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區樓下,聽到2位阿姨聊天。
一位阿姨在抱怨:
“我今年57歲了,兩個兒子都成家,有孩子了,我一個月還有4000多塊退休工資,自己一個人也夠用。”
“可很多人都說我還年輕,再找一份工作,多掙一份錢,還能幫兒子分擔壓力。”
“但我不想找工作了,這些年養兒子長大,給他們花錢娶媳婦生子,好不容易熬到退休了,想享受一下生活。”
“我才在家躺平了2年,兩個兒子居然怪我不找工作,幫不了他們。”
另一位阿姨一針見血指出問題:你花的明明是你自己的退休工資,但你兩個兒子認為你花了“他們的錢”。
為什么孩子長大后不懂得心疼父母
經常看到有父母問:為什么我為孩子掏心掏肺,孩子卻一點兒都不懂得心疼我?
從你對他做這件事起,就錯了。
根本原因是:不是因為你付出的太少,而是你付出太多了。
我老公,就是典型的被過度寵壞的小孩,我婆婆從未讓他干過家務,什么事都自己干。
導致他現在什么都做不好,連自己的短褲襪子都懶得洗。
甚至還不能說他,所以他經常跟我婆婆頂嘴,有時候我婆婆也覺得很心累。
我老公還說她是活該,自己喜歡瞎操心。
說實話,我自己的原生家庭,父母對我們的教育就是:尊重我們,適度干預。
所以我和我弟弟都很關心父母,也心疼他們,會經常給他們買東西,和我老公家完全相反。
我現在有了閨女后,我有點害怕以后在這種家庭環境下,孩子會變成和她爸爸一樣的性格。
所以我和老公商量讓婆婆只負責生活,不插手孩子教育方面,教育孩子的事情我占主導位置,他們輔助就行了。
在家里,我愛孩子,對孩子好,也不會拒絕孩子對我好,給孩子示范愛,也給她愛的機會。
給孩子表現的機會,讓孩子感受到自己的價值感,他會更快長出自己的責任感。
孩子終究是要離開大人的,所以他們需要自己學會掌控時間、做好關鍵決策、面對生存與社交等等問題。
不包辦孩子的一切
而家長放下當超人的理念,學會向孩子求助,才能給孩子創造成長的縫隙。
要學會評估孩子的能力,給孩子的成長留出跳一跳能夠得著的空間。
要適當讓情感透明化,才能讓孩子明白自己有被好好愛著。
過度地全方位包辦孩子的一切,無異于折斷了孩子成長的翅膀。
聰明的父母都懂得言傳身教的道理,給孩子做好榜樣,讓孩子明確自己的責任與目標,授之以漁,只提供參考意見。
讓孩子自己去做選擇和決定,培養孩子的獨立性和自主思考能力!
每個孩子來到這個世界上,就像一張白紙。
之后他的生存環境開始給他上色,他所處的環境是什么樣,他長大后就會變成什么樣的。
所以,孩子長大后是什么樣,全看父母怎么養育。
在成長過程中,若父母過度付出,遷就孩子,最后可能不會收獲一個感恩的孩子,而是一個白眼狼。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