的器物不一定美,美麗的器物也不一定昂貴。
實際上,昂貴的器物往往反倒少有佳品。奢華的器物總會具有病態,而美麗的器物多是簡單質樸的。
價格便宜不是丑陋的根源。一般而言,器物甚至會因便宜而具備美感。我們能從便宜的器物中選出很多可使生活豐富多彩的器物。要是理解了這一點,大家都會感受到世界上充滿了美麗的器物。許多器物都在等待著人的挑選、使用。
有些人覺得,用于日常生活的器物沒必要特意挑揀。也有人覺得,自家用的器物不能太好。然而令人費解的是,即便是在招待客人時,這些人也沒有使用像樣的器物。他們待客用的器物即便制作精良,卻也并不適用相應的場合。只在需要鄭重以待的場合使用好器物是人之常情,但這種時候所用的器物卻流于形式,缺乏實用性,一個人如果平時不信神佛,只在身處寺廟的時候高聲念佛,是不會讓人感受到信仰的。
日常的生活才是更加重要的。平時使用的器物原本就以簡單為宜,從簡單的器物中挑選好物才是應有之義。正如我在前文所說,幸福常常伴隨著簡單與美,不要把尋常的生活理解為乏味的生活。
用于日常生活的器物沒必要特意挑揀,這樣的想法是站不住腳的,它也說明有這種想法的人并不是真正喜愛器物的人。正因日常所用,人們才更需要用心。日常所用的簡單器物才是一切美麗的基礎。
不懂如何得當使用新器物的人,也無法真正擁有古物。人對器物的愛必須扎根在每一天的生活中。生活不舒心,器物也絕不會煥發生機,人們必須深省這個道理。
說明|本文為詩意生活美學編撰,僅限交流學習,不做商用,感謝原作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