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吃三片,補氣升陽護脾胃,還可調理小毛病
寧可柜上藥生塵,但愿天下無病人。
醋泡姜聽說過嗎?顧名思義,就是用醋泡好的姜。泡制方法雖然簡單,但是,卻有著6種養(yǎng)生功效。
關于生姜的養(yǎng)身祛病功效,古已有記載。早在春秋時代,孔子就有“不撤姜食,不多食”之說。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也推崇生姜的妙用:“姜,辛而不勞,可蔬,可和,可果,可藥。”
另外,陳允斌在《回家吃飯的智慧》、王焱燚在《健康靠血養(yǎng)》中都講到了生姜溫補陽氣的功效。
醋泡姜功效
1保養(yǎng)心臟
很多人說:吃了很多年的醋泡姜,那脾胃應該保養(yǎng)的不錯吧,那僅此而已嗎?
心臟病跟胃特別有關系,膽固醇從哪兒來的?就從腸胃來的,痛風從哪兒來,同樣從腸胃來的,脾胃跟高血壓都有關系,因此,我們把腸胃、脾胃搞好了,那就都解決問題了。
2補氣升陽
萬病皆損于陽氣。要想健康長壽,先要把人的陽氣補足,醋泡姜養(yǎng)生不失為明智之選。具有養(yǎng)胃、減肥、防脫發(fā),預防慢性病,提升人體陽氣的功效。
不過要注意,醋泡生姜平時最好放冰箱里,這樣不容易壞,早餐的時候喝粥,吃點醋泡生姜,不僅清爽可口,還能補氣升陽,功效遠遠勝過補藥。
3祛濕寒
最好的辦法就是食療祛寒氣。在所有能溫暖身體、祛除濕寒的食物中,生姜是可以長期食用并無特別食用禁忌的。可以將生姜打磨成粉,泡水喝。
用醋泡過的生姜,借助醋的收斂作用,把生姜的發(fā)散和溫暖作用發(fā)揮到極致,提高人體體溫的同時讓體內濕寒消失。
4養(yǎng)護脾胃
常聽很多腸胃功能不佳的人抱怨,胃酸、胃脹、胃痛發(fā)作頻繁了。
飲食習慣的改變(如貪涼飲冷、飲食不規(guī)律)和心理壓力的增加讓不少人飽受消化不良的困擾。專家提醒大家,每天吃片醋泡姜便可使上述癥狀得到緩解。
姜有止胃寒、解膩、助消化的功效;而醋有開胃活血的作用,用醋泡姜能更好地發(fā)揮調理脾胃的作用。適合脾胃虛寒和消化不良的人食用。
5防治關節(jié)炎
姜中的姜辣素對心臟和血管有一定的刺激作用,能加快血液循環(huán),每天使用2到3片醋泡姜,或服用醋二十毫升左右,能輔助治療關節(jié)炎。
6降血脂
醋泡生姜,使生姜里的一些成分,融入到醋中,能促進血液循環(huán),并降低血液中脂肪的含量,有降血脂的功效,建議高血脂,高血壓患者適量食用。
一碗姜湯調六種病
除了泡醋,姜還有這些妙用,患上感冒、著涼、咳嗽、關節(jié)痛等毛病,此時,一碗生姜水就可解決!
1受涼后感冒發(fā)燒怎么辦
風寒感冒:姜水加鹽泡腳。
將雙腳浸于熱姜水中,水能浸到踝骨為宜。浸泡時可在熱姜水中加鹽、醋,并不斷加熱水,浸泡至腳面發(fā)紅為止,但不可大汗。
這個方子可以溫經散寒、溫胃除濕、溫肺止咳,對于風寒感冒初期和胃寒之人,尤為合適。寒濕性關節(jié)炎、風濕類風濕引起的腳痛、失眠多夢,也可泡。
要注意,此法僅適用于風寒感冒或淋雨后有惡寒、發(fā)熱的人,不適合熱暑感冒及風熱感冒。同時也要注意,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皮膚感染者慎用。
2風寒咳嗽老不好怎么辦
咳嗽:生姜汁擦背。
受涼后流清水鼻涕、咳痰清稀、痰白稀薄、舌苔白,教大家一個方法:用生姜榨汁,兌一半溫開水(比例是1:1),擦上背部皮膚稍微按摩。
背部有肺俞、大椎、風門穴,這些穴位本身有補益肺氣、宣散風寒的作用,而加上生姜汁來擦背,可加強溫宣肺氣、疏散風寒的效果。這個方法一歲以后的孩子也可以用。
3臉上長痘痘怎么辦
面部暗瘡:溫熱姜水洗臉。
用溫熱姜水洗臉,每天早、晚各1次,持續(xù)約60天左右,暗瘡就會減輕或消失。
生姜具有殺菌、消炎、解毒的功效,同時可通血脈。因此姜水對于中焦寒濕阻滯的暗瘡有效。
4一到陰天下雨就關節(jié)痛怎么辦
寒濕關節(jié)痛:熱敷姜片。
將生姜切成1厘米厚的姜片,放在濃鹽水中煮熟,然后用熱的生姜片外敷腰部和膝關節(jié)。或者用生姜粉調成糊(中藥店可以買),用空白敷貼或保鮮膜貼于患處。
腎主骨生髓,腰椎及骨關節(jié)疾病和腎精損耗、化生不足有關。用生姜敷關節(jié),咸味入腎,熱助陽氣,辛散氣結,所以對這類寒瘀凝滯的疼痛很有效。
5晚上吹空調著涼了怎么辦
受涼風寒:生姜蔥白湯。
生姜30克切細,蔥白10克,加紅糖,以開水沖泡,或煮至沸騰,趁熱飲后,蓋被臥床。
生姜味辛性溫,長于發(fā)散風寒、溫胃止嘔、解毒三大功效;蔥白氣味辛辣、性溫,有發(fā)汗解熱、散寒通陽的功效,二者合用,風寒易除。
6吃壞了肚子嘔吐不止怎么辦
嘔吐:生姜橘皮水。
生姜、橘子皮(陳皮更佳)各12克,水煎,一日2~3次分服,有健脾理氣、溫中止嘔、暖胃止痛之效。
可以改善改善腹脹、腹痛、惡心、嘔吐等癥狀,此外也可以改善妊娠嘔吐。風寒夾濕痰的咳嗽,也可用,能溫肺燥濕化痰、理氣止咳。
最后再提醒,生姜屬辛熱燥烈之品,故陰虛有熱、內熱偏重及舌苔黃而干的人應少用。
溫馨提示:每個人身體情況不同,文中或方法及觀點僅供學習與參考,如需借鑒請在專業(yè)中醫(yī)指導下進行!切勿盲目用藥或嘗試!若遇緊急情況請及時就醫(yī)。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