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20日是第36個“中國學生營養日”,今年的主題為“吃動平衡,身心健康”。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過去兒童青少年常見的蛋白質能量缺乏等營養問題,已得到大幅改善。但新的健康挑戰接踵而至——超重肥胖率不斷攀升,部分微量營養素攝入不足的情況日益凸顯,正成為當代學生健康成長道路上的重要障礙。專家指出,通過合理膳食搭配適量運動,這些健康問題能得到有效改善。
圖片來源于網絡
上海健康醫學院附屬崇明醫院(上海新華醫院崇明分院)臨床營養科營養師梁肖肖針對當前學生群體的營養現狀進行了深入的剖析。他指出,盡管如今學生們的能量攝入普遍充足,甚至存在過剩情況,但不少學生因挑食偏食、飲食結構失衡,導致鈣、鐵、鋅、維生素A等關鍵微量營養素攝入不足。這些營養素對兒童發育至關重要,不僅會阻礙兒童充分發揮生長潛能,削弱機體抗病能力,還會制約孩子智力發育與學習能力。
圖片來源于網絡
想要破解該難題,構建精準、科學的平衡膳食體系是關鍵。梁肖肖告訴記者,日常飲食應遵循“多樣均衡”原則,每天的膳食應包含谷薯類、蔬菜水果、禽畜魚蛋奶類和大豆堅果類,確保平均每天攝入12種以上,每周25種以上食物。此外,他還建議主食增加燕麥、糙米等全谷物,以補充膳食纖維和B族維生素;多吃蔬菜,尤其是深顏色蔬菜,如青菜、紫甘藍、西藍花、番茄等,這類蔬菜的微量營養素含量通常比淺色蔬菜高1~2倍;每天保證300毫升奶制品的攝入量;適量吃大豆及堅果類食品;紅肉(牛肉、豬羊肉)和白肉(水產禽類)交替食用,食用禽類時建議去皮,以降低飽和脂肪攝入。
圖片來源于網絡
與此同時,超重和肥胖問題已成為威脅學生健康的另一大難題。不良的飲食習慣,還有久坐不動的生活方式等,均為造成這一問題的主要誘因。對此,家長作為孩子健康管理的“第一責任人”,需要承擔起引導孩子養成健康生活方式的責任。梁肖肖建議,家長應調整家庭烹飪方式,多用蒸煮燉代替煎炸,嚴格控制油鹽糖用量,盡量少添加糖分;減少外賣和外出就餐頻率,避免高鹽高油食物攝入過量;引導孩子選擇健康零食,如無糖酸奶、原味堅果、新鮮水果等低熱量、高營養的健康食品。
圖片來源于網絡
除了科學飲食外,適量的運動不可或缺。家長應鼓勵孩子每天進行至少60分鐘的戶外運動,跳繩、游泳、快走等都是不錯的選擇。這些運動不僅能幫助超重學生控制體重,對沒有體重困擾的孩子而言,也有助于促進骨骼生長發育、提升心肺功能,為健康成長打下堅實基礎。
學生時期是生長發育的黃金階段,唯有將科學飲食與適度運動相結合,才能為孩子們的成長注入充足能量,為孩子們的健康保駕護航。
記者:范立
編輯:焦倩倩
責編:李琳、顧佳麗
給我點贊和推薦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