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前,小紅書上一則炫富筆記引爆了網絡輿論。
事情的起因是,有個“女紅薯”發了一條名為《93年老公收入水平》的筆記,圖片顯示,她在中金工作的老公,平均月薪高達82500元。
雖然金融從業者工資高不是什么新聞,但每次曝出來后,還是會引起普通人的吐槽。很快,該筆記沖上了熱搜,變成了吃瓜群眾茶余飯后的談資。
羨慕者有之,但更多的是憤慨,大家搞不懂,為什么都是打工人,干金融的竟能掙這么多?收入的公平性何在?
風水輪流轉,3年后的今天,金融從業者的好日子也到頭了,數據顯示,自炫富事件過后,中金的平均薪酬從116萬下降到了64萬,幾近腰斬。
此外,中信、中泰、光大等,大家耳熟能詳的金融公司的收入,也均呈現不同程度的下降,少則一兩成,多則三分之一。
一言以蔽之,大家的日子都不好過。
盡管,在普通人眼中,金融從業者仍不失三四十萬的年薪,屬于高收入人群,但身處其中的人,尤其是剛入行的新人,體驗大不一樣。
張航就是這么一位“倒霉蛋”,作為上海985大學的碩士生,他的學歷已秒殺社會上98%的人,典型的學院派精英,但進入金融行業后,他非但沒過上“當上CEO,迎娶白富美”浮夸生活,反而每天都承受著巨大的壓力,賺著賣白菜的錢,操著買白fen的心。
說到這里張航不禁嘆了口氣,坦言:“家里親戚看我在券商當分析師,以為我一個月掙十幾萬呢,實際每月到手就7000塊,在上海這點錢僅夠溫飽。”
張航本科讀的不是金融,但頗有先見之明的他突然決定碩士改讀金融。
張航有些自嘲地說道:“我改行做金融后,就遇到了大熊市,分析報告寫得再好,也沒啥用。”
在他之前,一般干個三五年,年入可輕松過50萬,如果頭腦再靈活點,沖刺個百萬不是很難,但現在除了老員工尚能維持體面的收入外,年輕人幾無增長,與張航同期入司的人已辭職大半,有個和他關系特別好的女生,辭職后回家創業賣奶茶,加盟了一個快招品牌,三個月賠了80萬。
張航調侃說:你看,雖然我只拿7000塊,但好歹沒賠錢呀!
有老員工回憶七八年前的好時光時說,那時,一年中最快樂的時候是發年終獎時,七位數到賬,瞬間整個人都會變得膨脹,領導會組織員工,一起去澳門Happy,并規定“每人必須輸夠50萬才能回來,否則工資留得太多,不利于奮斗!”
一禮拜,在澳門吃喝玩樂,花個20萬也不心疼,感覺明年肯定能掙回來。
如今,已連續兩年沒拿到年終獎了,月薪從3萬降到了1.6萬,但老員工沒有抱怨,“這個大環境,能有一份體面的工作就不錯了,要啥年終獎。”
為了不被裁員,老員工“卷”得程度,讓張航這樣的年輕人都自嘆不如,每天10點到公司,能一直坐到夜里十一二點,然后第二天再精神抖擻的出現在工位上,盡管很難拉到投資,但研究報告寫得又多又快,一位老員工告訴張航,這叫“沒有功勞也有疲勞”。
為什么幾年前輝煌無比的金融行業,會突然變得蕭瑟起來?
張航認為,關鍵問題出在資產在幾千萬到一兩個億之間的這批老板不肯投資了。
這些人曾是金融機構的主要服務對象,但他們現在變得保守了,資金就變少了,投的錢大概只有原來的三分之一了,金融機構能好過嗎?
比如,與張航熟識的幾位老板,要么退休了,要么移民了,還活躍在金融圈的很少。
兩三年前,不少人去了新加坡,因為內地的金融機構表現不盡如人意,新加坡的就比較規矩,中小老板把錢交給他們回報率更高。
張航總結說,在金融機構的這五年,他主要工作是寫研究報告,通俗點說就是“編故事”,讓投資人相信,他們推薦的項目是最有“錢途”的,可他自己現在都沒前途,寫的報告還能信嗎?
不過,金融圈也并非盡是壞消息,春節期間大火的DeepSeek,帶熱了AI概念,投資人的信心得到了一定的修復,Wind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A股市場總成交額為86.9萬億元,同比增長67.44%。
張航希望,今年是最后的難關,過去就好了。他也開始研究AI行業了,正在撰寫一份研究報告。對于未來,他說,爭取先拿個1萬月薪,畢竟7000塊說出去太丟985碩士的臉了。
(張航為化名,綜合了多位采訪人物事跡,請勿對號入座)
作者:9527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