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科醫生是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的核心力量,盡管我國持續加大全科醫生培養力度,但供需矛盾仍然存在。自2022年推動家庭醫生簽約服務高質量發展以來,各地積極落實“六個拓展”,越來越多來自二、三級公立醫院和民營醫院的醫務人員積極參與家庭醫生簽約服務。他們與基層全科醫生密切協作,把簽約服務工作由全科向專科拓展,由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向二、三級醫院拓展,由公立醫療機構向民營醫療機構拓展,由團隊簽約向醫生個人簽約拓展,由固定1年簽約周期向靈活簽約周期拓展,由管慢性病向慢性病和傳染病共管拓展,推動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向更寬領域、更深層次邁進。
公私互補:
競爭激發內生動力
“心怡康醫院雖說是民營醫院,但離家近,家庭醫生服務熱情,溝通起來方便多了。”面對記者,家住甘肅省酒泉市肅州區東北街街道的張大叔笑容滿面地說。同樣點贊的還有住進心怡康醫院養老機構的李阿姨。她說:“我住這兒,我簽約的家庭醫生也在這兒,隨時能照應,兒女在外地工作也安心。”兩位老人稱贊的背后,是肅州區鼓勵民營醫療機構參與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的創新實踐。
近年來,肅州區老年人口比重持續攀升,居民健康需求日益迫切。肅州區衛生健康局公共衛生股股長董曉明告訴記者,東北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位居老城區中心位置,承擔著大量老年人口和慢性病患者的健康管理責任。然而,該中心業務用房緊張,醫務人員有限,服務能力與服務需求之間的矛盾日益突出。此外,該中心服務轄區范圍廣,住址偏遠的老年人看病難、享受服務不便。
從去年5月起,肅州區將每月9日設立為重點老年人關愛日。按照要求,家庭醫生團隊需要上門為失能老人提供服務。暖心舉措為失能老人及其家庭解決了大難題,但也讓本就人手緊張的東北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壓力更大。
為打破這一困局,肅州區大膽探索,協調東北街街道轄區內的民營醫療機構心怡康醫院,與東北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攜手開展家庭醫生簽約服務。肅州區衛生健康局副局長、區疾控局局長胡海麗向記者介紹:“我們依托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績效管理框架,構建起嚴格的質量監管和績效管理制度。通過資金預撥和績效核算相結合的方式,對心怡康醫院的服務質量和數量進行考核。”這一模式調動了心怡康醫院提供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的積極性。
“民營醫院與我們中心的專業力量形成互補,大大緩解了我們的服務壓力,使區域內的家庭醫生簽約服務更加便利可及。”東北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主任張正東介紹,如今,心怡康醫院與該中心家庭醫生團隊間的良性競爭,顯著激發了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的內生動力,家庭醫生團隊鉆研業務技能、提升服務質量的氛圍愈發濃厚。
浙江省嵊州市也積極引入民營力量參與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為加強青少年近視防控,該市協調當地技術可靠的民營醫院——沈氏眼科醫院推出個性化服務包,以學校為單位與在校學生簽訂服務協議,提供定期眼科檢查、用眼習慣指導等服務。目前,沈氏眼科醫院已與58家學校簽訂“眼視力簽約服務包”,更好地滿足了學生們的眼健康服務需求。
上下聯動:
診療服務快速響應
去年底,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區長慶潮鳴街道的居民張大伯在老年健康體檢中查出腎占位性病變。家庭醫生蔡鴻鵬迅速行動,與杭州市紅十字會醫院完成對接,張大伯隨即被送醫并確診為腎癌。憑借老年體檢“早發現”與家庭醫生“快反應”,張大伯抓住了治療黃金期,接受了手術治療。
術后,病情穩定的張大伯轉回社區居家休養。在其病情波動時,蔡鴻鵬若遇到處理不了的問題,就聯系杭州市紅十字會醫院專家請求會診,確保治療連貫。全程無縫銜接的醫療服務讓張大伯及其家屬十分安心。
蔡鴻鵬稱,他能夠滿足張大伯快速轉院、專家會診等服務需求,主要得益于杭州市紅十字會醫院等二、三級醫院幫扶基層機制的建立。“以前遇到復雜病例,心里總沒底。現在,有專家團隊當后盾,就像吃了顆定心丸。”蔡鴻鵬感慨道。
目前,長慶潮鳴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有10多位二、三級醫院的專家定期坐診。他們積極加入家庭醫生團隊,不僅帶來先進技術,緩解了基層診療壓力,還在轉診、會診中搭建起了高效的溝通橋梁。
杭州市拱墅區社區衛生服務管理中心副主任宋亞琴介紹,目前拱墅區共有107名二、三級醫院的醫生加入家庭醫生團隊,專科類型覆蓋內分泌科、神經內科、呼吸科等30余個科室。2024年,他們為簽約居民提供預約門診掛號、檢驗檢查、住院等服務5.76萬人次。
依托二、三級醫院專家的支撐,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主動適應居民多元健康需求,創新拓展業務版圖。近幾年,睡眠門診、記憶門診、健康體重管理門診等特色診室在基層陸續開設,居民對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的滿意度持續提升。
“二、三級醫院醫生下沉幫扶既便利了居民,也推動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在醫療技術、服務流程、質量控制等方面達到更高標準。”宋亞琴介紹,拱墅區14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均達到“優質服務基層行”基本標準,12家達到推薦標準,10家中心創建成社區醫院。
全專結合:
健康管理對癥開方
北京市海淀區北下關街道老年人口占比高,慢性病健康管理等需求突出。周邊高校、科研機構集聚,龐大的中青年群體也有多層次的醫療訴求。目前,北下關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組建了24支家庭醫生團隊。其中,有21支全科團隊,有兒童保健、孕產婦保健和精神疾病防治3支專科團隊。該中心主任騫芳介紹,目前每支全科團隊需服務約1800名居民,其中老年人占比超六成,工作負荷較大。鼓勵兒保、婦保和精神專科醫生牽頭組建專科家庭醫生團隊,既能緩解全科醫生人手不足的壓力,又能為兒童、孕產婦和有精神健康服務需求的人提供更專業的健康服務。
“專科家庭醫生團隊受到了簽約居民的歡迎。”騫芳介紹,以孕產婦保健專科家庭醫生團隊為例,該團隊創新服務模式,主動引導服務轄區內的孕婦簽約家庭醫生,為其提供線下孕婦小課堂、微信或電話實時溝通指導、產后訪視等孕產期全流程健康管理服務。目前,該團隊簽約在管孕產婦達到520人。
1年前,居民李女士懷孕后在北下關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建檔并簽約家庭醫生。在孕24周血糖檢測時,李女士查出血糖過高,被確診為妊娠期糖尿病。家庭醫生為其制定了專業干預方案,多次線上推送飲食和運動指導建議,并引導家屬做好監督工作。在多方共同努力下,李女士血糖逐步恢復平穩。
“從懷孕到生孩子,這條路走得不輕松。多虧家庭醫生團隊的專業干預和持續關懷,我和寶寶才能這么健康。”李女士說。
吉林省白城市也積極推動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婦保醫生加入家庭醫生團隊。白城市鎮賚縣居民郭女士在孕期檢測中檢出乙肝“大三陽”,一開始拒絕在孕期進行治療。郭女士簽約家庭醫生團隊中的婦保醫生經過反復溝通,最終說服其同意治療,進而阻斷了乙肝母嬰傳播。
“婦保醫生加入家庭醫生隊伍,在消除乙肝等傳染病母嬰傳播工作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推動了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由管理慢性病向慢性病和傳染病共管拓展。”白城市衛生健康委相關負責人說。
文:健康報記者 高艷坤
編輯:管仲瑤
校對:楊真宇
審核:秦明睿 徐秉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