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巴沖突現實戰場上的硝煙雖然已經散盡了,但網絡上的輿論戰還在繼續。就在今天的外交部記者招待會上,彭博社記者就問了一個非常刁鉆的問題,他說:“印度軍方表示,中國向巴基斯坦提供了防空系統的協助。中方對此有何評論?”
很多朋友都沒有發現,這個問題其實是一個陷阱,因為不管我們的發言人回答是還是否都不妥當。可能有人不是很理解,那我就給大家說一說。
其實原因很簡單,不管我們說是還是否,都代表著選邊站,而我國的國際形象向來是主張和平解決爭端的,所以這時候如果順著記者的思路去回答那就掉坑里了。也正因為這個原因,我們的發言人毛寧女士非常機智的避開記者挖的坑,說:“你的具體問題建議向中方的主管部門了解。”這還沒完,緊接著毛寧又重申了一遍我國在印巴沖突中的中立立場,再次呼吁印巴兩國保持冷靜克制,避免局勢升級。
毛寧的回答是非常有技巧的,采用了模糊戰術,目的就是避開二選一,只強調中國真正的態度。但有些已經熱血澎湃了很久的朋友覺得這種回答非常不過癮,甚至有人在評論區對這種回答表達了不滿,在這我想說的是,國際博弈水深的很,有些朋友太沖動了。
就比如彭博社記者的提問是個大坑,而印度軍方不斷炒作中國介入印巴沖突就是個更大的坑了,因為這種炒作除了滿足印度國內的政治需要外,更是為了配合美國遏制中國的需要,不信的話我就給大家舉幾個例子。
首先得先和大家明確一件事,我國和巴基斯坦之間正常的防務貿易不是印度說的介入中國介入印巴沖突,那是正常的且合法的軍貿行為,印度的意思是我國在雙方沖突發生期間幫助了巴基斯坦,為其提供后勤和情報支持,這一點網絡上曾經有人轉發過,比如涉運-20的謠言就是一個。
說清楚了這一點我們才能繼續往下說,因為篇幅所限我撿三個重要的給大家說說。
第一,炒作中國介入印巴沖突可以強化美印軍事捆綁
這是印度炒作中國介入印巴沖突最主要的目的,大家想想看,印度的意思是說巴基斯坦因為得到了我國的支援才會重創印軍的,而巴基斯坦有中國支援了,印度沒有支援那不就被動了嗎?而印度想要引入支援抗衡我國,美國才是他最合適的選擇。
所以后面印度肯定會提高從美國采購軍事裝備的比例,比如“愛國者-3”導彈系統、MQ-9B無人機等,這不但能讓美國軍工集團賺錢,更能強化美印之間的軍事捆綁,再加上印度國內軍工和政治集團的受益,真是多全其美了。
第二,炒作中國介入印巴沖突可以分化中俄戰略協作
中俄在印巴沖突上其實是有矛盾的,但好在中俄都保持著冷靜克制,每次都聯手讓印巴沖突降溫,這才彌合了矛盾。但印度的炒作如果影響大了,中俄是有可能心生嫌隙的,雖然這些嫌隙不至于影響中俄戰略合作的大方向,但是誰也保不準會不會在某些地區事務的合作中出現一些小瑕疵,從而給美國以可趁之機。
第三,炒作中國介入印巴沖突可以分散中國資源投入
眾所周知,美國現在有一個“印太戰略”,正好對我國形成一個圍堵的態勢,而我國的戰略重心是在東南方向,所以才會有中印邊境的對峙,而不是破局。
但如果印度借炒作中國介入印巴沖突引入美國更多更先進的軍事裝備,那我國在西北地區投入的資源也就必須加大,這就會分散我國的實力,從而助力美國。
以上三點還只是印度炒作中國介入印巴沖突一部分影響,其他的還有將正常軍貿曲解為“中國軍事擴張”,弱化中國“勸和促談”的外交形象,攻擊中巴聯合反恐的合法性等等。
所以,有時候我們不能為了單純追求情緒價值盲目相信媒體上一些看似正面宣傳中國實力的輿論,要記住捧殺也是一種常見,而且很有迷惑性的手段。
印度炒作中國介入印巴沖突是非常符合美國利益的,所以美國乃至整個西方的媒體肯定會非常愿意幫著印度炒作,而我們都知道,美國在輿論場上是有優勢的,所以這段時間網上關于印巴沖突的信息一直熱度不減,在這我必須提醒大家,輿論戰發生時大家一定要仔細分辨信息的真偽,多看官方信源,多對自媒體信息進行甄別,才不會上當。(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