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物質、秩序與意識的三元辯證關系
從上一章內容,你應該明白一個簡單的事實,那就是意識諸多因緣和合的涌現,與人而言,是逆熵的表現。如果說得文藝一些,可以這樣說:人類炙熱的眼神和性感的身體,都代表了逆熵生存的決心!
如果你不懂什么叫熵,返回上一章或者百度去看看,然后就會清楚為什么說意識是逆熵的表現。熵增會使得系統更無序,更混亂,而人意識顯然是高度有序的產物,所以它是逆熵的存在。
我們認為大腦是產生意識的東西,單個細胞不具有意識,這是目前科學界的共識。可是誰能證明單個細胞不具有意識呢?意識從物質誕生那一刻起,就誕生了!意味著單個細胞具有意識,一塊石頭具有意識,一切具有意識。記住,在這里意識的定義是從無感覺開始,意識也不是大腦的獨家產物。在這里補充一點,前面章節關于意識的定義更客觀,比如我們把石頭和水這樣的物質,都定為“無意識”。但是我們清楚,他們與環境是有交互的,之所以定為無意識,是我們無法言說。就像我一開始是以無感覺來論的,但是感覺也是人的感覺,就不由自主的犯了混亂邏輯錯誤。本來就是不以人類的角度重構世界,“感覺”自然是人類的感覺。石頭和水或者別的什么東西,有吸收能量和輻射能量,真正是一種什么動態的情況,只有石頭和水知道。但我這里又為什么說石頭也具有“意識”,其實準確地表達是它具有0意識。
靈遁者油畫
這時候你再抬頭看看本章的標題,你就會明白為什么標題這樣寫了。物質與秩序,肯定是先有物質,再有秩序。嚴格一點說是先有有質量的物質,再有秩序。沒有物質,就不會有秩序的存在!你也不可能想象得來沒有物質的秩序是什么樣子。而一切物質都有質量,包括光子。理論上確實有一些沒有質量的粒子,一般會說它們的靜止質量為零。可是現實宇宙中,找不到絕對靜止的粒子,所以現實宇宙中一切物質都具有質量。
這個時候,就會有個很大的問題,攔在我們面前。物質是如何誕生的?物質的質量又是怎么產生的?對于第一個問題,物質是如何誕生的,只能籠統地說有生于無,或者本來就有,永恒存在著。關于第二個問題,值得細說,因為有科學理論支撐。就是說質量的產生是有科學理論的,而且是有科學實驗佐證的。而它對于意識的產生又很重要,所以我們先來捋一下這個問題。
首先是這樣的,宇宙中的一切都可以歸類為能量。看見的和看不見的都能歸類為能量。物質和能量是不同的概念,雖然物質是能量,能量也是物質,但它們是不同的概念。這種不同,很重要。為什么呢?根據熱力學第二定律能量不會自發匯聚,不會無緣無故聚成一團,形成一個星云或者恒星。相反能量總是從高能量向低能量傳遞。而物質【比如說一塊石頭,一塊雕像】本身就是能量的匯聚而成,而且是一個逆熵的過程,是需要很復雜的程序才可以的。看到了這個,大家明白了能量和物質的概念不同了吧。原子彈在爆炸后,你還能想辦法將它變回“小男孩”嗎?不能!
物質的質量是怎么來的?這個問題一直困擾著科學家200多年,直到上個世紀才逐漸揭曉謎底。科學家發現,我們這個世界其實是由物質構成的,物質之間會發生各種相互作用。最早,牛頓把這個作用叫作:力。
在上個世紀之前,科學家發現宇宙中存在著兩種基本力,分別是萬有引力和電磁力。后來分別發現了強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所以目前宇宙中有四種基本力。但在這里提醒大家一點,我們對于宇宙的認識并不深刻,所以宇宙中是否存在第五種基本力,一定要抱著開放的態度。
科學家發現物質的質量基本上都集中在原子的原子核中,而原子核又是由質子和中子構成,也就是說,質子和中子集中了物質絕大部分的質量。后來科學家又發現,質子和中子還能夠繼續再分下成三個夸克,如果計算一下就會發現,夸克占據的質量也僅僅是質子和中子總質量的1%,那剩余的99%哪兒去了?
剩余的99%來自強互相作用,根據質能方程E=mc2,這里的E代表能量,m代表質量,c代表光速。這個公式告訴我們,能量和質量是相互等價的。強相互作用是以非常大的能量把3個夸克束縛在一起,這個能量等價于一定的質量,占據了質子和中子99%的質量。
那么夸克中占1%的質量如何而來?科學家就在思考,是不是可以利用“場”來把各種相互作用統一起來,就好比一套通用的規則,然后設計不同的初始闡述,就可以解釋不同的相互作用,這套通用的規則被稱為規范場理論。德國數學家外爾最早提出這個觀念,并且用此來解釋麥克斯韋的電磁場理論。
到了1954年,楊振寧和他的學生米爾斯又在外爾的基礎上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他們發現,如果把規范場的初始設定稍微改一改,就可以用規范場來描述弱相互作用,這個貢獻后來也被稱為楊米爾斯理論。蓋爾曼又在楊米爾斯理論的基礎之上進一步拓展,這使得規范場理論還可以用來描述強相互作用。也就是說,科學家用了一套理論就描述了3種相互作用。
雖然規范場理論看起來很不錯,也被很多科學家所接受,可是規范場理論無法解釋為什么基本粒子會有“質量”?
具體來說就是在規范的理論框架當中,我們可以把這種相互作用看成是把某種粒子來回扔的結果:
強相互作用就是把“膠子”來回扔。
弱相互作用就是把“W玻色子”和“Z玻色子”來回扔。
電磁力就是把“光子”來回扔。
可是雖然都是在扔“粒子”,但是“光子”和“膠子”卻沒有質量,而“W玻色子”和“Z玻色子”卻是有質量的,那這到底是咋回事呢?還有,電子和夸克的質量又是從哪來的呢?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他們不得不提出一個新的假設,認為宇宙中應該還存在著我們所不知道的“場”,這個“場”可以和粒子發生作用,并且賦予粒子不同的質量,這個理論也被稱為希格斯機制,賦予粒子質量的“場”叫做希格斯場。這個希格斯場布滿了整個宇宙空間。
2012年歐洲核子研究中心就發現了一種新的玻色子,并且在2013年確定了這個新的玻色子就是希格斯玻色子,從而證明了希格斯機制是可信的,補充上了規范場中最后的一塊拼圖。所以希格斯玻色子的發現,可以說是開啟了一個新的物理紀元。因為直到現在對于希格斯玻色子,希格斯場,我們還是很模糊。
總結:在標準模型里,W玻色子與Z玻色子借著應用希格斯機制于希格斯場而獲得質量,費米子借著應用希格斯機制于希格斯場與費米子場的湯川耦合而獲得質量。只有希格斯玻色子不依賴希格斯機制獲得質量。不過盡管希格斯機制已被證實,它仍舊不能給出所有質量,而只能將質量賦予某些基本粒子。例如,像質子、中子一類復合粒子的質量,只有約1%是歸因于將質量賦予夸克的希格斯機制,剩余約99%是夸克的動能與強相互作用的零質量膠子的能量。
為什么要給大家講這個呢?你再看下一句話:希格斯場的存在會促使自發對稱性破缺,從而造成不同粒子,不同作用力彼此之間的差異。例如,在電弱理論里,從希格斯場的理論物理秉性,可以解釋為什么當溫度降低到某程度,電磁相互作用與弱相互作用的性質迥然不同,答案是對稱性已被打破。
而且有了希格斯場的理論,就可以從物理上證明質量不是無中生有的。質量是希格斯場賦予的。而希格斯場是能量場,雖然目前沒有直接觀測到希格斯場,但希格斯粒子被發現了,我們有理由相信希格斯場是存在的。這時候你就會明白了,物質和能量兩個概念的區別了吧。希格斯場的存在證明了質量不是無中生有的,但依然不能證明物質是怎么來的,懂嗎?希格斯場本身是物質場。但物質的質量多少可以作為衡量能量的多少的標準。質能方程:E=mc2,這個方程是最好的說明,因為m代表的是質量!
如果說熱力學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和熱力學第二定律會將宇宙拉向更無序,更寒冷的方向,那么希格斯機制的出現,就會打破這種熵增趨勢,讓萬物開始有序起來。也就是逆熵的開始,所以說質量的存在就代表了逆熵的開始!
秩序一定是從差異化中才能看出來,沒有有質量的物質,就沒有秩序;沒有差異,也沒有秩序。有秩序的對立面【熵增的無序性】你才能看到秩序本身!人一定是有“秩序” 的存在!從這個角度講,馬克思將人的本質定義為:人是社會關系的總和,是正確的。因為社會關系,和社會關系的總和是一種秩序!是以社會存在為基礎的社會秩序的體現。
靈遁者自畫像
現在你再回頭去看看標題《從物質到秩序再到意識》。很多人看到這個標題,會被邏輯所誘導,就好像這句話在表達意識是如何誕生的?其實這個邏輯并不存在,可是為什么這么寫呢?很簡單,和我們創造慣性系概念是一樣的。慣性系不存在,可是我們天天在說。是因為創造這個概念,有利于我們理解和說清楚這個世界!在這個概念的保護下,物理的方程式有最簡單的形式。同樣,標題這樣寫,是為了我們更好地理解這個世界,是想著讓大家更好地想象意識。
還是那句話,意識從物質誕生那一刻起就誕生了。我們無法想象自己成為石頭是什么樣子,所以我們可以把這種無感覺意識稱之為“無意識”。這種詞匯的發明,是不嚴謹的,看寫書人的個人經驗,這也是造成一些哲學書籍難啃的原因之一。就是哲學語言的交互性,你是無法避開的。這是人自身的局限,這個局限基本是死局。但對于外星人而言,可能不是死局,因為他們的語言系統可能我們想象不來。
摘自獨立學者,作家靈遁者哲學書籍《重構世界》
作者簡介:靈遁者,中國獨立學者。原名王銀,陜西綏德縣人。1988年出生,現居西安。哲學家,藝術家,作家。代表作品《觸摸世界》《行者乾坤》《探索生命》《變化》《相觀天下》《手診面診色診大全》《筆有千鈞》《非線性波動》《見微知著》《探索宇宙》《偉大的秘密》《自卑之旅》《云淡風清》《我的世界》《牙牙學語》等。其作品樸實大膽,富有新意。
個人座右銘:生命在于運動,更在于探索。
靈遁者熱讀書籍有:科普五部曲,國學三部曲,散文小說五部曲。
科普五部曲分別為:《變化》《見微知著》《探索生命》《重構世界》《觀自在大千世界》。
國學三部曲分別為:《相觀天下》《手診面診色診大觀園》《樸易天下》。
散文小說五部曲分別為:《偉大的秘密》《非線性波動》《從今往后》,
《云淡風輕》《我的世界》《春風與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