娃哈哈想念宗慶后。
至少,一些娃哈哈的消費者和員工應該十分想念宗慶后。
這個月,消費者發現有些娃哈哈純凈水標簽上的生廠商竟然是“今麥郎”。網友表示:如果是代工,不如去買更便宜的今麥郎。
作為對比,宗慶后時代的娃哈哈,從研發、制模到生產裝備堅持自給自足,曾號稱“沒有代工廠賺差價”。
同樣在5月,媒體報道娃哈哈關停部分工廠,導致了“停工停產、員工薪資驟降及大規模維權”等問題,目前已有超過1500名員工加入維權行列。
這方面與宗慶后時代的娃哈哈相比,更是大相徑庭。宗慶后一生都在推崇“家文化”,給員工分房、分獎金、一起吃飯、共度節日,不開除45歲以上員工。
對于各種爭議和問題,觀察者網給了一個很負面的評價:娃哈哈正變得面目全非,令人唏噓。文中還直接寫道:“(宗馥莉)對原有企業價值觀和管理文化的改造,幾乎等同于背叛。”
宗馥莉執掌娃哈哈一年多以來,似乎開了不少“壞頭”。
何至于此呢?
改朝換代的一年,從爆紅到水逆
去年2月,宗慶后去世,娃哈哈爆紅。
在2024年11月的娃哈哈經銷商會議上,宗馥莉亮出了執掌企業后的首張成績單:以728億元的營收拉齊了十年前的業績規模,相比2023年實現了超200億元的年度增長。
宗馥莉本人也以810億元的身家,榮膺去年胡潤百富榜女首富。
宗慶后最后的托舉,讓娃哈哈在欣欣向榮的氛圍里完成了初步的改朝換代。
但真實的改朝換代難免殘酷,不滿的聲音此起彼伏。
一朝天子一朝臣,首當其沖的是娃哈哈高管們,被換成了宗馥莉的“嫡系”人馬。有員工透露,宗馥莉上任后,宗慶后時期娃哈哈集團的核心中高層人員,幾乎被換了一遍,“宗慶后去世后的一周內,娃哈哈每天都有新的人事任免公告發出來。”
比起高管,一些娃哈哈員工的不滿態度表達得更明確。
據媒體報道,去年8月以來,娃哈哈集團員工陸續被要求終止合同,轉而與宗馥莉控股的宏勝飲料集團簽訂合約,這或將影響員工此前享有的“干股分紅”待遇,導致一些員工發起了面向娃哈哈的集體訴訟。
雖然娃哈哈發布了緊急聲明,聲稱報道嚴重失實,但員工的不滿確實存在。
去年9月,宗馥莉在一次大會上強調:“分紅將基于個人的崗位績效,而非僅憑過往的資歷或級別來分配。”
由于評級機制進行了大變革,在宗馥莉全面接管娃哈哈后的首個年度考核中,大量員工年終獎大幅縮水。有員工透露,最大的變革是在A、B、C三個績效等級上,新增了D級。字母越往后,獎金越少,并且D級的人不在少數。
更讓部分消費者和員工五味雜陳的是:娃哈哈一邊找人代工,一邊關閉自家工廠。
對于關停生產線,娃哈哈的回應是:調整優化產銷布局,是向內改革的短期陣痛。
對于代工,娃哈哈的解釋是“去年產能不足”,今年4月已經終止與今麥郎的合作,理由是自檢過程發現“個別批次純凈水未通過抽樣檢測”。
今麥郎董事長快速隔空回應,透露出幾個信息:娃哈哈是因為全面考察了我的生產品質,才選擇我們的;為了幫娃哈哈,我連自己的藍瓶產線都停了;我幫娃哈哈生產了12億瓶水,一瓶只賺2分錢。
孰是孰非猶未可知,但給人留下了這樣的印象:宣稱實驗室用水級別的娃哈哈純凈水,原來今麥郎也可以做到,還更便宜。
除了這些,過去一年還發生了宗馥莉辭職又光速回歸,從而拿到娃哈哈管理權的戲碼,以及懸而未決的“娃哈哈”商標轉讓。
不論內部外部喜不喜歡、習不習慣,娃哈哈正式進入了宗馥莉時代。
宗馥莉治下的娃哈哈,變得“面目全非”
宗慶后和宗馥莉,有一脈相承的地方。
宗慶后經常出差,把大量時間都花在了跑市場。另外,很長一段時間,娃哈哈的大小事務全要宗慶后一個人拍板,他卻做到了“請示不隔夜”。
在努力勤奮方面,宗馥莉一度和宗慶后一樣事必躬親。宏勝曾經做過一個有關公文處理效率的數據調查,結果顯示,宗馥莉排名第一。員工私下里將她評為娃哈哈“第二勤奮的人”。
然而畢竟時代不同了,宗馥莉現在做的更多事看起來更像是在顛覆——盡管褒貶不一。
宗慶后一個人大包大攬,宗馥莉傾向于團隊協作。
宗馥莉曾這樣評價娃哈哈與父親的關系,“他們每天都在等著老板(宗慶后)的指示,大家習慣了等老板每天晚上傳真,然后寫1、2、3、4、5、6、7,然后誰干嘛、該干嘛。”
宗慶后不覺得有什么問題,還說:“我就是要大權獨握,任何一張小小的單據我都要簽字。不簽字的老板,不是一個好老板。”
相比于宗慶后給出指令讓團隊執行的做法,從小接受美式商學院教育的宗馥莉則看重團隊協作,告訴團隊自己想要的結果,依賴團隊力量找解決方案。
處事風格的差異,也決定了另一個不同:宗慶后重情義,宗馥莉貫徹制度化管理和標準化流程。
宗慶后喜歡看打印出來的報表、資料;宗馥莉要求全員數字化,娃哈哈的橋南基地幾乎是無紙化辦公;宗慶后時代“無預算”的項目制財務模式也被改了,現在所有部門都設立了明確的預算制度;只要沒違法亂紀,宗慶后不會輕易開除員工,宗馥莉則一板一眼,實行“末位淘汰”。
特別是最后一點,兩人之間的差異最直觀。
為了效率和效益,今年娃哈哈不留情面地關閉部分工廠,以至于引起某地1500多名員工維權,其中不乏工齡超過10年的老員工。
陜西娃哈哈已停工的生產線
放在宗慶后時代,這樣的場景或許就不會發生。在他看來,人的能力有高低,這很正常,不能因此就開除員工。曾有個照顧宗慶后幾十年的保姆,年紀大了,不堪勞作,他也舍不得換人,到頭來倒是他在照顧老保姆。
反觀重制度的宗馥莉,眼里容不下沙子,“制度說犯了什么錯誤應該接受什么懲罰,就怎么懲罰”。
由宗馥莉坐鎮的娃哈哈,無疑少了許多過去像“家”的感覺。
某種程度上,說它變得“面目全非”的確是句實話。
宗馥莉,沒法太有“人情味”
宗慶后曾對宗馥莉在集團內部的表現打了90分,直言“比我厲害”。
但拋開親情濾鏡,外人眼中的宗馥莉,未必超越了宗慶后。
宗慶后被人津津樂道的人情味,宗馥莉就不好學。
不過目前的形勢,也容不下宗馥莉把精力過多放在人情味上面,還有更大的難題亟待解決。
2013年,娃哈哈營收達到782億元的頂峰之后,就一直在走下坡路。到了2020年,娃哈哈營收縮減至439.8億元,跌回2009年的水平。貨架上,它的位置越來越少,直至消失。
歸根結底,是產品和品牌老化問題嚴重。
雖然去年翻紅,但誰都知道流量只是暫時的。
要想被人繼續知道和看到,首先必須打造一個更高效的渠道。
宗慶后在1994年推出的“聯銷體”,綁定了經銷商,鎖定了渠道,使得娃哈哈的產品可以快速鋪貨,一件新品只需要一周時間就可以出現在偏遠山村的店鋪。
“聯銷體”成就了娃哈哈,但放到今天,屬實還有不小的提升空間。
因此去年8月,娃哈哈官網悄然掛出10萬個智能冰柜招標公告,還為重點網點提供陳列費用支持,加速重構線下渠道。
今年2月,宗馥莉又開始推動新一輪改革:成立計劃中心,讓娃哈哈的產供銷一體化,以提高效率。
其次更重要的是建立新的產品護城河。
為了多元化,娃哈哈曾把觸角伸到房地產、童裝、奶粉、機器人、商場、白酒等行業,但無不是黯淡收場。
為了年輕化和創新,娃哈哈推出過包裝飲用水、蛋白飲料、碳酸飲料、茶飲料、果蔬汁飲料、咖啡飲料等十余類200余款產品,但為人所熟知還是瓶裝水、AD鈣奶和營養快線。
其中AD鈣奶現在還被許多同行模仿,包括娃哈哈離職員工組成的公司、賣堅果的三只松鼠、做奶粉的貝因美、樂百氏、盼盼、太子奶、李子園……娃哈哈的老爆品遭遇十面埋伏。
三只松鼠的AD鈣奶
2024年,娃哈哈推出了14款新品,包括椰子牛乳飲品、雙柚汁、100%蘋果汁、無糖純茶系列等,不過新品離爆品仍有距離。
留給娃哈哈打動年輕人的時間,即使有,也不會太充裕了。
這樣的環境下,宗馥莉沒法學宗慶后。不是人情味淡了,是快消行業的“家文化”和大鍋飯時代消失了。
時代不同,模樣也該變了。
對于娃哈哈的轉變,有人說好也有人說壞,理由都很充分。但沒人能否認,娃哈哈需要變革,否則極可能又會像過去一樣日漸式微。
至于宗馥莉是開了“好頭”還是“壞頭”,只能看結果而定。
圖片來源于網絡,侵權請聯系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