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過濕疹的人都知道,反反復復“打交道”是常有的事,發起病來流黃水、瘙癢不適,影響人們的生活和工作。為什么濕疹容易反復發作呢?
濕疹到底是什么引起的?
濕疹的發病是內外多因素作用的結果,但究其根本原因,脾胃功能異常是“罪魁禍首”!
中醫學理論認為,脾胃就像我們身體的 “后勤部長”,負責運化水濕。要是脾胃功能不好,水濕就會在體內越積越多,變成濕邪。
南昌貢方堂中醫皮膚科專家陳順濤主任表示,若平時飲食不注意,吃太多辛辣、油膩、生冷的食物,或者愛喝酒,都會傷害脾胃,讓濕濁在體內滋生。
若心情不好,肝氣郁結,還會 “欺負” 脾胃,影響它的正常工作,進而引發濕邪。
再加上夏天又熱又潮,人體毛孔張開,風濕熱邪很容易乘虛而入,刺激皮膚,引發濕疹。
而且濕邪特別頑固,時間久了還會耗傷陰血,讓皮膚得不到滋養,導致濕疹反復發作。
中醫怎么看濕疹?
中醫的治療思路是“順應”,是看清疾病背后的本質,協助身體排病。
濕疹原因眾多,但是從中醫的角度來講,最常見的原因還是濕邪,濕邪聚集久了還會生熱,所以還有熱邪助紂為虐,濕和熱狼狽為奸,聚于皮膚,就容易生紅疹子,現在醫學給這些疹子起了濕疹,過敏性皮炎,神經性皮炎,丘疹,紅斑,皰疹等等五花八門的病名,但是病因都是一樣的,總結起來就四個字:濕熱蘊結。
所以,多數濕疹問題,從除濕清熱入手,就能輕松解決了,那用什么方呢?別急,有一首濕疹驗方,名為除濕止癢湯。此方創立以來,康復頑固濕疹,皮炎等皮膚病患無數,故為驗方。
除濕止癢湯方:白鮮皮30克,地膚子9克,苦參9克,土茯苓30克,徐長卿15克,生地20克,丹皮9克,生甘草3克。水煎溫服,每日1劑,早晚各服1次。
濕疹皮炎根在濕邪,所以除濕才是斷根之法,為了除濕方中用到了白鮮皮,苦參,地膚子,土茯苓,以及徐長卿。
諸藥合用,共奏清熱除濕、祛風止癢之功。濕疹,神經性皮炎,過敏性皮炎等,只要辨證為濕熱內蘊的,癥見紅斑,丘疹,皰疹,結痂,脫屑,伴有瘙癢,舌紅,苔薄白,脈象弦滑或細數,皆可大膽活用此方。
醫案
患者,男,55歲。
自訴:患者于半月前雙下肢開始出現紅斑、丘疹伴瘙癢,夜晚癢甚,搔抓后局部滲液,過敏皮疹范圍逐漸擴大,漸延及腰背部及雙上肢。
辨證:濕疹(脾虛心火證)。
治法:健脾清心,利濕止癢。
處方:茯苓20g、白術15g、生薏仁30g、燈心花5扎、淡竹葉15g、魚腥草20g、白鮮皮15g、徐長卿15g、生地黃20g、丹皮20g、牡蠣30g(先煎)、甘草5g,7劑,水煎內服,每日1劑。
其他治療:消炎止癢洗劑外洗(苦參、地榆、大飛揚等),每日一次。
二診:服藥7劑,瘙癢減輕,皮疹顏色變淡,睡眠仍較差。上方將茯苓改為茯神,加白蒺藜15g,繼服7劑,皮損基本消失,臨床治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