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印巴停火協議達成之后,印度就開始了一連串的“奇葩”操作。前有指鹿為馬,對內封鎖輿論,隱瞞沖突真相;后有喪事喜辦,大肆慶祝“勝利”。而就在最近,有消息顯示,一直想把內部矛盾轉向外部矛盾的印度,不敢惹中國,挑了2個“軟柿子”狠狠制裁。
綜合《南華早報》的消息,在印巴停火協議達成后,印度民間迅速掀起一場聲勢浩大的制裁活動,全面抵制和土耳其、阿塞拜疆相關的一切商品和往來活動。印度貿易商聯合會(CAIT)甚至呼吁全面切斷與兩國的經貿往來。
為什么有這么個事兒?因為在印巴5月份剛剛爆發矛盾的時候,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在印巴沖突中高調聲援巴基斯坦,稱“巴方的痛苦就是土耳其的痛苦”,并譴責印度“單邊軍事行動”。而阿塞拜疆也批評印度對巴打擊“缺乏克制”。不光如此,印度還指責土耳其,向巴基斯坦出售無人機,直接威脅印度防務安全。土耳其與阿塞拜疆的立場,被印度視為對“南亞后院”的干涉,尤其兩國與巴基斯坦的宗教紐帶,即同為穆斯林國家。這一點,進一步刺激了印度教民族主義情緒。
更重要的是,在印度輿論中,一直認為土耳其與阿塞拜疆,對印度的貿易依賴度極高。因此,這種抵制將有極大概率真的傷害到這2個“軟柿子”。數據顯示,2024年印度對土耳其出口52億美元,進口僅28.4億美元,保持順差;而對阿塞拜疆的貿易額更微不足道,進口僅193萬美元。
經常關注南亞方面問題的朋友應該知道,莫迪憑借印度教民族主義上臺,其執政邏輯依賴對外強硬姿態以凝聚民意。近期印度農業改革引發大規模抗議,農民群體占人口三分之二,成為莫迪連任的潛在威脅。通過炒作外部威脅,如土耳其支持巴基斯坦,莫迪可以順利將公眾視線從內政危機轉向“國家安全”,鞏固“強人領袖”形象。
為什么真正對印度造成殺傷的殲-10CE,和制造商中國,印度在內部提都不敢提,反而是對2個“軟柿子”狠狠制裁呢?這其實不單純是“欺軟怕硬”,更是在擔心煽動起民粹主義浪潮之后,會倒逼新德里政府戰略轉向,強行和中國爆發邊境沖突,讓局面徹底失控。更不用說,類似的對華抵制已經發生過多次,可效果甚微,印度和美國一樣,無法擺脫對中國商品的依賴。而土耳其和阿塞拜疆,則容易控制得多。
所以整體來看,印度對土耳其與阿塞拜疆的抵制,本質是國力不足下的“替代性發泄”。莫迪政府試圖以民粹轉移矛盾,卻暴露了其外交戰略的短視:經濟影響力薄弱、多線地緣壓力、對華依賴難以擺脫。若印度無法跳出“對內煽動、對外樹敵”的循環,其“大國夢”或將止步于一場自我陶醉的民粹表演。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