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底,張大爺急匆匆從鄉下趕到市里找我。"聽說農村要停止確權了?我家宅基地還沒辦證,以后是不是就沒法證明是我家的了?"張大爺滿臉焦慮,他的擔憂也是千萬農村家庭的共同心聲。
2023年11月,自然資源部印發《關于加快推進宅基地和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確權登記的通知》,明確要求2024年底前基本完成宅基地確權登記,2025年全面實施農村房屋"房地一體"登記制度。這項政策在農村引發熱議,不少像張大爺這樣的農民擔心"未來宅基地會不會收歸國有",也有不少已經在城市定居的農村子女擔心"父母的宅基地跟自己還有沒有關系"。
事實上,這些擔憂源于對政策的誤解。所謂"停止確權"并非真的停止,而是將過去分開進行的"房屋所有權"和"宅基地使用權"確權登記,轉變為統一的"房地一體"確權登記。這項改革對農民和他們的城市子女意味著什么?有哪些機遇與挑戰?讓我們從政策本質出發,厘清這場關乎億萬農民財產權益的重大變革。
"房地一體"登記是農村產權制度的重大進步,而非剝奪農民權益。過去幾十年,我國農村宅基地和房屋的產權登記存在"多頭管理"問題:房屋由住建部門管理,宅基地由自然資源部門管理,導致農民需要分別辦理"房產證"和"土地證",不僅程序繁瑣,還經常產生"房地不一"的矛盾。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農村經濟研究部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底,全國農村宅基地總面積約為184億平方米,涉及約2.3億農戶。其中已完成確權登記的比例為85%,但"房地一體"登記比例不足40%。在某些欠發達地區,這一比例甚至低于20%。
北京大學土地與不動產法研究中心主任王佳寧指出:"'房地一體'登記解決了過去'一戶多宅'、'超標準占地'等歷史遺留問題,為農村不動產權益提供了更可靠的法律保障。"
根據自然資源部2025年1月公布的實施細則,"房地一體"登記主要包括以下內容:
所有權性質明確化。農村宅基地使用權和房屋所有權合并為"農村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及房屋所有權",并頒發統一的不動產權證書。這使農民的產權更加清晰、完整。
登記程序簡化。過去需要分別申請的兩個證件,現在只需一次申請,一個流程,大大減少了農民的辦證成本和時間。
確權標準統一。過去各地"一鄉一策"甚至"一村一策"的現象將逐步消除,全國將執行統一標準,解決跨區域確權的一致性問題。
自然資源部2024年下半年在全國12個省份的調研顯示,實施"房地一體"登記后,農民辦證時間平均縮短了65%,行政成本降低了40%以上。浙江省作為試點省份,農村宅基地確權登記率已達95%,農民滿意度高達92%。
"房地一體"登記將重塑農村房屋交易和繼承規則。這項改革不僅僅是證件的合并,更對農村不動產流轉產生深遠影響。對城里工作的農村子女來說,父母的宅基地未來處理方式將發生重大變化。
根據《民法典》和《土地管理法》規定,農村宅基地使用權原則上僅限于本集體經濟組織成員。這意味著農民的城市子女如已轉為城市戶口,將面臨無法直接繼承父母宅基地的法律障礙。
中國人民大學土地政策研究中心數據表明,截至2025年初,全國約有7800萬進城農民保留著農村宅基地,這些宅基地面積約占全國農村宅基地總面積的26%。隨著實施"房地一體"登記,這部分宅基地的處置將面臨新的法律框架。
國家發改委農村經濟司公布的數據顯示,2024年全國農村宅基地退出試點范圍內,平均每畝補償標準為9.8萬元,比2023年增長15%。按此計算,一個標準宅基地(約1畝)的市場價值接近10萬元,這是許多農民家庭的重要資產。
對此,山東省泰安市基層自然資源局工作人員李建軍表示:"很多農民子女對宅基地缺乏了解,認為像城市房產一樣可以自由買賣和繼承,這是不準確的。'房地一體'登記后,宅基地的集體性質并未改變,但權屬更加明晰,有利于依法處置。"
"房地一體"登記政策下,農村子女需要關注的五個變化:
繼承權更加明確。"房地一體"登記后,農村房屋繼承將更加規范。根據最新政策,非集體經濟組織成員(如已轉為城市戶口的子女)可以繼承房屋所有權,但宅基地使用權需要按照法定程序處理,如向集體經濟組織申請回購或轉讓給其他集體成員。
處置方式多元化。2024年3月,國務院發布的《關于授權和委托用地審批權的決定》賦予了縣級政府更大的宅基地審批權限。根據這一決定,部分地區開始試點"宅基地有償使用"和"退出有償補償"機制,為非集體成員處置宅基地提供了新渠道。
農村"三權分置"格局形成。所有權歸集體、資格權歸成員、使用權可流轉的"三權分置"改革在2025年將全面推開。數據顯示,2024年下半年試點地區的農村閑置宅基地流轉率提高了23%,有效盤活了農村資源。
確權時限壓力加大。自然資源部明確,2025年底前尚未申請確權登記的宅基地,將納入"清理整治"范圍。截至2025年3月,全國仍有約15%的宅基地未完成確權登記,這部分宅基地權益保障面臨挑戰。
評估標準更加統一。"房地一體"登記實施后,農村不動產評估將參照統一標準,有助于解決過去補償標準不一致的問題。2024年底全國農村宅基地平均評估價格為12.6萬元/畝,比2023年提高18%。
"房地一體"登記政策下,城市子女應該怎么做?面對這一重大變革,有幾點建議值得關注:
盡快辦理登記。據自然資源部通報,2025年6月后,各地將陸續開展"回頭看"工作,對未登記的宅基地進行全面排查。建議尚未辦證的農村家庭盡快完成登記,避免權益受損。
保留原始證明。即使辦理了新的"房地一體"不動產權證,也應妥善保存原有的土地證、房產證、集體土地使用證等文件,這些在處理歷史遺留問題時仍有重要參考價值。
關注政策試點。全國已有23個縣市被列為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試點,這些地區的政策往往更加靈活。如浙江省湖州市允許非集體經濟組織成員在特定條件下繼續使用宅基地,每年繳納一定使用費;江蘇省南通市探索宅基地"限制繼承"模式,允許城市子女在規定期限內(通常為3-5年)處置繼承的宅基地。
規劃處置方案。對已在城市定居的農村子女來說,需要提前與父母溝通宅基地處置方案。統計顯示,2024年我國60歲以上農村人口占農村總人口的25.7%,這一群體的宅基地傳承問題日益凸顯。
了解本地政策。各地在執行國家政策時存在細節差異。以湖南省為例,該省規定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死亡后,其宅基地使用權可由配偶和子女共同繼承,但繼承人需在一年內確定一人作為宅基地使用權人,否則視為自動放棄。
廣西壯族自治區農業農村廳2025年1月發布的《農村宅基地管理辦法實施細則》規定,非農戶口的繼承人需在繼承宅基地后3年內完成處置,超過期限未處置的,由村集體經濟組織按照規定標準進行回購。這些地方性規定直接影響城市子女的權益。
浙江農業大學農村發展研究院院長張清遠表示:"農村'房地一體'登記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既要保障農民合法權益,又要符合國家土地管理大方向。對城市子女而言,核心是尊重農村集體所有制的基本原則,在法律框架內尋求合理解決方案。"
未來5年,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將繼續深化。根據國家"十四五"規劃,到2030年,我國將基本建立起權屬清晰、流轉順暢、保障有力的農村宅基地制度體系。這意味著農村不動產市場將進一步規范化、市場化。
有專家預測,隨著城鄉融合發展進程加快,農村宅基地價值將進一步提升。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4年全國農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速度為7.5%,高于城鎮居民收入增速。農村消費市場規模突破6萬億元,帶動農村資產價值穩步提升。
2025年3月發布的《中國農村發展報告》預測,到2027年,我國農村宅基地流轉規模將達到目前的3倍,基本實現應確盡確、應登盡登。屆時,農村不動產權益保障體系將更加完善,城鄉要素流動更加順暢。
對張大爺這樣的農民來說,"房地一體"登記既是挑戰也是機遇。一方面,必須在規定時間內完成確權登記;另一方面,權屬清晰后,農村不動產的保障性和資產價值將同步提升。
張大爺后來按照村里安排,補齊了相關材料,順利拿到了"房地一體"不動產權證書。"心里踏實多了,"他笑著說,"兒子在城里買了房,這農村老宅現在也有了'硬證據',將來怎么處理都有了底。"
從"確權難、確地難、確房更難"到"一證多能、全國通行",農村"房地一體"登記正在重塑農村不動產權益保障體系。對農民和他們的城市子女而言,了解政策、積極應對、合理規劃,才能在這場改革中保障自身權益。
你家鄉的宅基地確權進展如何?作為農村子女,你是否關注過父母宅基地的處置問題?歡迎在評論區分享你的經歷和看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