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實生活中,不少人要購房買車,或投資項目,或經營做生意,在資金不足的情況下,往往都通過貸款的方式來獲取所需資金。說到貸款,除了銀行推出的貸款業務,一些打著銀行授權網點的貸款平臺、放貸中心等也如雨后春筍般出現,這些所謂網點把裝修設計得跟銀行營業廳一樣,讓人難以辨別是否是銀行設立的機構。
近日,朋友需要貸一筆款用于裝修,有自稱是某某銀行客戶經理的王姓工作人員跟他聯系,說可以低息幫他貸到款,并約朋友到網點咨詢辦理。朋友于是如約而至,來到九洲國際34樓的所謂銀行授權網點。剛進門,就看到門口處有一面寫著“貸款處理中心”字樣的巨型背景墻,網點裝修講究,有接待服務前臺,大廳有辦理業務用的桌子,還有獨立的洽談室,里面還有跟銀行一樣的辦公室。從外表來看,這里跟銀行的業務大廳還真的差不多。
對接人王經理穿著銀行一樣的工作服,她熱情接待朋友,并詳細詢問了解他的具體情況,比如收入、學歷、有無社保公積金、繳稅情況、所在單位性質、有無負債、貸款用途等等。隨后主動幫朋友從手機里通過各個小程序把所有所需資料數據都調取出來,之后王經理交代朋友先坐一會兒,自己便走回里面的辦公室去了。幾分鐘后,有一位穿白色襯衣、佩戴著工作牌的年輕男子走了出來,說朋友的資料已上報銀行系統進行評估,根據其個人的實際情況,貸款利息為每月2厘2(即年利率為2.64%),現在即可辦理建行的貸款手續,但是要交6個點的手續費。朋友貸款15萬元,即需要交9千元手續費給他們。
朋友覺得貸款利息較低,就和對方談價還價,最后談成手續費為4個點,即事成后交6千元手續費給他們。朋友與對方簽訂了一個委托協議。隨后,年輕男子走了出去。再過了幾分鐘,又有另外一位戴眼鏡的男工作人員拿著計算器、紙張等物品走了過來,說現在可以幫朋友辦理貸款手續了。他拿著手機不斷對朋友的資料進行拍照、上傳,還時不時讓朋友刷臉認證。對方在手機上操作了一陣子后,說建行不能放貸 ,然后開始在其手機的工商銀行APP上操作同樣的程序,過了幾分鐘,對方跟朋友說工行放貸時間太久,接著又轉為在農信社APP操作,同時也是通過各種刷臉認證等方式進行。如法炮制折騰了約一個小時后,對方通知朋友下午三點鐘到農信社網點面簽辦理貸款手續。
下午三點,朋友來到指定農信社銀行網點,與上午幫他辦理申請貸款資料的那兩個人在銀行門口外面碰頭,奇怪的是這時候這兩人已不再佩戴工作牌了。對方交代他進銀行后直接找信貸部的韋經理辦理就可以了。他們卻不肯進去,在外面等候。
朋友走進銀行,找到信貸部的韋經理。韋經理給朋友發一個已生成數據銀行貸款的小程序。上面顯示貸款額度為10.5萬,而貸款年利率是6.21%。
由于數據跟之前辦理的不一致,朋友從銀行出來并把截圖拿給接頭的那兩個人看,并問對方是怎么回事。對方說6.21%的年利率,折算月息就是2厘多,說話的同時他們拿出計算機,用非常快的速度不斷按鍵進行計算,最后計算機上顯示出二點幾的一串數字,朋友覺得有貓膩,就說和他們一起進銀行核對一下,對方卻死活不肯進去。于是朋友再次進去咨詢那位韋經理,韋經理說,這是銀行系統提供的準確信息,貸款額度和貸款利息都必須按照這個執行的。
韋經理還告訴朋友,銀行從來不會與中介機構或個人開展貸款中介業務合作,也不會授權外面的所謂網點或平臺進行辦理業務,辦理貸款也不收取任何附加費用,現在外面一些打著銀行旗號辦理貸款的貸款中心、信貸中心等等都是非法的,其目的就是騙錢。
等朋友從銀行出來,發現一直幫他對接辦理貸款業務的那兩個人已經不見了。很明顯,對方已知道騙局已被識破,早就溜之大吉了。
朋友提醒廣大需要貸款的朋友貸款一定要到正規的銀行去辦理,避免落入貸款中介的套路陷阱,不輕信所謂“低息、免費、快速、無抵押”等虛假宣傳,謹防上當受騙,造成不必要的信息泄露、財產損失和法律風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