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航海博物館介紹,“神與獸之間:沉浸式中國海洋神話特展”已正式開幕,展覽聚焦中國海洋神話主題,以“經典+藝術+文物” 的多元形式,為公眾奉獻視覺盛宴。展覽將持續至8月18日。
同時,“明朝造船記——青少年體驗展”也正在展出,展覽以鄭和下西洋620周年為契機,為青少年群體量身打造,集趣味性、知識性和互動性為一體,通過情境式的體驗讓青少年對明代造船工業有較深入的了解。展覽將持續至10月31日。詳見↓
神與獸之間:沉浸式中國海洋神話特展
本次展覽已入選“第 24 屆上海市社會科學普及活動周”項目。
展覽時間:2025.05.16 - 08.18
展覽地點:中國航海博物館第二臨展廳
展覽五大篇章
展覽共設“序廳”“信仰·但愿海波平”“傳說·吾命皆由己”“瑞獸·萬物皆有靈”“尾廳”五個篇章,同時在展線中以國學典籍為依托,分布設立三個國學空間,展示不同維度下的“海洋”觀。
序廳
“序廳”聚焦神話中海洋形成的內容,以“盤古開天辟地”“共工怒觸不周山”“女媧煉石補天”等神話內容作為開篇,以動畫形式展示上古時期先民對于海洋、天地和宇宙的想象,并解析這些神話故事背后蘊涵的上古天文歷法知識。
第一篇章——“信仰·但愿海波平”
聚焦“四海神”“龍王”“觀音”“媽祖”和島神、礁神等地方民間信俗,講述我國各歷史時期海神信仰產生的源流與背景,并以此探究我國海洋觀念從上古時期到明清時期的衍變。
第二篇章——“傳說·吾命皆由己”
精選“精衛填海”“張生煮海”“八仙過海”“哪吒鬧海”“鮫人泣珠”“海上仙山”“海市蜃樓”等經典海洋神話,以剪紙和皮影等非遺文化元素打造沉浸式場景,以互動裝置提煉民族精神、展示古今鏈接,引發觀眾情感共鳴。
第三篇章——“瑞獸·萬物皆有靈”
聚焦海獸紋里應龍、天馬、文瑤魚、玄龜等四種瑞獸,從神話描述、紋飾運用、文化內涵等方面展示這些瑞獸對歷朝歷代人們精神世界的豐盈。
尾廳
“尾廳”設立“《山海經》海洋生物探秘”“神奇海洋生物影像空間”和“當代藝術設計作品展示空間”等鏈接當下與公眾的延伸內容,以經典激發觀眾的想象力,以藝術煥發觀眾的創新力。
三大國學空間
國學空間——“四海何為”
國學空間一“四海何為”:聚焦國學典籍中“四海”一詞的內涵及發展,展示宇宙觀維度下的海洋。
國學空間——“深寬何度”
國學空間二“深寬何度”:依托描繪海洋的空間無限性和時間無限性,以及以海抒情的經典句詞,展示時空觀維度下的海洋。
國學空間——“海德何幾”
國學空間三“海德何幾”:聚焦國學經典中以海喻德的經典句詞,從“容”“謙”“乾”“恒”等德性方面,展示德性觀維度下的海洋。
明朝造船記——青少年體驗展
展覽時間:2025.05.16 - 10.31
聯合主辦:中國航海博物館、故宮博物院、福建博物院
展覽地點:中國航海博物館 三樓風帆廳
展覽現場直擊
明代是中國古代航海和造船業的高峰。明代造船承續了宋元之勢,在此基礎上提升了船舶的質量,且造船種類繁多、數量巨大,為江海漕運、江海防及鄭和下西洋等提供了保障。
本展覽以真實歷史人物李昭祥駐龍江船廠管理船政的經歷為主線。展覽分為六個單元,“新官上任了”“規模宏大的船廠”“專業的造船車間”“造船的技藝”“這樣保證造船質量”“小小造船匠大能量”。青少年觀眾將化身為管理船廠的主事,親身體驗治理明代船廠,解鎖造船能工巧匠成就。
互動體驗
船模師傅坐鎮,指尖流轉造船技藝
不再是沉默的展品!展覽現場,觀眾將親眼見證資深船模師傅現場演繹船模技藝。從龍骨搭建到船帆縫制,每個卡榫、接隙都細微入至,在指掌間重現百年前的古船神韻。
福船剖面制作,破解古船結構密碼
展覽配套社教活動將不定期上新,首期活動,觀眾們化身小小造船工匠,在專業指導下,再現福船建造的主要步驟,探究水密隔艙等古船結構。
來源:中國航海博物館
精彩看點
特別聲明
因條件所限,本號刊登的新媒體作品可能在轉引之前無法與相關權利人聯系授權,出現轉引圖片、文字和視頻素材未署名等情況。在此,熱忱歡迎相關權利人與編輯部聯系,我方將及時更正或刪除。郵箱:2361720808@qq.com
上海市交通委宣傳展示中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