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9日,中國旅游日。這個日子和五一小長假很近卻又很遠,放不放假完全取決于這天是星期幾,哪怕放假也至多不過是個雙休——和旅游的關系不能說息息相關,只能說基本沒有。一定要和旅游扯上關系的話,那就要從古代知名驢友徐霞客開始說起。明萬歷四十一年三月晦,也就是公元1613年5月19日,是《徐霞客游記》首篇《游天臺山記》開篇的日子。
徐霞客在《游天臺山記》開篇寫道:“癸丑之三月晦,自寧海出西門,云散日朗,人意山光,俱有喜態。”向大家揭示了一個只要不工作,出去旅游就會感到快樂的真理。
一、徐霞客的家庭
萬歷十五年(1587年),江陰(今江蘇江陰市)知名富N代徐有勉迎來了自己的二兒子徐弘祖。這位含著金湯匙出生的富N+1代徐弘祖,就是后來鼎鼎大名的徐霞客。
徐弘祖家里有錢這件事,可以追溯到他的一世祖,布衣學者徐孺子。你沒看錯,徐孺子是東漢時人,《滕王閣序》里“徐孺下陳蕃之榻”的徐孺,就是這位南州高士。
漢時徐家的生活水平還在貧困線上掙扎,直到徐孺子考上了大學,也就是漢朝的太學,太學生在漢朝很吃香,優秀畢業生徐孺子就曾經四次被察為孝廉,五次被征辟為宰府,三次被舉薦為茂才。雖然徐孺子本人不喜歡當官,但按照他的受教育水平和大學朋友圈,這個人很難不變得有名望——哪怕他畢業以后不就業,回家做隱士也會是個有名的隱士。
徐孺子的后人們繼承了徐孺子家里蹲的習性,都不喜歡當官,過著耕讀自洽的生活。隨著歷史的發展,徐家越來越有錢——直到徐家的十一世祖徐頤為報皇帝恩情入朝。
徐頤入朝后,徐家人也開始試圖往官場發展,大家都在用功讀書考科舉,但誰也沒考出個結果來。不僅如此,十三世祖徐經還因為被卷入舞弊案,而被剝奪了功名和考試資格。
到了徐有勉這一代,徐家人終于發現自己家可能并不適合發展仕途。于是,徐有勉毫無心理負擔地告別了科舉——這不僅是因為受到先祖舞弊的影響,也出于徐有勉的個人意愿,比起做官,他更喜歡游山玩水。
二、徐霞客的興趣
俗話說,龍生龍鳳生鳳,老鼠兒子會打洞。徐有勉作為一個旅游愛好者,他的興趣愛好很大程度上影響了他的兒子——徐弘祖。
徐弘祖也對山山水水很感興趣,別的同學讀四書五經的時候,他摸魚看《水經注》,別的同學回家復習功課的時候,他在外面上山下水,可以說簡直是學生界的刺兒頭。刺兒頭他爹對這個刺兒頭很是縱容,他沒有像一些家長一樣雞娃,反而覺得好大兒眉宇間有煙霞之氣,正適合繼承他的志趣。
得到父親支持的徐弘祖開始博覽閑書,就連科舉考試都考得很隨便,15歲時徐弘祖象征性地去考了考“童生試”,不出所料名落孫山,之后索性直接開擺,宣布再也不參加科舉考試。
也是在這一年,徐弘祖立下了他的人生志向:“大丈夫當朝碧海而暮蒼梧!”
當時的名儒,徐弘祖的忘年交陳繼儒,因為徐弘祖酷愛旅游,常餐霞宿露于山林野澤之間,而稱他為“霞客”,徐弘祖便索性以此為號。
徐霞客正式出道。
三、徐霞客行記
萬歷三十三年(1605年),徐有勉去世,這一年徐霞客19歲。為父親守孝3年后,徐霞客正式出游。
從22歲開始,到54歲逝世,徐霞客的一生真如他的別號一樣,餐霞宿露,羈旅天下,32年的時間,他幾乎踏遍了明朝的版圖。
徐霞客的游歷,大體可以分成三個階段:
22歲到28歲,是第一階段,這個時期徐霞客的游歷是為了增長見識開闊眼界,因此并沒有留下什么游記。
28歲到48歲,是第二階段。這20年徐霞客正值壯年,精力旺盛,他游覽了浙、閩、黃山和北方的嵩山、五臺、華山、恒山諸名山,也開始起筆記錄自己的經歷、觀察和感悟。
50歲到53歲,是第三階段。徐霞客由贛入湘,游歷了中國的西南地區,甚至深入到云貴一帶。
但徐霞客的游歷也面臨著一個巨大的問題:那就是他身體的老邁。
崇禎十三年(1640年),徐霞客“兩足俱廢”,甚至沒辦法下地走路。云南地方土司派人用滑竿將徐霞客抬到湖北,又乘船順長江而下,歷時5個月,徐霞客終于回到了江陰老家。
這一年徐霞客53歲,他已經不能再旅行了。對于自己漂泊游歷的一生,徐霞客頗感驕傲:“張騫鑿空,未睹昆侖;唐玄奘、元耶律楚材銜人主之命,乃得西游。吾以老布衣,孤筇雙屨,窮河沙,上昆侖,歷西域,題名絕國,與三人而為四,死不恨矣。”
崇禎十四年(1641年)3月8日,徐霞客在家中病逝。
他認為自己死而無憾。
四、徐霞客游記
徐霞客留給世人的,除了朝碧海而暮蒼梧的浪漫,還有他寫了20多年的游記,游記對當時明朝的地理、水文、地質、植物等現象都做了詳細的記錄,不僅如此,當地的居民生活、風俗人情、少數民族的聚落分布,也都被徐霞客落在筆下。徐霞客游記不僅在地理學和文學上有著重要意義,也有一定的歷史學和民俗學價值。
這份飽含意義的游記被他托付給了他的朋友季夢良。季夢良是徐家的家庭教師,教導徐家的孩子們功課學問。受到徐霞客的托付后,季夢良與他的朋友王忠紉對游記手稿進行了整理和分卷,并裝訂成冊。
不幸的是,清順治二年(1645年),清軍南下,嚴令江陰城在三天之內全部剃發,為抵制剃發令,江陰人民進行了反清斗爭。這場斗爭持續了81天之久,史稱“江陰八十一日”,斗爭以清軍屠城,江陰全城殉國而告終。
徐霞客的老家也在這場變故中敗落,徐霞客長子徐屺遇難,游記的原稿被燒毀,季夢良的整理本也在戰亂中遺失。但季夢良并未因為局勢而放棄對徐霞客的承諾,為了防止孤本遺失,季夢良和其子季錫奎夜以繼日,抄錄了徐霞客游記的第二個抄本。
時間倉促,第二個抄本難免有些錯漏之處,游記也因為原稿的損毀,而缺失了很大一部分,只能算作殘本。
季本殘本現被收藏在北京圖書館,共有五冊,28萬余字。
文史君說
在交通水平和道路情況都很原始的明朝,一步一步丈量腳下的土地,實在是一件很浪漫的事情,以筆墨將自己的所見所聞記錄下來,成為后人了解當時山河的憑據,則是浪漫之外的另一種浪漫。
參考文獻
徐弘祖:《徐霞客游記》。
張瑋:《歷史的溫度》,中信出版社,2017年。
夏明亮、侯甬堅:《徐霞客旅行考察生活小考》,《三峽論壇》2012年第1期。
(作者:浩然文史·春風小卷)
本文為文史科普自媒體浩然文史原創作品,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本文所用圖片,除特別注明外均來自網絡搜索,如有侵權煩請聯系作者刪除,謝謝!
浩然文史是全博士團隊文史科普自媒體,全網主流平臺文史類優質作者。讓專業的歷史更有趣,讓有趣的內容更有深度。古今中外,考古文博,更多內容請關注我們的同名公眾號(id:haoranwenshi)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