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里·讀懂儲能
136號文落地三省:
競價機制暗戰、電價上限博弈、
配儲紅線松動……
儲能盈利機會更多了!
?圖源|鹽圖庫
文|王璟 編輯|楊倩
來源|儲能嚴究院
為推動新能源全面參與電力市場交易,國家發改委于今年2月發布《關于深化新能源上網電價市場化改革促進新能源高質量發展的通知》(即“136號文”)。隨后,各地翹首以盼地方政府相關配套政策落地。
據136號文,新能源參與電力市場交易后,引入了機制電價,將建立“多退少補”的差價結算機制,以平滑收益波動、降低投資風險,為市場化改革搭建過渡橋梁。相應的機制電價(即新能源基準電價)、機制電量及執行期限等關鍵要素由省級能源主管部門制定。
機制電價是新能源項目參與電力市場交易的結算參考價,由政府根據成本等因素設定,存量項目延續現行電價政策,
不高于當地煤電基準價;
增量項目通過競價確定但不得超上限。差價由電網“多退少補”,納入系統運行費用。
機制電量為納入該結算方式的上網電量,存量項目只需完成保障性收購電量,增量項目需全額市場化交易。
機制電價和機制電量的改革將鼓勵儲能與新能源的深度融合,使得儲能系統能夠更好地參與電力市場交易,成為新能源削峰填谷的壓艙石,提高其收益能力。由此,136號文被視為儲能迎來發展春天的重大信號。
5月以來,山東、廣東、廣西三地相繼出臺細則,在競價機制和電價安排等方面因地制宜,體現差異化政策導向。作為我國電力改革的前沿地區,三省細則的落地標志著新能源市場化改革邁入新階段,也為其他省份提供了重要參考。
山東:明確時間表與價格上限
山東省作為全國首個發布136號文配套細則的省份,其政策具有較強的示范意義。
根據山東省發改委發布的《山東省新能源上網電價市場化改革實施方案(征求意見稿)》及相關細則,明確了存量項目和增量項目的電價機制。
該方案提出,到2025年底,風電、太陽能等新能源將全面參與電力市場交易。值得關注的是,山東強調儲能配置不再是并網的前置條件,而是通過市場化交易實現靈活配置,這為新能源項目的靈活性和經濟性提供了保障。
在電價機制方面,存量項目(即2025年5月31日前投產)全電量進入市場后,其機制電價按照國家規定的上限執行,標準為0.3949元/kWh,相較2024年新能源現貨均價0.35元/千瓦時高約12.8%。
增量項目(2025年6月1日起投產)則需通過競價確定機制電價,且申報充足率不低于125%。最終電價以入選項目中的最高報價為準。
廣東:強調可持續發展與分階段競價
廣東電力交易中心公布《廣東新能源增量項目可持續發展價格結算機制競價規則(征求意見稿)》,該規則聚焦于建立新能源可持續發展的價格結算機制,強調與非水可再生能源消納責任權重和用戶承受能力相銜接,合理制定競價電量規模。
對于存量項目,目前機制電價尚未明確。而增量項目中,自2025年6月起新投產的部分需重新申請備案證,參與機制電價競價,明確增量項目的機制電量比例上限為90%。
每年新增納入機制的電量規模由相關部門提前公布,并計劃于2025年中期開展首次競價交易。其中,海上風電項目機制電價執行期限為14年,其他新能源項目則為12年。
廣西:差異化定價與競價上限控制
廣西的實施方案也對存量與增量項目進行了明確區分。存量分布式新能源項目的機制電價為廣西燃煤基準價0.4207元/kWh,全部納入機制電量規模;集中式新能源項目電價為0.324元/kWh,2025年的電量已通過中長期合約保障,不再設置額外機制電量。新增單個項目申請納入機制電量的比例不超過80%。
增量項目則需每年通過競價方式形成機制電價,2025年將開展首次競價交易,參與對象為承諾在當年6月至12月期間投產的項目。競價時按報價從低到高排序,最終機制電價原則上按入選項目中的最高報價確定,但不得超過0.4207元/kWh的上限。
具體來看,三地均對存量與增量項目分類施策,但在具體電價設定、競價機制設計上有所不同。
山東明確了存量項目的電價上限,增量項目則通過競價決定,且設定了申報充足率要求;廣東未明確存量電價,增量項目需重新備案并設定不同類型的執行期限;廣西則針對不同類型存量項目設定了差異化的固定電價,并對集中式項目采取特殊保障措施。
在競價機制方面,山東要求增量項目競價申報充足率不低于125%,并以最高中標價作為機制電價;廣東強調年度競價電量規模的提前公布,并將于2025年中期進行首次競價;廣西則設置了競價上限,并規定了按報價從低到高排序的入選機制,確保競價過程有序可控。
三地細則的出臺,標志著新能源上網電價機制逐步走向成熟。通過明確的電量規模調控規則和與消納責任權重的對接,地方政策在促進新能源與傳統能源公平競爭的同時,也有效平衡了行業發展與市場承受力之間的關系。
總體來看,山東、廣東、廣西的136號文細則在遵循國家統一方向的基礎上,結合本地資源稟賦和市場特點,形成了各 具特色的實施路徑,但都遵循了 136號文推動電力市場化改革的內在邏輯,即通過實時電價波動,為儲能提供了低買高賣的套利機會。
對于存量項目,上述政策提供了相對穩定的價格預期,有助于保護投資者信心;而對于增量項目,則更強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這種機制雖提升了投資決策的復雜性,但也促使企業更加注重項目質量和盈利能力。
此外,山東明確禁止強制配儲的做法,減輕了新能源開發企業的負擔,但也對儲能行業提出了更高要求——只有通過技術創新和服務升級,才能贏得市場的主動選擇。
這些政策的落地,將進一步激發新能源/儲能發展動能,助力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現代能源體系。
CONTACT US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