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單爆了。”
這原本是個喜大普奔的真實寫照,如今卻變成了一張網絡梗圖,最近甚至連“主人公”也把它拿上來調侃……
2025年才沒開始幾個月,新勢力的格局又發生了變化,主要是小米異軍突起,小鵬“咸魚翻身”,一下子讓蔚來顯得有點飄搖。
尤其是去年幾個新勢力接連倒下,整個行業的氛圍也被映襯得頗為悲觀,廠商們誰都不想倒下,消費者也誰都不想自己買的那個品牌倒下,更何況經濟大環境不是很好,所以現在大家買車的思路跟前幾年剛接觸新勢力的時候又有一點不一樣了,嘗鮮心態少了一些,更多還是求穩。
▲為了避免銷量榜“中毒太深”,中汽協倡議車企停發銷量榜,這當然是對的
于是銷量數字的重要性就變得越來越高,賣得好的品牌它們肯定穩一些,沒那么容易倒,大家也更愿意去買,從而形成了一種良性循環。而銷量數字不那么漂亮的,消費者的顧慮顯然就會更多一些。即便用“同比增長”的數據來跟自己比確實有進步,在銷量絕對數值上跟不上大部隊,也不太行。
我常說,銷量完全不是衡量一輛車是不是好車的指標,但正如之前在iCAR V23的內容里說的,對于廠商而言,賣得好更重要,就像我們這些內容創作者,內心的追求當然是產出好內容,但好內容未必是能賺錢的內容,環境就是這樣。
回看去年的銷量,蔚來在前半段表現還是挺不錯的,連續好幾個月都能保持在2萬輛以上,直到樂道上市,蔚來不僅沒能1+1≥2,甚至演變成了1+1<2。其實樂道本應成為蔚來的轉折點,但顯然并沒有。
樂道怎么了?
我自己就是樂道車主,而且我是在去年5月15日他們發布會開完之后就盲定了,并且在9月19日正式上市后就立即轉大定了,然后我在10月中旬提了車。其實我個人認為這樣的時間節奏沒什么問題,畢竟以前買傳統品牌的車,一個月左右的提車周期不算長吧,但現在確實好像不一樣了。
有些品牌甚至會先準備好一批車,顏色和配置相對固定,從而實現上市當天就能交付的效果。說實話,我個人還是覺得沒必要卷成這樣,但這確實會對車型上市后的發展形勢產生影響。
當然,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這些年我們有各種消費補貼,尤其是汽車產品,補貼力度還是挺大的,而每個階段的補貼都有限期,據我所知,樂道頭幾個月的產能受限就導致了不少大定用戶選擇了“跳車”,去購買其他品牌的車型,就是擔心過了那個階段沒提到車,領不到補貼。
也有部分品牌針對這一問題,推出了補貼兜底的政策,而樂道嘛,不僅沒產能,也沒兜底,于是損失了大量訂單。所以,訂單爆了,銷量沒爆,爆了個寂寞。
實際上,這也是蔚來一直以來被詬病的一點,新車上市的節奏很慢,整個預熱周期拉得很長。呃……還是那句話,放在傳統車企,這節奏不慢,這周期不長,但作為新勢力,這節奏這周期就是不行。
我的樂道L60提回來用了也差不多半年了,跑了接近1萬公里,我對這車的表現還是挺滿意的。它當然不是一輛方方面面都很完美的車,比如說底盤表現還有提升空間,但不存在太大的硬傷,并且這車的特性正好是可以跟我的Giulia(參數丨圖片)形成互補的。
對了,它的智駕也確實跟第一梯隊有差距,這個我也確實不在乎,而且我仍然認為現階段智駕系統的能力并不能成為大家購買決策的影響因素。所以你現在問我樂道L60這車值不值得買,我還是會說值,它實用輕快,補能方便。
但也正因為車本身以外的那些因素,我在推薦別人買這車的時候,也會附上一句:看你自己對蔚來和樂道的前景怎么判斷了。畢竟,萬一哪天真那啥了,我可擔不起這個責任,類似的事情我們也都見過了,只能說我們更多還是只評價產品本身,企業經營方面的東西并不是我的專業,更何況錢是你自己的,也是你自己花的。不過我相信蔚來應該倒不了。
最慘的人和最難的路
李斌是一個很有追求的人,甚至他的追求是不太接地的,我不知道這樣形容合不合適。
體現在蔚來這個品牌的各個維度也是如此,在各個不同的方面,蔚來都選擇了最難的路。就比如說換電,我不是否認超充,我覺得超充也很棒,但換電其實也很棒,但換電很棒這事,解釋成本太高了。正如我每次說換電棒的時候,都會有人說我買不起車位用不了家充,然后擺出他們認為只有超充棒的事實,可是超充棒又跟有沒有私家車位能用家充又有什么關系呢?
設計方面也是同樣。蔚來的設計跟大多數中國車是不一樣的,蔚來的設計相對克制,沒什么夸張的元素,尤其是從NT2.0平臺開始,更多講究的是一種很基本的美感和高級感,所以有人會覺得蔚來就是好看,只是他們也說不出為什么好看,蔚來甚至會為了設計為了美感,犧牲一些空間實用性,你看ET5這么漂亮的車,坐進去是真的有點難坐。但對于更多人來說,蔚來的設計感確實很難感知。
畢竟,國內消費者還是對淺層的配置更看重,比如……冰箱彩電大沙發,尤其是“彩電”這事,大家都在卷屏幕的尺寸和數量,蔚來卻一直抱著那塊尺寸不大的豎屏。
其實我真覺得那塊豎屏沒啥毛病,這事說起來復雜,屏幕肯定不是越大越多就越好的,但屏幕越大越多,確實就“越好”。現在蔚來也算是想明白了,比如我的樂道就有一塊17英寸的大屏。你還真別說,我用習慣了這塊17英寸的,再去看別的車主流的15英寸,確實會明顯感覺15寸小,你別急,我這不是自打臉,因為我再去開我的Giulia用那塊8英寸的屏,我也還是覺得夠用好用的。
現在蔚來的最新旗艦ET9也用上了橫屏,雖然尺寸沒有樂道的大,但是來了個圓角的小細節,質感倍兒棒,早這么做多好。接下來改款的車型也會用上橫屏,嗯,這是對的
再有,服務也是蔚來的一大特色。當然,現在有其他的幾家新勢力服務也做得不錯,但蔚來的服務還要再高一個層次,比如“帶娃神器”NIO House牛屋。蔚來的各種服務在蔚來的車主群體里是高度好評的,但“外人”總會覺得:我買的是產品,我不需要這些,我也用不上這些。
雙電機也是蔚來一貫的堅持,要有人說如果蔚來能出個單電機版本,便宜兩萬塊錢,銷量肯定會好很多,同時對能耗續航也有好處,進一步有利于宣傳。但蔚來一直強調雙電機是一種安全冗余,某種程度上也是豪華的一種體現。當然了,樂道面世之后他們就不怎么提這個了,但蔚來品牌下的車仍然是全系雙電機。
我前段時間也去試駕了ET9,這也是一輛很難用言語描述的好車,是需要你有一定的感知覺察能力才能悟出來的好車。甚至,他們只提供四個座位的ET9,沒有五座版,是因為四座才能更完整地詮釋它的設計和定位,這著實有點……固執?偏執?
其實固執和偏執之間只有一字之差,一念之差。在這個時代這個市場,“迎合”是很重要的一課,不然也不會有那么多“質疑那誰,理解那誰,成為那誰”的案例,“那誰”確實做得也很好,尤其是體現在商業的角度,“那誰”絕對可以說是成功的。
而蔚來,一定程度上是在做一些不迎合的東西,開創性的東西,他們更像是把自己的理念通過不僅限于產品本身的各種層面先表達出來,然后吸引一些認同者。某種程度上,這有點像一些傳統品牌,比如,我深愛的馬自達。
▲順帶說一句,看到馬自達這輛EZ-60之后覺得樂道L60買早了doge
馬自達,慘的時候確實挺慘的,但并不影響它有一群忠實的擁躉,在它帶來好東西的時候仍然為它歡呼。蔚來,李斌當年被戲稱“最慘的人”,這當然不是偶然的,而且他所主導的理念使然。
我早期也對李斌頗為反感,尤其是出現了上圖中的言論之后更是如此,包括對蔚來這個品牌我也挺不喜歡的,畢竟蔚來一代產品的機械素質是真不怎么樣,我甚至也曾是在網上跟著喊“最快今年最晚明年”的其中一人。但隨著蔚來產品素質的提升,以及我也覺察到他們所引領的東西確實有價值在,我逐漸對蔚來改觀,甚至成為了他們的用戶。當然了,斌子也已經對上圖中的言論表達過道歉,我們大家都在成長。
去開創,去引領一種新的理念乃至用車方式和生活方式,這確實很難,尤其是在國內市場,大多數消費者不太愿意獨立思考,我這么說可能有點偏激,但確實就是這樣。否則,當“那誰”也帶來了一款深具開創性的車的時候,也不至于遭遇如此嚴重的滑鐵盧了。
蔚來還有救嗎?
還是那句話,我認為蔚來倒不了,我不愿意看到這么有想法也有能力的蔚來倒下,事實上我也不愿意看到任何一個中國新勢力倒下,包括高合、極越等,它們全都是中國汽車人的奮斗成果,只是中間某些環節某些人沒有走在正確的道路上才導致無以為繼。
雖然蔚來年年虧,但我認為他們仍處于正向發展的軌道上,他們有些東西正在得到越來越多的認同。當然了,如果哪天他們真倒下了,各位完全可以回來這篇內容下面笑話我。
不過話又說回來,蔚來到現在還沒倒,確實也跟李斌的“要錢”能力有很大的關系。這其實也挺有趣的,能要到錢確實是一種本事,你可以想想那些投資人為什么要給蔚來投錢,總不能是因為他們太有錢了吧,這或許能證明蔚來的理念是得到了認同的。
當然,能要到錢是個本事,但是一直要錢也不是個辦法,汽車企業終究得靠賣車賺錢。如何通過賣車賺錢,這就是蔚來需要好好整理的問題。
總第2149期
作者:陳厚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