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馮海濤 畫作/劉學云
藝術創作,由心而發是創作中最舒服的,也是最自由的。所以,畫家們都喜歡沒有束縛的創作,自由自在的筆墨。由心而發,有天馬行空,有一物或一句詩文的感觸而發,而呼喊、倡議、引導才是藝術存在的最大意義。劉學云的這組《如夢令》是其對筆墨的解讀,也是借用這個詞牌名的格律對照書畫中的旋律、節奏。我們欣賞書畫作品,不僅僅是形色的視覺,而是藝術更深層次的東西。中國畫稱寫意,已經很好的指出了作品美在哪里。是在筆墨間流淌的神魂意境。這個流淌舒緩、急促、平和、悠揚就是畫作的格律。一幅優秀的畫作,都是一篇經典的詞曲、詩文。旋律的震蕩,不是白話文的“門前一棵大柳樹”,也不是流行音樂的“你是一只狗,兩只耳朵四條腿”。而是如李清照的《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p>
劉學云作品《如夢令》
意境不是言出的,是品讀的,是蘊意的。當代書畫作品的無味,觀兩遍即煩的原因,就是因為缺少意的存在。畫家們的技術越來越嫻熟,色彩用的也越來越多樣,創作形式更是多元化到沒有了邊際,可是百品不厭的作品卻是越來越少。一眼望穿的作品怎么能蘊藏著意在其中,畫山就是畫了個山,畫人就是畫了個人,畫花就是畫了個花,你的技術再嫻熟,你的色彩再用的漂亮,你用的手段再多,也最多就是一個臨摹自然,最多稱得上這是一張畫,和藝術無關。
劉學云作品《如夢令》
劉學云的這組《如夢令》,以畫、以畫之名來傳遞了她對藝術的理解,她對我們這個時代的藝術所感到的無奈和發出的吶喊?!霸缣以瓷疃矗磺甯栉桫P。長記欲別時,和淚出門相送。如夢!如夢!殘月落花煙重?!焙筇魄f宗李存勖。
劉學云作品《如夢令》
劉學云作品《如夢令》
劉學云作品《如夢令》
劉學云作品《如夢令》
劉學云作品《如夢令》
劉學云作品《如夢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