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玲玲,80后河南人。
18歲之前,我從未踏出過家鄉的小山村,過著單調乏味的放牛娃生活。
如今,我不但走出了小山村,成為大城市的一名出色化妝師兼攝影師,更是在命運的眷顧下,認識了美國包工頭老公,并就此留在美國安居樂業。
人多多少少都是按照自己習慣的模式生活的,但過于相像又會覺得悲哀。而我能不斷實現人生突破,其實都源于當初的那個執拗決定。
(我是玲玲,一個來自河南山區的姑娘)
我出生在河南山區的一個普通家庭,家里條件不富裕,為了替父母分憂,從小就干些力所能及的農活。
那時候,我和姐姐常常輪流去附近山里放牛。看著出了飼養棚的它們,在廣闊的草地上撒歡、吃草,無拘無束的樣子,我向往起山外面的世界,想見識大城市的廣闊和繁華。
17歲時,在上高中的我,偶然聽說村里有人去省城發展不錯的消息,我更加心生羨慕,日思夜想都是外面更廣更美的天空。
(我家鄉的那片山,隔絕了我們和外面的世界)
可是,那時候我被支氣管炎困擾,一直沒有治愈。每到天氣冷的時候,就控制不住的咳嗽,連爬個不高的山頭,也會喘得不行。
父母看我病懨懨,瘦得像麻稈似的,堅決不同意我高中畢業后去外面闖蕩。
不同意,就去證明,我并沒有他們看起來那樣羸弱。那時候恰逢學校組織長跑比賽,我愣是憑著自己的耐性和不服輸的勁,取得了第一名。這下,他們都沒話可說了。
母親拉著我到處去看醫生,說是等病徹底治好,我才能出去。
經過兩個月的治療,我的支氣管炎癥控制住了,但卻因為藥物副作用肥了不少,以至于村里人再看到我時,都不知道這是誰家的胖丫頭。
我不是很在乎這些,一想到畢業之后能走出大山,就高興得合不攏嘴。
(從小我就渴望外面的世界,希望能像鳥兒一樣飛翔在廣闊的天空里)
高中畢業后,我如愿來到了省城,先后又去了廣州、青島,并在親戚的幫助下找到了工作。
見識了大城市的天寬地廣,我又夢想著去皇城腳下的北京,感受下那里的歷史底蘊和現代化氣息。但是,到北京我靠什么生活呢?這個問題讓我躊躇不前。
幸而,一個朋友在這時候給我打了電話,她告訴我北京西城區金融街的一家公司在招前臺。通過面試,我順利地獲得了這個工作職位。
那時候,每天上下班途中,我都會遇到很多高級白領、海歸,看著他們意氣勃發的樣子,再反觀自己的職業生涯,發展到頭也不過是個辦公室主任,心里不由有了落差。
(學習化妝和攝影后,我變得自信從容了許多)
心里迷茫不安時,腦海浮現父親常說的一句話:技多不壓身。只有多學點技術,才能在社會上立足。
想起小時候,父親在豫劇團時,阿姨們化著妝的漂亮臉蛋,我便決定往化妝、攝影方面去發展。心想這些工作不僅能留住美,還不用風吹日曬,想必是個好的發展方向。
2002年,我開始到專門的攝影培訓機構學習攝影,同學們的學習熱情高漲,老師也是傾囊相授。可誰知道,一場SARS來襲,我們的課程不得不暫時停止。
好在我和老師很投緣,便趁著私下聚會的機會多多向她請教。那段時間,她在學習上給我開了不少小灶,我的攝影技術也迅速提高。
都說“越努力越幸運”,圓滿結束攝影相關課程后,老師將我介紹到了當時國內頂尖的一家兒童攝影公司去上班。
考慮到化妝和攝影之間的密切聯系,工作之余我又到一家知名的造型培訓學校去學習化妝。
(由于工作需要,我對化妝技藝有了更高的追求,常去參加活動錘煉技藝)
攝影和化妝技術上的不斷精進,讓我的發展也越來越順利。我們團隊不僅和一些知名品牌合作,還有幸參與了一些電影的拍攝,比如《煎餅俠》。
那段時間我拼命工作,最高時能拿2萬多,這對于從農村出來的我來說非常知足。
期間,我特別喜歡去參加一些與工作相關的活動,并以此來豐富自己錘煉技藝。再加上我待人真誠友善,期間交了不少的好朋友。
后來,我又跳槽到了當初學造型的母校,在其中一家分校任校長。那幾年,因為一心撲在事業上,我淪為了父母眼中愁嫁的老姑娘。
期間雖然也有相親經歷,但一直沒有遇到合適的對象。看著身邊的朋友出雙入對,再瞥瞥形單影只的自己,我心里是說不出的惆悵。
然而,讓我沒想到的是,很快幸運女神便再次眷顧了我。通過朋友的介紹,我參加了國際交友平臺的網上聚會,認識了現在的美國老公魯班。
(我和老公魯班,他帽子下面其實是光頭)
由于我們都是大齡青年,交往的目的都是為了結婚,所以沒聊幾天,我便詢問了他的工作、收入、年齡、家庭背景等。
沒想到的是,魯班一點也沒有覺得唐突,很實在地回答了我的問題。
另外,中國和美國有時差,每次聊天時都是他遷就我的生物鐘,就連他平常工作也會隨時接我的電話,還時常向我展示他的工作內容,并把我介紹給他的家人、朋友、工作伙伴。
有時候,他還會發些照片給我。最搞笑的是,這些都是他光頭沒帶帽子的樣子。
美國男士很多都是禿頂,魯班也不例外,他從二十幾歲就開始禿頂。然后他給我發的照片還都是些禿頭照片,也沒想過要美顏精修,我就覺得這人好實在。
網上交流幾個月下來,我們對彼此都比較滿意,就順理成章地確立了關系。
(騎馬時的魯班英姿颯爽,與平時頗為不同)
原本我們的計劃是讓他來中國和我見面,然后我帶他游覽北京。沒承想2020年初一場疫情來襲,計劃泡湯。他來不了中國,于是就邀請我去美國。
當時我的工作因疫情暫停了,本就有出去轉轉的想法,借此機會,還可以去探望在好萊塢工作的朋友,我就同意了他的建議。
懷著對未來的美好憧憬,我坐上了飛往美國洛杉磯的飛機,在美國封國令下來的前夕,踏上了這片陌生的土地。令我沒想到的是,現實與想象竟差距這般大。
“哎呦,這就是好萊塢?這就是美國?美國不是一個高度發達的國家嗎?為什么這里的房子這么矮?”講真,這是我來到這第一個反應。
抱著這些疑問,我開始了在美國的生活,新鮮事接踵而至。
在美國時我住在朋友家里,魯班忙完工作,會找我一起吃飯游玩,但吃來吃去就是些漢堡、三明治、蔬菜沙拉……
沒有吃到熱飯熱菜就算了,最讓我不習慣的是,喝熱水太難了。我跟服務生說,來一杯熱水,她給我遞來一杯常溫水。
(在美國,想喝杯熱水真心不容易)
在美國人看來,平常喝的常溫水就算熱水。本來我英語就不太好,所以只能邊比劃邊說,我要的是煮咖啡的那種熱水。
魯班也來湊熱鬧,挺冷的天氣,問我要不要加冰。瞧著他把冰塊放嘴里嚼得嘎嘣兒脆的樣子,我就會忍不住感嘆老美的腸胃真不錯。
后來,我才知道他們為什么沒有喝熱水的習慣。原來是美國人普遍認為冰水更加解渴,而且他們覺得生水或冰水里面含有多種有益于身體的微量元素,但高溫會破壞水中的有益物質。
另外,他們也不喜歡用熱水壺,他們認為熱水壺在加熱的過程中會產生重金屬,所以他們冬夏都是喝冰水,就連給小寶寶沏奶粉也是用常溫水。
而且他們的飲食文化并不追求精細,僅在乎是否科學、營養、方便。
(美國郊區常可見到的木制房屋)
其實他們這種邏輯思維,體現在生活中的很多方面。有一次去魯班家做客,那時正值冬季,屋子里的中央空調居然裝在地面上,冒著淡淡白煙,屋頂的吊扇也嗡嗡轉著。
我就好奇,為什么大冬天還要開電扇呢?
魯班跟我說,由于熱氣是向上升的,所以要用吊扇把上升的熱氣吹下來。這也就解釋了,為什么很多美國人家里一年四季都開著吊扇。
所以,常常會有這種情況,冬天的時候,屋里有人會熱的光膀子,而夏天時,屋里又會冷得像冰窖。
之后,我還逐漸明白了,為什么美國高樓只是集中在市中心的一小塊地方,其他四周都是低矮的房子或平房,而且房子還多是木質結構。
那是由于洛杉磯、紐約、舊金山等大城市,市中心經濟發達,就業機會多,所以會吸引很多的人過去,治安反而會不好。
因此,很多條件優越的家庭會選擇住在郊區。像我朋友住的這個白人區小鎮,雖然沒有高樓林立,但安全度卻很高。
(我和魯班游玩時拍的風景照)
另外,美國人建造房子也有自己的一套邏輯。比如說,在他們看來,磚石結構或者鋼筋混凝土結構的建筑物不但成本高,拆除、建筑廢料處理起來也麻煩,環保成本也不低。
而且像洛杉磯,它在一個地震帶上,這里選擇木材作為建筑材料不僅便宜,還環保、防震。
雖然我和魯班的生活習慣和思維方式差距很大,但這并沒有影響我們的感情進展。戀愛期間,我們相處的很愉快,順利來到了談婚論嫁的階段。
然而,由于跨國婚姻文化差異懸殊,我們還是不可避免地發生了摩擦。
在美國,婚禮全部是由女方來承辦,而且沒有彩禮這種說法。
但我認為彩禮不能省略,因為它不僅是一個習俗,也是一種規矩,是女方告別原生家庭,對父母養育之恩的一個略微表達。
(魯班雖不善于表達,為人卻真誠實在)
魯班對此并不了解,于是我們一起在網上查了相關信息。當他看到有的地方彩禮錢高的離譜時,著實被嚇了一跳。
他磕磕巴巴地說:“這不行,不行,我接受不了。”看到他這副張口結舌的樣子,我覺得好笑極了,于是故意逗他:“不給彩禮,我們就不能結婚了”。
魯班先是瞪大眼睛,然后頓了頓跟我說:“我理解你,不給彩禮,在禮節上不合適,但是給太多,我也負擔不了,要不然咱們折中一下?”
我當然同意魯班的建議,原本我就不在乎彩禮的多少,只是想了解魯班的態度,習俗禮節方面的文化差異,都可以相互商量,一起解決。
2020年7月,距離我簽證到期還有一個月,我和魯班領了結婚證。在領證之前,我聽魯班說過美國各個州的領證流程不一樣,隨便去哪個州都可以。
而且這邊領證會有一個小型的儀式,有教堂,有牧師,還可以租些漂亮的禮服穿。
(和魯班一起的日子,總是心情愉快)
可當我領完證,滿心歡喜期待著感受這里不同的文化氛圍時,卻被工作人員告知領完證就可以離開了。
魯班察覺出我的失落,安慰我說,這個州的流程簡單些,不過我們很快就可以舉辦一場熱鬧的婚禮,到時你一定很開心。望著魯班真摯的眼神,我心里的失落頃刻間一掃而光。
當時考慮到辦婚禮需要籌備很多東西,所以我們商量著將婚禮放在10月份舉行。
可出乎意料的是,婚禮會一再延期。
2020年10月,在婚禮即將舉辦前夕,魯班的姥爺由于癌癥復發,再加上受疫情的影響去世了。當時魯班特別悲痛,因為從小到大,他和老人家的感情就特別好。所以,我們的婚禮不得不延期。
那時,考慮到圣誕節是個喜慶的日子,而且跟中國的春節比較接近,大家聚在一起比較開心,于是我們就將婚禮延期到圣誕節左右。
(婚禮一再延期,心情就像這雪地一樣,空落落的)
誰也沒想到,快到圣誕節時,魯班的姑姑又住進了重癥監護室,一直昏迷不醒。當時大家都很焦急,這個時候辦婚禮,肯定也不合適,我們就又將婚禮延后到2月份情人節。
結果2月份時,魯班的姑姑又恰巧去世,大家都陷入了悲痛哀傷中。魯班一家人建議婚禮再推遲,我雖然對魯班姑姑的離世感到難過,但還是有些無奈和氣憤。
一而再再而三的推遲婚禮,讓我的心理生出綿延不絕的失落感和無力感。
魯班看出我的委屈,買了昂貴的婚戒和禮物,并許諾為我舉辦一場難忘的婚禮,請親戚過來彈鋼琴、拉小提琴,按著我喜歡的方式置辦婚禮。
(我和魯班的結婚照片)
他還向我解釋現在辦婚禮的諸多弊端,我當然能理解魯班的意思,這種情況下辦婚禮確實不尊重他姑姑一家。于是,我們就將婚禮延期到了2021年7月份。
為了婚禮的順利舉行,魯班一家頗費心思。由于他的職業是到處建房子,所以我們大部分時間都在外面工作,隔段時間才能回去。
讓我倍感溫暖的是,每次回去婆婆和大姑姐都會給我們很多結婚資料去看,讓我們挑選樣式。
就連選什么樣的蛋糕、音樂,怎么去布置現場,都會事無巨細。婆婆還專門帶著我們去試婚紗、禮服。我沒挑選到自己心儀的款式,婆婆就專門從網上為我精心訂制了婚紗。
這些,讓我深切地覺得自己被重視、疼愛,同時也感受到了魯班一家對我這個中國媳婦的誠意和喜愛。
(我給魯班他們做的中西結合的午餐)
婚后,由于我沒有合適的工作,就做起了家庭主婦,跟著魯班到處去建房子。每天都挖空心思為魯班他們準備飯菜,時不時地還弘揚一下我們大中國的美食文化。
跟著魯班到處建房子的生活,不免奔波辛苦,卻也不乏樂趣。不但能欣賞沿途的各種風景,還能在閑暇之余通過短視頻記錄生活。
看到在魯班和伙伴們的努力付出下,一座座精致敞亮的木頭房拔地而起,我不由的贊嘆起魯班他們的技藝。
其實談到魯班這個中國名字,源于我倆戀愛時,我給他講的一些中國傳統故事。
(魯班和他的團隊一起建造的木材房子)
戀愛時,因為我知道他的工作是建木頭房子,也算是位匠人,所以我就找了很多中國的木工手藝人、木制工藝品的資料給他,看看能不能碰撞出火花。
那些栩栩如生的木雕擺件、工藝品,還有精美絕倫的古建筑、掛件、屏風……無一不深深地吸引著他。
看著他直勾勾地盯著這些圖片、視頻,我給他講起了中國建筑鼻祖、木匠鼻祖魯班的事跡。他聽得入了迷,對魯班還有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很是敬佩。
于是,我就幫他取了魯班這個中國名字。希望他能向前人致敬,學習古人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如今,魯班這個中國名字已融入我們的生活,老公也期待著等疫情結束,到中國參觀。我想,如果魯班能親眼看到故宮、天壇等一系列名勝古跡,肯定會激動得腿都拔不動。
(每新到一個地方,我都會用相機記錄下這里的風景)
有人問我,放棄國內的高薪工作,遠離家鄉,嫁給美國包工頭值不值得?
其實我想說的是,愛沒有值不值得,只有甘不甘心。能攜手走進婚姻殿堂,一起經歷生活的各種滋味,從雞毛蒜皮的小事中拾得成長的真諦,本就是生活給予我們最好的饋贈。
【口述 | 玲玲在美國】
【編輯 | 拾年】
真實人物采訪:我們無法體驗不同的人生,卻能在這里感受不一樣的生命軌跡,這里的每一張照片都是生命的點滴,每一個故事都是真實的人生,感謝您的喜歡!
(本文章根據當事人口述整理,真實性由口述人負責。“真實人物采訪”友情提醒:請自行辨別相關風險,不要盲目跟風做出沖動決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