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用品,娛樂、辦公、消費都少不了它。為了避免手機沒電,或者沒地方充電的問題,很多人出門時都會帶上充電寶。
但你知道嗎?其實,不只手機需要充電寶,電網也需要充電寶。當整座城市處在用電高峰期時,電網就像一部耗電迅速的手機,而有著“空氣充電寶”之稱的壓縮空氣儲能電站可以為電網及時充電。
國際首套百兆瓦先進壓縮空氣儲能示范電站
圖源:國家科技傳播中心
01、空氣為什么可以儲電?
壓縮空氣儲能電站,顧名思義就是通過壓縮空氣來儲存電能的。它在電網負荷低谷期壓縮空氣,儲存多余的電能,然后在用電高峰期釋放電能,從而達到平衡電網負荷的作用。壓縮空氣儲能電站的運行過程可以分為能量儲存和能量釋放兩個階段[1]。
能量儲存
1)壓縮空氣
能量儲存階段,壓縮空氣儲能電站利用電網負荷低谷期多余的電,或者風能、光伏發電中產生的棄風電、棄光電,通過電動機驅動壓縮機工作,壓縮空氣。
根據能量守恒定律(熱力學第一定律),系統(此處指空氣)內能的增加(△U)等于系統與環境交換的熱量(Q,吸熱為正值,放熱為負值)和環境交換的功(W,環境對系統做功為正值,系統對環境做功為負值)的總和。即:△U=W+Q
因此,在壓縮空氣的過程中,電能轉化成了壓縮空氣內能和勢能,使空氣的溫度和壓力提高。
2)儲存熱量
壓縮空氣過程中產生的內能(我們通俗意義上講的“熱量”)被存儲在儲熱裝置的換熱介質中。這部分的能量可以在能量釋放時傳遞給空氣,使空氣溫度升高。
3)儲存空氣
壓縮后的高壓空氣被儲存在具有良好密封性和耐壓性的儲氣設施中。按照材料屬性,儲氣裝置可以分為天然地下洞穴儲氣、人造洞室儲氣、金屬材料儲氣以及復合材料儲氣等類型[2]。
鹽穴壓縮空氣儲能
圖源:金壇科普
能量釋放
1)加熱空氣
當需要發電時,儲熱裝置中的高溫換熱介質會加熱儲氣設施中的空氣,使空氣的溫度升高。
2)發電
加熱后的空氣發生膨脹(熱脹冷縮現象),在膨脹機中膨脹做功,驅動渦輪機旋轉。此時,壓縮空氣的內能和勢能被轉化為機械能。發電機通過電磁感應將機械能轉化為電能,經由變壓器升壓后,通過輸電線路輸送到電網中。
壓縮空氣儲能電站的工作原理
圖源:央視網
02、為什么要造“空氣充電寶”?
對于發電單位而言,空氣壓縮儲能電站可以解決風能、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發電的間歇性、不穩定性的問題,提供穩定的電力支撐[3]。對于用戶而言,可以在用電高峰期享受到平穩的電能,再也不用擔心因為供電緊張而突然斷電。
除了能夠實現調峰填谷之外,相比于其他儲能技術,空氣壓縮儲能使用的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空氣,因此使用成本低,環保無污染。不僅如此,它的使用壽命長,可達30-50年[4],被認為是最具發展潛力的大規模物理儲能技術[2]。
目前,我國已布局多個壓縮空氣儲能電站。2024年4月,位于山東肥城的300MW/1800MWh壓縮空氣儲能示范項目首次并網發電成功。該儲能電站可實現連續放電6小時,年發電約6億度,屬于國際領先水平[5]。
山東肥城300MW先進壓縮空氣儲能國家示范電站
圖源:新華網
2024年12月,位于江蘇常州的華能金壇鹽穴壓縮空氣儲能發電二期項目正式開工建設。該項目的核心設備100%國產化,充電一次可以儲存280萬度電,能滿足10萬輛新能源汽車的充電需求,年發電量將達到9.24億度[6]。
圖源:央視網
03、還有哪些儲能技術?
儲能技術根據其原理可以分為物理儲能和化學儲能兩大類。
物理儲能通過物理過程存儲能量,不涉及化學反應,具有環境友好、壽命長、儲能規模大等特點,但能量密度低、受地域限制。壓縮空氣儲能便是物理儲能的一種形式,常見的還有抽水蓄能的方式,也就是將電能以水的重力勢能的形式儲存起來,用電時開閘放水,將重力勢能重新轉化為電能。
江蘇常州的一個抽水蓄能電站圖源:新聞聯播
化學儲能通過化學反應存儲和釋放能量,以鋰離子電池和液流電池為代表的化學儲能技術具有能量密度高、靈活性強等特點,近年來逐漸受到重視,但是使用壽命有限,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問題。
鋰離子電池依靠鋰離子在正極與負極之間的往返運動工作[7]。充電時,鋰離子從正極材料中脫出,通過電解液遷移到負極,并嵌入到負極中。同時,電子通過外部電路從正極流向負極,與鋰離子結合。該過程涉及電能到化學能的轉化。放電時,鋰離子從負極遷移到正極,電子也流向正極。此時化學能轉化為電能釋放。
鋰離子電池放電與充電過程的工作原理
圖源: 科技導報
液流電池通過電解液在正負極之間的流動來存儲和釋放電能[8]。與鋰離子電池不同的是,液流電池的電解液通常儲存在外部儲罐中,通過泵送系統循環使用。在充電過程中,電能轉化為化學能儲存起來。放電時,儲存在電池中的化學能以電能形式釋放。
釩基液流電池的工作原理
圖源:berconsulting.com
無論是壓縮空氣儲能在內的物理儲能,還是鋰離子電池在內的化學儲能,所謂的“儲存電能”就是將電能轉化為其他形式的能量儲存起來,使用時再轉化為電能,從而實現能源的最大化利用。
參考文獻
[1] OLABI A G, WILBERFORCE T, RAMADAN M, et al. Compressed air energy storage systems: Components and operating parameters – A review [J]. Journal of Energy Storage, 2021, 34.
[2] 郭丁彰, 尹釗, 周學志, et al. 壓縮空氣儲能系統儲氣裝置研究現狀與發展趨勢 [J]. 儲能科學與技 術, 2021, 10(5).
[3] MAHMOUD M, RAMADAN M, OLABI A-G, et al. A review of mechanical energy storage systems combined with wind and solar applications [J]. Energy Conversion and Management, 2020, 210.
[4] 新浪財經. 上市公司布局“空氣充電寶” 壓縮空氣儲能技術步入發展快車道[EB/OL].(2025-1-7)[2025-1-24]. https://finance.sina.com.cn/roll/2025-01-07/doc-ineecwet2068162.shtml
[5] 央視網. 國際領先!我國這一新型壓縮空氣儲能電站首次并網發電成功[EB/OL].(2024-4-30)[2025-1-24]. https://news.cctv.com/2024/04/30/ARTIk1gL9bjDlhiZ1T97cJrB240430.shtml
[6] 常州市科學技術局. 世界最大壓縮空氣儲能電站——華能金壇鹽穴壓縮空氣儲能發電二期項目開工[EB/OL].(2024-12-19)[2025-1-24].
https://kjj.changzhou.gov.cn/html/kjj/2024/MHFDIKKN_1219/46945.html
[7] GOODENOUGH J B, KIM Y. Challenges for Rechargeable Li Batteries [J]. Chemistry of Materials, 2009, 22(3):587-603.
[8] SOLOVEICHIK G L. Flow Batteries: Current Status and Trends [J]. Chemical Reviews, 2015, 115(20):11533-11558.
作者:張嘉韻,復旦大學材料科學系直博生,研究方向為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
策劃&編輯:小叮當
鳴謝:蘇州科技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 教授 馬汝廣 為本文提供科學指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