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我是胖胖。
當道德和正義在利益面前變得蒼白無力時,人性的丑惡就赤裸裸地暴露出來了。
這世道所謂的規矩,大多數時候都是給守規矩的人準備的。
而最可怕的事,不是騙子說假話,而是騙子開始研究說真話的藝術。
你以為你在和公司講誠信,他們卻在琢磨怎么“合法”地趕你走;你在遵守契約精神,他們在研究怎么利用你的每一次“真誠”把你送出局。
這不是電影情節,而是現實上演的一出“陰謀”橋段。
5月20日,胖胖刷到荔枝新聞發布了一則顛覆以往認知的報道:
江蘇常州某藥企為了逼走一位老員工,竟精心導演了一出"獵頭誘辭"的無恥劇本。
這位在公司兢兢業業工作了6年的陳女士,被公司先以業績不達標為由調崗降薪,再被假扮獵頭的公司人事以“兼職”為由構陷解聘,最終逼得她走上了法庭。
法院查明,公司在整個過程中存在明顯的違法行為,認定其屬違法解除勞動合同,判決其在5日內支付陳女士賠償金。
這不是一出企業與員工正常的勞資協商,而是一場赤裸裸的算計,是一部分公司將人當作“人礦”的真實寫照。
在這場博弈中,所謂的“業績考核”“組織調整”“職業規劃”,全都成了精致剝削的工具。
先扯扯這一招“獵頭設局”:
它不是簡單的詭計,而是具備高度預謀性的、帶有惡意合規外衣的“心理戰”。
當公司的人力資源部門偽裝成第三方中介打來電話時,他們的目的就已經不是“核實”,而是“構陷”。
這不是企業無知,而是深知法律邊界之后的“會玩”。
假扮獵頭獲取員工談話內容,再反過來用這些“信息”來構建解雇理由,某種意義上,它甚至踩在了現有法律機制的空白地帶游刃有余。
而這波操作背后的信號是,如果你不肯“主動離職”,我們可以制造“你不適合”的證據。如果你咬牙堅持不走,就會變著花樣制造你“有問題”的記錄。
裁員不可恥,但不敢承認裁員而用計謀逼辭,才是真正的卑鄙。
職場上有這么一個共識,企業最常用的“合規外殼”就是所謂的“業績考核”。這看似是合理績效管理,實際上卻可能是變相淘汰工具。
像這次事件中,先認定員工“業績不達標”——但考核標準不公開,也缺乏可比性;然后以此為由調崗降薪——調崗地點甚至跨市,工資從上萬驟降到3000元;再通過各種形式發出解約通知——逼員工心理崩潰或離職。
如果陳女士不反抗,這一套“自愿離職”的劇本將天衣無縫。
咱們再扯扯,為什么越來越多的公司,在面對“老人”時,不再是感恩和信任,而是精致地計算、動手腳、搞套路?
因為“老人”往往意味著高工資、老資格、強話語權,不容易管,不愿卷,還容易帶壞風氣。
而“新人”則意味著便宜、聽話、好控制。
公司表面上喊著要“降本增效”,實際上干的是“驅老換新”的路子。
但問題是,你要換也得依法換、合理換、透明換。
用降薪逼人走,用假身份套話,用莫須有的“兼職”解雇人家,這已經不是管理手段,而是惡意違法,是職場中的“披著人事外衣的宮斗戲”。
對吧?員工6年賣命干活,最后換來的卻是機關算盡的驅逐。
整個用工過程中,公司既不誠實,也不守信。
這不是管理問題,這是價值觀問題。
按正常來說,調崗必須要合法合理、征得員工同意。你不能因為人家業績問題,就隨意調動崗位,跨城市派遣還降工資,這是嚴重違反《勞動合同法》的。
再說了,解雇員工必須有合法理由。你想開除人,可以,但得有證據、有程序、有依據。不能靠“獵頭假電話”來套話,更不能靠自己編造出來的“兼職”理由。
這背后,反映的是一種越來越泛濫的職場思維:
“員工是資源,不是人;合同是工具,不是契約;公司是上帝,員工只是棋子?!?/p>
你年紀大了,就該走;你不好管了,就要換;你不肯接受調崗降薪,就是不配合團隊。
而這一切的前提是:公司可以不守規則。
只要我能找到套路,讓你自己走,那我就省了賠償、干凈利落。
可問題是,法律是寫給所有人的。
你今天算計員工,明天就可能被員工告上法庭;你今天造一個假“獵頭”,明天就可能因為侵犯隱私、違法解聘而付出代價。
這就不是溝通,不是管理,是“設局套話”;不是合法合規,是“職場仙人跳”。
而這不是某個人私下干的,而是公司人力資源部主導的。
你想想看,一個HR,原本是干嘛的?是維護企業與員工之間的橋梁,是協助企業規范用工,是監督制度合理執行。
結果現在干成了“假冒獵頭”這種下三濫的活——你這不是人事,是“不干人事”。
說來說去,這個案件能打贏,是幸運的。
但胖胖得問一句:有多少人,被這樣搞過卻沒辦法維權?
多少人在面對調崗、降薪、被套路后,不得不含淚走人?
多少人在被套出“兼職”之類的借口后,自認倒霉地簽下了解除合同書?
而這一切,都隱藏在職場的灰色地帶,成了“管理優化”的一部分。
其實,不就是公司把“開除”換了個包裝嗎?
不就是變著法地“讓你自己走”,然后省掉賠償、名正言順?
胖胖得說點實話了。
很多企業,對待員工的心態根本就沒改過來。
一方面,天天喊著“員工是企業最寶貴的財富”;另一方面,員工一旦年紀大、工資高、不好管理,就想著“優化”掉。
要么架空你、邊緣你,要么調崗、降薪,要么就整點“紀律處分”嚇你,要么就搞個“績效考核”套你。
如果你能忍,那公司就撿了便宜;如果你忍不了走了,那正中下懷。
而最可怕的是,這套操作還被包裝成“企業戰略調整”“組織架構優化”“人才結構升級”。
聽起來高大上,實則“無情且狡猾”。
這樣的職場環境,本質上就是用“規則漏洞”去壓榨員工。
而在法律與人性之間,公司選擇了成本最低的那條路。
常州的這家法院,在這個案子里,站在了公正的一邊。
判定公司違法解雇,判定賠償,判定五日內執行。
這是在傳遞一個信號:
法律不是擺設,勞動合同不是兒戲;你可以管人,但不能欺人;你可以調崗,但不能設局。
一個企業,要贏得員工的尊重和市場的尊重,靠的不是套路,而是規則感與底線,
我們不反對公司管理,不反對崗位調整,也不反對績效制度。
但這一切的前提是:公開、公正、合法。
任何想用“灰手段”逼員工走人的方式,都是對勞動關系的玷污。
總想著“讓員工自己走”,有本事你就按規矩解聘。
總打著“優化結構”的旗號干著“裁員變相”的事。
別一邊喊著企業文化,一邊在人背后下套。
真想省錢、省事、省賠償,最好的辦法,是尊重人、尊重規則、尊重法律。
而不是,派個HR假扮獵頭搞職場仙人跳——這事,惡心不惡心?
能撐到打官司的人,并不多。
并不是每個被逼辭的人都有機會、能力、資源站上法庭;但每一次曝光,都可能讓下一個受害者少走一步冤枉路。
這世道,靠“守規矩”未必能得安穩,靠“講道理”也未必能被尊重。
但若連這杠天平若偏向另一方,那很多普通打工人真就是任人宰割的牛馬命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