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 年,一則令人痛心的消息打破了平靜。北京大學法學院的才女包麗,在與男友戀愛僅僅 10 個月后,選擇以自殺的方式結束了自己年輕的生命。這起事件迅速引發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背后的真相更是讓人痛心疾首。
究竟是什么原因,讓一位如此優秀的北大才女走向絕路?而為何導致她死亡的男友,最終只被判處三年有期徒刑?
北大校園的相遇
1997 年,包麗出生于廣東的一個商人家庭。優渥的家庭條件讓她從小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加上自身的勤奮努力,包麗的學習成績一直名列前茅。2016 年,她憑借優異的成績考入了無數人夢寐以求的北京大學法學院。
進入大學后,包麗積極參與校園活動,憑借出色的表現,她成功競選為學生會文藝部部長。在校園里,她不僅學業優秀,而且性格開朗,外貌出眾,是眾多同學眼中的焦點。
2017 年,在一次學生會的活動中,包麗結識了牟林翰。牟林翰就讀于北大政府管理學院,比包麗高一級,當時擔任學生會體育部部長,后來更是當選為學生會副主席。
他身材高大,五官端正,氣質儒雅,學業成績同樣優異,而且家庭背景優越,父親是山東某銀行行長。在學校里,牟林翰也是頗受女生追捧的對象。
兩人初次見面,便對彼此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隨著在學生會工作中的頻繁接觸,他們開始互相分享生活中的點滴,漸漸地,愛情的種子在兩人心中悄然種下。
2018 年 8 月 16 日,包麗和牟林翰正式確定了戀愛關系。在旁人眼中,這對俊男靚女的組合,是校園里一道亮麗的風景線,他們的愛情也被大家所羨慕。
甜蜜背后的陰霾
然而,這段看似美好的戀情,在僅僅三個月后,便開始出現了裂痕。問題的根源,來自于牟林翰內心深處嚴重的 “處女情結”。包麗和牟林翰在相識之前,都曾有過一段戀愛經歷。
起初,兩人偶爾會拿前任的事情開玩笑,但久而久之,牟林翰卻開始對包麗的過往情感經歷表現出病態的介懷。
2018 年 12 月,在兩人準備見家長前夕,牟林翰的態度突然發生了巨大的轉變。他開始逼問包麗與前男友的感情細節和性經歷,認為自己受到了欺騙,覺得包麗將最美好的東西給了前男友,而自己成了 “接盤俠”。
從 2019 年 1 月 1 日兩人的微信聊天記錄中,可以清晰地看到牟林翰的憤怒與不滿。他不斷地指責包麗,宣稱自己是個可憐鬼,而包麗則是 “不干凈的人”。
面對男友突如其來的變化,包麗感到十分困惑和委屈。她試圖向牟林翰解釋,告訴他過去的已經過去,未來才是他們應該共同關注的。
但牟林翰根本聽不進去,他開始對包麗進行高頻次、長時間、持續性的辱罵。在他的辱罵聲中,包麗原本自信開朗的性格逐漸被摧毀,她開始陷入自我懷疑和自我否定之中。
精神控制的深淵
隨著時間的推移,牟林翰對包麗的精神控制愈發變本加厲。他要求包麗稱呼自己為 “主人”,而包麗則成了他口中的 “狗”。在學校里,包麗完全失去了自由,她要隨時向牟林翰上交手機,接受他檢查與他人的聊天記錄。
除了言語上的辱罵和精神上的控制,牟林翰還對包麗提出了一系列令人發指的要求。他先是要求包麗拍下自己的裸照,經過連日的心理掙扎,包麗最終還是因為放不下這段感情,選擇了妥協。
然而,這并沒有讓牟林翰滿足,不久后,他又要求包麗在身上紋 “我是牟林翰的狗”,以此來進一步貶低和羞辱她。包麗對這個要求感到無比震驚和痛苦,但在牟林翰的不斷施壓下,她再次選擇了屈服。
更過分的是,牟林翰還提出讓包麗 “先懷孕再打胎”,甚至逼迫她做絕育手術,以證明她對自己的 “忠誠”。
面對這些荒謬至極的要求,包麗終于忍無可忍,她開始質疑這段感情,意識到眼前的這個男人早已不是自己曾經愛慕的那個學長。于是,她鼓起勇氣向牟林翰提出分手:“你真的覺得你的感情是愛嗎?”
然而,牟林翰怎會輕易放過包麗。他多次以自殺威脅包麗,讓她進退兩難。有一次,牟林翰甚至一次服用了 20 顆安眠藥,隨后被送往醫院洗胃。善良的包麗看到醫院開的病歷單后,心中產生了一絲同情,而這卻被牟林翰利用,他趁機讓包麗向自己認錯,并提出更多過分的要求。
在這段不堪的感情中,包麗曾多次試圖尋求幫助。她向母親傾訴,詢問如果有同學想要和以自殺威脅的男友分手,該怎么辦。母親蔡某顯然也沒有遇到過這樣的情況,只能隨口說了一些辦法,但這些辦法并沒能幫助包麗解決問題,反而讓她更加絕望。
走向絕望的深淵
2019 年 6 月,在一次激烈的爭吵后,包麗第一次選擇了割腕自殘,以此來緩解內心的痛苦。8 月 30 日,她開始嘗試通過服用藥物自殺,幸好被牟林翰及時發現并送往醫院。
然而,院方發布的病危通知書并沒有讓牟林翰有所收斂,他依舊繼續通過精神控制加劇包麗的痛苦。
10 月 9 日中午,包麗再次與牟林翰發生爭吵。這一次,她徹底絕望了。下午,包麗獨自外出,入住到了一家賓館。
在賓館房間里,她吞下了 200 顆安眠藥。在意識逐漸模糊之前,她給牟林翰發出了最后一條消息:“遇到了熠熠閃光的你,而我卻是一塊垃圾,‘媽媽’今天給你謝罪了。”
牟林翰發現包麗失聯后,開始四處尋找。當他找到包麗自殺的賓館時,包麗已經陷入昏迷。他先行通過灌水的方法給包麗催吐,然后將其送往醫院。但這一次,包麗的生命再也無法挽回,她被宣布 “腦死亡”。
經過長達 184 天的搶救,2020 年 4 月 11 日,包麗最終還是離開了這個世界。
法律的裁決
包麗自殺后,她的母親蔡某在悲痛之余,決定為女兒討回公道。2019 年 11 月,在查看了女兒的聊天記錄后,蔡某正式向北京警方報案。12 月,包麗家屬通過向北京大學校團委提交舉報信,稱牟林翰存在生活作風問題,隨后,牟林翰被免除了研究生推免資格。
警方經過調查取證后,以涉嫌虐待罪將牟林翰逮捕。在法庭上,對于為何將此案定性為虐待罪,法官給出了解釋。
雖然包麗和牟林翰并未結婚,但兩人在戀愛期間存在長期同居事實和經濟往來,根據相關法律規定,可以定義為家庭成員關系。牟林翰對包麗實施的高頻次、長時間的辱罵行為,與包麗的自殺存在刑法上的因果關系。
2023 年 6 月,北京市海淀區法院作出一審判決,判處牟林翰有期徒刑三年零二個月,并賠償被害者家屬 73 萬元。然而,對于這一判決結果,雙方都表示不服并提起上訴。
包麗的家屬認為,牟林翰的行為不僅僅構成虐待罪,更應該定性為故意殺人罪。而牟家人則覺得兩人都是成年人,都應該為自己的行為負責,包麗的自殺與他們無關。
最終,二審法院經過審理,認為一審判決事實清楚,證據確鑿,量刑適當,駁回了雙方的上訴,維持原判。
為何不是故意殺人罪?
很多人在了解這起案件后,心中都會產生疑問:為什么導致包麗死亡的牟林翰,最終沒有被判處故意殺人罪呢?這其中,殺人動機是一個關鍵因素。在故意殺人罪中,犯罪嫌疑人通常具有明確的剝奪他人生命的主觀故意。
而在這起案件中,牟林翰的行為雖然導致了包麗的死亡,但他的目的并非直接殺死包麗。從他的一系列行為來看,他主要是為了通過精神控制,繼續保持與包麗的戀愛關系,在這段關系中占據主導和強勢地位,并沒有牟利行為或直接的殺人動機。
此外,在法律認定上,需要嚴格遵循證據和法律條文。雖然牟林翰的行為極其惡劣,對包麗造成了巨大的傷害,但要認定為故意殺人罪,還需要更充分的證據來證明他具有直接殺害包麗的主觀故意和客觀行為。
在現有的證據條件下,法院根據查明的事實,依據相關法律規定,最終以虐待罪對牟林翰作出了判決。
案件背后的反思
北大才女包麗的悲劇,給我們敲響了警鐘。在親密關系中,精神控制和情感暴力的危害不容忽視。我們應該學會識別這些隱蔽的暴力行為,樹立正確的戀愛觀和價值觀。同時,這起案件也讓我們看到了法律在處理此類復雜案件時的作用和局限性。
雖然法律最終對牟林翰作出了判決,但對于包麗來說,生命已經無法挽回。這也提醒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要更加關注身邊人的心理健康,及時發現和干預可能存在的危險行為。
希望通過這起案件的傳播,能夠讓更多的人認識到精神控制的危害,避免類似的悲劇再次發生。每一個生命都無比珍貴,我們都應該尊重他人,珍惜生命,讓愛成為溫暖人心的力量,而不是傷人的武器。
參考資料:北大女生自殺事件-百度百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