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汽車制造商起亞近日正式宣布,其全新皮卡車型Tasman將在生命周期中期引入混合動力(HEV)與純電動(BEV)版本。這一決策不僅標志著起亞首次進軍新能源皮卡領域,更折射出全球汽車產業向電氣化加速轉型的大趨勢。根據官方規劃,Tasman的產品生命周期設定為8-12年,中期改款預計在2028-2030年間實施,屆時電動化技術將成為核心升級方向。
戰略布局:全生命周期電動化演進
自2023年夏季注冊商標以來,Tasman的研發進程便備受關注。2024年10月末,這款采用非承載式車身結構的皮卡以硬派設計語言亮相,主攻韓國本土、澳大利亞、中東及非洲市場。盡管當前僅提供2.5T汽油(281馬力/421N·m)與2.2T柴油(210馬力/441N·m)兩種燃油動力,但企業高層已明確表態:新能源版本將主導其中后期市場競爭。
據澳大利亞《CarExpert》披露,起亞澳洲高管羅蘭德·里韋羅透露,公司工程團隊正同步推進HEV與BEV技術的適配研發。其中混合動力系統將基于現代集團成熟的TMED架構打造,采用2.5升Theta III渦輪增壓發動機(262馬力)與44kW永磁電機組合,綜合輸出可達334馬力,匹配專屬調校的6速自動變速箱。這套系統在現款現代Palisade上的實測油耗表現為8.2L/100km,移植至整備質量超2噸的Tasman后,預計可較純燃油版降低25%-30%的能耗。
技術攻堅:電動化轉型的雙軌路徑
純電動版本的開發則面臨更大挑戰。消息人士指出,Tasman EV或將搭載800V高壓平臺,配備容量120kWh的方形電池組,目標續航里程突破500km。動力布局采用前軸150kW、后軸200kW的雙電機配置,實現全時四驅功能的同時,峰值扭矩或達740N·m,超越當前V8柴油競品的牽引能力。為應對皮卡的高負荷使用場景,電池組將采用雙層防護結構和主動液冷系統,確保極端環境下的穩定性。
值得注意的是,起亞并未選擇當下流行的增程式技術路線。里韋羅解釋稱:"皮卡用戶對續航確定性和維護便捷性有特殊需求,HEV和BEV的模塊化設計能更好平衡不同市場的政策法規。"這一策略顯然針對澳大利亞與中東市場——前者正實施嚴格的CO2排放稅制,后者則在沙漠地區充電基礎設施建設上持續加碼。
市場競爭:重構細分市場格局
在新能源皮卡領域,Tasman將面臨多重圍剿。豐田計劃2026年推出Hilux BEV,其固態電池技術可能帶來續航突破;五十鈴D-Max EV則劍指商用車市場,主打快速充電與底盤可靠性。而在混合動力領域,福特Ranger PHEV已實現45km純電續航,更適合歐洲城市工況。對此,起亞選擇差異化競爭:通過HEV版本覆蓋基礎設施欠完善地區,BEV版本則瞄準韓國本土及澳洲環保政策激勵區域。
從定價策略看,現款Tasman在韓國的3750萬-5240萬韓元(約合2.8-3.9萬美元)區間已顯現溢價傾向。分析師預測,HEV版本因電池容量較小,溢價幅度可控制在15%以內,而BEV版本價格或將上浮30%-40%。不過相較Rivian R1T(起售價7.3萬美元)等豪華電動皮卡,Tasman仍保持明顯的性價比優勢。
產業影響:改寫傳統皮卡生態
Tasman的電動化進程折射出三大行業趨勢:首先,非承載式車身與電機驅動的結合正在突破越野性能邊界,如韓國研發團隊已測試電機扭矩矢量分配系統,可實現傳統差速鎖難以完成的單輪精準控制;其次,V2L外放電功能(3.5kW-7kW)的加入,使皮卡從運輸工具轉型為移動電站,契合戶外經濟熱潮;再者,模塊化電池設計允許商用版本進行換電操作,這對物流車隊運營商具有特殊吸引力。
盡管面臨充電網絡覆蓋率、電池衰減質保等現實問題,但Tasman的電動化藍圖已清晰展現起亞的轉型決心。正如里韋羅所言:"這不是簡單的動力替換,而是重新定義皮卡在碳中和時代的核心價值。"隨著2028年改款節點臨近,這場傳統硬派車型與新能源技術的深度融合試驗,或將重塑全球皮卡市場的競爭規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