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中印自衛反擊戰,我國明明打贏了,實控了藏南地區。
為何后來要后撤20公里,還將繳獲的軍用物資主動交還給印度?
結合當時的環境和國情,主要有三點原因。
第一點,我國當時剛剛經歷三年大饑荒,中原地區餓殍遍野,內部動蕩。
同時中蘇決裂,蘇聯要求我國償還抗美援朝時,蘇聯援助我國軍事物資的貸款和利息,使得我國經濟舉步維艱。
第二點,彼時我國處于原子彈研發的關鍵時期,還缺乏核威懾的能力,一旦爆發戰爭會讓更多心懷不軌的國家蠢蠢欲動。
第三點,美、蘇、印以及逃竄到臺灣島的國民黨,都對我國虎視眈眈,國際大環境不容樂觀。
第四點,藏南地區道路崎嶇,根本無法運送重型裝備,只靠人力運送物資和軍備,無法長久維持在藏南的存在。
正是基于這四點原因,我國在取得勝利之后,才主動后撤20公里,也凸顯了我國當時的外交智慧。
然而我國后撤,并不等于我們放棄,只是需要等到合適的時機,才能真正完全有效的拿回我們的藏南。
當年的四大危機,在經濟方面我國已經是綜合國力最強的國家之一,是全球第一工業國家,是第二大消費市場,已經全面解決貧困問題。
在國際環境方面,我國是198個國家和地區中128個國家的最大貿易伙伴,與周邊25個國家簽署了一帶一路合作倡議。
同時我們與俄羅斯成為緊密的合作伙伴,除了美國再也沒有真正的威脅。
在軍事能力上,我國擁有規模最龐大的現代化軍隊,同時核武器也早已掌握,尤其是火箭軍的投射能力,更是擁有世界頂尖水平。
而在滿足以上三大條件后,我們想要拿回藏南,只缺最后一個條件,那就是打通我國中部省份和藏南之間的運輸動脈。
其實早在2013年,我國藏南地區的墨脫縣公路通車,就已經彌補了藏南地區交通的重要一環。
若是在平常地區,只需要有公路運輸,就足以構建軍事防御體系。
但在藏南地區,只有公路可不行,因為在前往藏南的道路上存在各種極端問題。
比如在冬季藏南一些地區會大雪封山,每年11月至次年4月,持續時間約6個月。
在這一期間交通基本中斷,只有10月至11月初適合大規模軍事或運輸行動。
而在海拔3000米以下的地區,進入藏南的熱帶雨林氣候區,這里年降雨量高達4000毫米,是我國廣東地區的兩到三倍,極易引發泥石流、滑坡等自然災害。
所以僅僅是通公路,還遠遠不夠,只有將鐵路也修到藏南,才能確保我們的運輸大動脈。
因此川藏鐵路的意義,就凸顯出來,除了加快西藏自治區的發展,維護我國西藏地區和平與穩定,更是為進入我國藏南地區提供了一個重要通道。
川藏鐵路連接四川省和西藏自治區,起點是四川成都,終點是西藏自治區的拉薩市,途中經過前往藏南地區的重要城市林芝,而林芝也是藏南的大后方。
川藏鐵路在2014年正式開工建設,預計在2030年全面完工。
建設完畢后,來自全國的物資都可以由這條鐵路,全年不間斷的運往西藏林芝,為藏南地區提供充足的物資和后勤保障。
而在川藏鐵路通車后,我們還可以以林芝為中心,修建從林芝到墨脫的鐵路,這樣就可以通過鐵路直達藏南,到這個時候,收復藏南已經是水到渠成。
其實印度的一些學者已經認識到這個問題,2023年一名印度學者就在公開場合表示:“中國不過是缺少一個合適的戰略機遇,來收拾印度”。
對于我們來說,這個機遇就是川藏鐵路的通車,一旦鐵路建成,收復藏南就將指日可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